2023年,小米造车怎么样?

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

2023年,小米造车怎么样?

根据上一次官方公布的计划,小米的第一大规模生产汽车应于2024年上半年下线。然而,看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几乎每天都在快速变化,即使是最忠实的米粉也不禁担心:小米汽车制造的进展会太慢吗?

01

从小米宣布造车开始

自2021年雷军宣布正式造车以来,外界对小米汽车的怀疑并非没有理由。在此期间,最让米粉感到不安的是小米姿态的变化。2021年9月,小米集团宣布正式切入新能源汽车制造轨道,0年投资100亿美元。雷军本人利用春季新产品发布会,高调宣布小米将开始造车。这一宣示在现场引起了欢呼。在互联网上,雷军牺牲了过去手机领域常见的玩法。他用一篇帖子问大家是否支持小米制造汽车,在粉丝和众多网民中掀起了热烈的气氛,赢得了95%以上的网民支持的人气。

然而,从那以后,小米似乎在声量上进入了蛰伏期。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们很少听到与小米汽车制造有关的消息,无论是在米粉集团还是在一般的网络技术讨论中。在强烈的对比下,舆论情绪逐渐转向对小米造车的担忧。与此同时,各方也开始立下雷军的那些Flag,一个个翻出来审视,试图分析小米是否还有能力履行这些承诺。人们仍然清楚地记得,雷军在宣布小米开始制造汽车时,在手机领域使用了类似的词语,称小米未来的产品定位将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并承诺在2024年上半年批量生产新车。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小米更期待每年出货1000多万辆,并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雷军和小米的言论在一开始的温暖气氛中感到雄心勃勃。然而,随着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轮番大战的上演,在几年的观察中,舆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各种玩法也很清楚,同时也让舆论对小米汽车做出了贡献Flag产生质疑。我们发现,在激烈的竞争中,即使制造商已经充分发挥了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但最好的表现,只是年产销售达到了100多万台的水平。与目前的情况相比,雷军发布的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的豪言不可避免地令人不安。fla=g是否超过了小米的实际能力?

此时,关于小米汽车的各种不利消息和猜测也开始在舆论中逐渐发酵。例如,最近有报道称,由于早期测试效果差,小米的自动驾驶业务不得不进行人员调整,以确保2024年大规模生产的计划,甚至可能将原来的主研发暂时转变为供应商计划。今年8月,小米发布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视频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后期剪辑拼接痕迹。这似乎不是一面镜子拍摄的。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展也受到了更多人的质疑。对于各种类似的说法,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表示不会回应小米造车的情况。这种非常低调的回应并没有减少外界的猜测,而是进一步引发了未经批准的新谣言,甚至小米可能会停止。

简而言之,缓慢的进展、官方低调的态度和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沉默状态,使小米汽车陷入了相当不利的舆论氛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小米还好吗?

02

小米汽车最新谍照热议

也许是为了回应这些问题,也许是为了给小米车带来一波流量,小米车的谍照突然开始在网上曝光。

1月5日,有媒体称,网友在小米科技园路段抓获了一辆外形独特的伪装车。汽车的正面和其他部分在屏蔽下看不到,但车顶的激光雷达、侧尾的固体激光雷达等元素仍然可以看到。此外,尾翼也可以从流出的后部图中隐约看到。显然,这是一辆用于测试的原型工程车。这套谍照曝光后,很多科技博主和网站都认为这是小米宣布的第一辆车原型。根据小米发布的信息,这款车规划了高低两种配置,低配置车计划采用400种V配备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电压平台;高配置车型计划使用800V配备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电池的电压平台。

虽然没有多少有效的信息,但专业的技术媒体仍然做出了许多技术判断:首先,从汽车前轮制动卡钳的位置可以看出,汽车的前悬架要么是双叉臂,要么是多连杆。后悬架显然是多连杆形式。再加上它整体的大滑背造型线条,大家都判断这是轿跑设计的新车。总的来说,很多网友评论说这款车很像保时捷的帕拉梅拉,也有人认为这款车看起来像比亚迪汉。但无论如何,沉默已久的小米终于取得了相当重要的进展,小米终于被证实真的在造车,这让很多米粉非常欣慰。

