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威马汽车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因新增大股东绵阳安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7.3077%,注册资本由1.7亿元增至5.2亿元。
据报道,绵阳市安州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绵阳市安州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值得一提的是,其法定代表人由沈辉改为何伟。消息传出后,他迅速登上脉冲列表,从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于相关的工商变更,脉冲网民认为这是国有资产出售来拯救威马的困境。
然而,这种强心针能让威马汽车在寒冷的冬天起死回生吗?脉冲网民认为,就像复制合肥对威莱的投资模式一样,威马获得了国有资产的祝福,并获救了。然而,一些脉冲网民认为,威马落后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通过当地国有企业注入资金是一种尝试,效果需要观察。
短暂的辉煌
作为曾经的造车四小龙,威马汽车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回到2019年,威马汽车年销量仅次于威来;2020年,威马汽车获得一轮100亿级融资,期待上市。
但很快,威马进入了下坡路。2021年,威马的销量不到魏小理的一半。今年1月至11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仅为3.2万辆左右,远远落后于头部造车新势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的亏损也在加剧,分别达到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累计亏损174.35亿元。
在负债方面,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的负债总额分别达到190.02亿元、122.97亿元和406亿元。
尽管威马累计融资超过350亿元,但面对如此高的损失和负债,远远不够。
(图片来自威马官微)
为了解决财务问题的约束,威马在内部压缩了员工的工资。今年10月下旬,威马汽车出现了降薪的消息。一些认证为威马汽车员工的网民透露,威马汽车从10月份开始降薪,许多员工开始寻找另一条出路。
11月,威马汽车发布了一封内部信,验证了脉脉上的爆料。为应对财务压力,信中称从今年10月起,M4级以上高管主动降薪,基本工资50%;其他员工基本工资70%;同时,13薪、14薪、年终奖、购车补贴也暂停。
为什么威马汽车是高开低走的发展趋势?内部信中提到,其原因不仅受到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疫情的影响,也面临着供应链的巨大挑战。材料成本快速上升、供应不及时等严重问题影响了威马汽车的生产。
事实上,威马在市场上全面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车辆自燃和应对自燃等产品质量和技术不足。
新势力的通病
事实上,威马汽车的困境只是整个造车新势力的缩影。造车新势力都在遭遇寒冬。
众所周知,目前很多造车玩家还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从财务数据来看,蔚来第三季度净亏损为 41.108 亿元,同比增长 392.1%;小鹏汽车净亏损15.95亿元,同比增长38.8%;理想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16.4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150万元;零跑车亏损 13.4 亿元,同比扩大 86.11%。
汽车公司作为一个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的长期行业,没有资金的持续注入,很难保持正常运营。维持企业经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一、二级市场融资实现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包括魏小理和零跑车,率先进入资本市场,开辟融资渠道。
然而,资本市场不再购买新能源汽车,已上市的汽车制造新力量估值大幅缩水。从今年7月初到11月初的港股股价变动来看,蔚来、理想、小鹏分别下跌了49.5%、54.8% 和 74.4%。而今年9月上市的零跑,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截至11月初股价下跌39.8%。
除了资本热情的下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早已是一片红海。传统汽车企业子品牌、跨境汽车制造等力量的进入正在加剧竞争,这也导致了行业进入新一轮的重组。
从销售排名来看,以比亚迪和广汽埃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公司正在超越曾经风光无限的魏小理等新力量汽车公司;从格局上看,华为孵化的边界和吉利孵化的极氪也在前后受到攻击,电动产品纷纷落地崭露头角。
毫无疑问,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力量淘汰赛正在加速。特别是在国家补贴退出的背景下,值得期待的是,哪些新能源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裸泳竞争,经受住考验。
原创文章,作者:观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6223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