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吐槽造车合作伙伴的言论引发关注。先是余承东内部吐槽某品牌,要技术没技术,要渠道没渠道,后是汪严旻公开讲述华为智选车逻辑,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是,某些合作伙伴卖车能力不行,华为不得不亲自上场。自2012年前后切入汽车产业,华为“造车”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2018年
最近华为吐槽造车合作伙伴的言论引起了关注。
首先,余承东吐槽了一个品牌没有技术,没有渠道。后来,王燕民公开讲述了华为智能选车的逻辑。这意味着一些合作伙伴卖不出车,华为不得不亲自上台。
自2012年左右切入汽车行业以来,华为的造车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2018年左右,华为通过车联网切入汽车轨道,定位零部件供应商,与多家汽车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2019-2021年上半年,华为建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该部门宣布成为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在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的基础上,推出HI与极狐汽车、赛力斯分别达成合作的模式和智能选车模式;
第三阶段,从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余承东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华为帮助赛力斯推出高端品牌AITO问界。
在三个发展阶段,华为对汽车产业链的布局越来越深,对合作汽车公司的控制也越来越强,尤其是赛力斯、极狐等相对较弱的品牌。
华为在汽车轨道上的投资非常高。据华为披露,2020年R&D投资5亿美元,2021年翻倍至10亿美元。高投资背后是对高回报的期待。今年年初,余承东表示将挑战新车销量30万的目标。
在华为授权的汽车公司中,今年最好的表现是问界AITO,2022年1月至11月累计销量为66010辆;2022年1月至10月,极狐汽车累计销量为11669辆,11月销量尚未公布;根据阿维塔发布的信息,首款车型在手订购2万辆,11月开始交付5万辆。
根据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奇迹,余承东设定的30万辆目标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
众所周知,追求规模效益、开拓市场的汽车制造业,已成为余承东最紧迫的任务。
余承东一直是华为内部的激进派,即使在投票决定是否造车时,也只有他坚定地举手支持造车。
最终,华为决定不造车,并发布了为期三年的不造车备忘录。
然而,有趣的是,半年后,华为将唯一一位积极支持余承东汽车制造的经理推到了舞台上。也许,这本身也意味着一种期待,期待余承东华为汽车业务带来根本性的突破。
2020年10月26日,华为签署了不造车备忘录。据计算,明年10月25日即将过期。华为是否会进入造车的第四阶段,可能要看这套组合拳能否真正打开市场。
-END-
原创文章,作者:赛博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3232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