谍照事件的传播,让小米汽车的讨论在几个月后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虽然小米已经拿出了原型车,让量产的进展更加可信,但舆论中有很多观点认为小米造车太晚了。言下之意是,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已经被先行者瓜分,小米作为后来者的机会不多。这部分观点的论点是,比亚迪、长城等传统汽车公司以及魏小理等新力量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新能源市场的市场教育。他们不仅将品牌形象深深地嵌入到消费者的心中,而且在生产销售、车型和技术路径的试错上也走得很远,这使得小米汽车难以承受。有些博主甚至认为你的PPT刚做出来,人家已经落地生产了,先锋们还可以利用技术成熟度对你进行降维打击!总之,小米车很难迟到一步。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虽然小米来晚了几年,但从技术水平来看,它的汽车制造起步并不低,至少不低于魏小理原来的水平。问题的关键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上,小米作为后来者,只有在手机时代享有盛誉的性价比优势,才能打破第一步。但从小米早些时候公布的情况来看,其第一款量产车的定价将在30万元左右。在这个价格区间,蔚小理阵营早已以其高声誉使用SUV、汽车和其他车型占据了用户的头脑。小米汽车是否有能力在2024年离线?PK?更何况在20万元以上的价格段,比亚迪、长城等厂商也有很多竞争力很强的车型,等着争夺对30万价格犹豫不决的车主。……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一年多才能下线的小米汽车,肯定会面临一个极其惨烈的红海市场。

03

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小米车真的晚了吗?

众说纷纭,要全面梳理舆论的各种质疑,看清人们质疑小米造车的关键点在哪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小米造车最大的质疑是是否太晚、是否太贵,还是在时间和价格维度上。这两个维度的判断实际上与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密切相关。简而言之,小米在时间维度上是否太晚取决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如果用户在未来十年内购买新能源车型的可能性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那么小米即使知道一年多后推出第一个大规模生产车型,也不能被认为是迟到,仍可以通过正确的经营和研发路径,获得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在价格方面,小米的产品是否太贵实际上是一个占用问题。例如,特斯拉model 3之所以能在27.99-36.79万元的价格段上走红,是因为品牌凭借科技感的优势,提前布局卡位。类似的,比亚迪的汉EV在同一价位段与特斯拉等顶级品牌的竞争中,能够以略低的21.48.99-32.98万元的价格获得自己的地位, 也是因为利用性价比、交付速度等优势提前卡位的胜利果实。虽然这些占位优势看起来很强,但如果后来者能在科技感、驾驶体验、服务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他们仍然有机会打破局面。特别是考虑到新能源领域刚刚完成电气化阶段,正在向智能化下半年迈进。从设计上强调突破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专注于智能小米汽车,未来有可能以更好的体验实现先发先到。

事实上,只要我们抓住渗透率和占用能力这两个关键点,我们就可以对新能源市场的未来机遇和小米汽车的发展前景做出基本可靠的判断。首先,如前所述,渗透率代表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市场空间。据乘联数据显示,直到2022年11月,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为36.2%,不到40%。也就是说,市场上每售出10辆新车,其中不到4辆是新能源车型,6辆以上的销量可能被新能源车型取代。如果按照2022年中国2700万辆汽车的估计市场销售规模计算,未来每年将有1300多万辆汽车销售,正在等待被新能源车型取代。

根据刚刚公布的2022年十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销售数据,排名第一的比亚迪年销量为186.9万辆,其次从第二名到第十名,年销量从2万多辆到20多万辆不等,总量不如比亚迪一家。显然,新能源市场仍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仍未能像手机等成熟市场那样形成少数龙头企业的垄断。从今年的发展速度来看,即使到2024年,目前的大局也很难发生重大的颠覆性变化。这种市场格局对后发厂商相当友好,空间依然巨大。换句话说,在未来,随着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小米等后发制造商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汽车行业的问题,也是整合能源、信息和物联网的重要工具。它是未来20年的重要发展领域,包含了许多新的机遇和变量。利用信息、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产品与人们生活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商机,正是小米的互联网IoT科技企业最擅长的。回顾过去十年,小米在深入了解市场趋势的基础上,将自己从手机领域的后来者发展成为世界五大手机企业,并利用它IoT智能物联网实现了手机市场的主导变化。

综上, 其实2024年才量产的小米车还不算晚。

原创文章,作者:何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1233693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