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俄罗斯十大汽车市场的销量排名中没有一个来自中国的汽车公司品牌。然而,在过去的11月,中国汽车品牌的销量占近三分之一,创历史新高。
随着地理紧张,越来越多的欧洲、美国、日本等跨国汽车公司选择离开俄罗斯市场。这也使得世界十大汽车消费市场俄罗斯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在去年俄罗斯十大汽车市场的销售排名中,没有来自中国的汽车公司品牌。但在过去的11月,中国汽车品牌的车型销量占当月俄罗斯汽车市场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创历史新高。那么俄罗斯汽车市场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是中国汽车公司走出去的机会吗?未来会面临什么变化?
中国品牌的中高端选择是中国品牌吗?
看看冲突以来跨国汽车公司的行动,不难发现,几乎我们熟悉的海外汽车品牌都在与俄罗斯汽车市场脱钩。雷诺汽车是最早的断腕。毕竟俄罗斯市场是雷诺世界第二大市场,堪称现实版。雷诺的盟友日产、福特、奔驰等也决定卖。此外,包括去年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近12%的大众汽车,也在考虑出售其俄罗斯工厂。近几年俄罗斯市场高调投资,去年市场份额仅次于雷诺现代和起亚,目前也有类似清仓的迹象。
这些曾经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主流地位的跨国汽车公司的行动也直观地反映在销售名单上。在最新的11月俄罗斯汽车销量中,除了起亚和现代,还有四位数的销量,同比下降约80%。雷诺、大众、斯柯达、丰田等其他主流汽车公司在俄罗斯的月销量已经下降到三位数甚至更低,同比下降一般超过90%。
在这些知名汽车公司让了自己的份额后,中国品牌的排名迈出了一大步,其中奇瑞、哈弗和吉利的表现最为突出,占据了11月俄罗斯名的三个席位。11月,俄罗斯的整体中国汽车品牌销量也增加到1.6万辆以上,几乎是同年1月的两倍,市场份额也从9.6%增加到31.3%。
当然,俄罗斯本土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拉达品牌占据榜首,月销量超过2万辆,比奇瑞、哈弗、吉利加起来还要多。此外还有GAZ LCV、UAZ等等,但是他们的产品有很强的轻商业氛围。中国汽车品牌和俄罗斯本土品牌在分工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除了乘用化程度上的差距。根据相关数据,俄罗斯本土品牌主要占据价格低于150万卢布(约16.7万元)的较低消费市场。而中国汽车品牌则专注于250万卢布(约27.9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汽车市场。
并非没有市场前景有限的挑战
现阶段,俄罗斯汽车市场确实是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中高端化的重要市场之一。但俄罗斯市场的潜力相对有限,潜在竞争也不容忽视。毫无疑问,地缘冲突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影响,整个汽车市场甚至不仅仅是腰斩。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俄罗斯汽车累计销量不足55万辆,而去年同期,该数据达到约140万辆,同比下降幅度超过60%。特别是在全球主流汽车市场普遍复苏的环境下,几乎只有俄罗斯汽车市场仍在跌跌不休,今年跌出全球十大汽车市场。
在细分市场上,中国品牌确实迅速收获了跨国汽车公司留下的市场。然而,由于市场的快速下跌,从1月至11月的累计销售来看,哈弗、吉利等汽车公司的整体销售业绩实际上呈现出同比下降的趋势。更有趣的是,拉达,GAZ LCV、UAZ当地品牌的下跌也明显低于市场的下跌速度,尤其是商业氛围越轻的品牌。这也可能呈现出俄罗斯汽车市场整体向消费降级、刚需化方向偏移的趋势。总之,俄罗斯汽车市场很难在大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回暖到百万辆。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在专注于中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但恐怕很难迎来市场份额的质变。
同时,如果环境发生变化,俄罗斯汽车市场将整体复苏。因此,中国品牌还必须关注已退出的跨国汽车公司的回归。因为即使像雷诺和福特这样已经明确卖身的汽车公司,在协议中基本上也有长期回购相关股权的选择。因此,如何在此期间带来真正受俄罗斯用户欢迎和认可的产品,是中国品牌在当地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二手车交易。虽然俄罗斯在新车供应方面受到多方限制,但二手车仍有很大的运营空间。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0月,日本对俄罗斯二手车的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的3.4倍。连续五个月,俄罗斯是日本二手车最大的出口对象。尽管日本禁止向俄罗斯出口600多万日元(约30万元),但这对大多数二手车来说并不是问题。如果俄罗斯的制裁,特别是金融业的制裁不会进一步收紧(即一些中小银行仍然可以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来自日本的二手车来源也将成为俄罗斯中国品牌的潜在竞争对手。
作者丨阮嵩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5222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