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再起,逆变器行业将谁主沉浮?

风云再起,逆变器行业将谁主沉浮?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妹

7月10日,新能源产业领涨a股,其中光伏逆变器概念股表现非常出色。

金浪科技、通润装备、科士达、和望电气、固德威、玉能科技、阳光电源等都在向上突破。

事实上,逆变器行业作为光伏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经历了最激烈的战斗。在过去的十年里,在残酷洗牌的背后,不到一家企业留在牌桌上。

眼下,光伏 储能浪潮席卷而来,风云再起,逆变器行业将谁主沉浮?

逆变器是一种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政频率交流电的装置,在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光伏系统的“大脑”。

2009年左右,金太阳示范项目和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在中国启动,刺激了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逆变器发展的第一波热潮。

2012年上半年,随着产能的增加,市场供需关系开始逆转。首先,外国品牌无法承受,因为中国市场的收入急剧下降,无利可图。除了少数知名企业,包括艾默生和卡罗拉,他们要么通过台湾经销商外包OEM,要么卖给国内品牌,并永久撤回欧洲和美国。

2012年下半年,逆变器市场价格迅速下跌,大功率产品价格跌至0.4元/瓦左右,价格再次下跌。更糟糕的是,美国和欧洲还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了“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加剧了整个光伏行业的困境。

这一轮行业的兴衰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国内逆变器市场受到技术规模大的公司的限制。阳光电源和上能电器两家集中式大型机械企业趁机获得地面电站50%的份额。二是古瑞瓦特、固德威、正泰、三晶电气等众多二三线品牌,将研发生产重点从欧美企业和国内大型机械企业控制的集中式地面电站转移到分布式逆变器,绕过巴西、斯里兰卡等海外市场。

行业危机时期往往是远见者积累力量的最佳时期。

2013年,华为在光伏行业忧云惨淡的时候强势入市。

作为一个干扰者,华为也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产品。一是积极延长账户周期,缓解买方资本流动性压力,二是推出免费试用模式,安装后收费,消除客户担忧,三是定期邀请客户参观,通过产品现场展示行业肌肉。

华为在进入逆变器的第一年就跻身中国逆变器行业前五名,占当年国内总出货量的7%。2014年第二季度,华为新订单量超过3.5GW,首次跻身“世界十大”光伏逆变器供应商之列,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在过去的三年里,华为的崛起使逆变器行业短暂回归春天。阳光电源、华为、上能三家企业占据了地面电站80%以上的市场份额。阳光、上能、特变电工等传统集中式逆变器企业也开始参与串联。同时,专注于分布式逆变器的中小型制造商在现阶段回归国内市场,以差异化的路线获得稳定的订单。

然而,随后的2016年,行业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630”,逆变器行业规模没有下降,利润也没有下降。到2018年5月31日,该行业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光伏政策”——“531新政策”,规模控制和补贴减少已成为定局。光伏规模利润双重下降,行业哀嚎,逆变器企业几乎在国内市场亏损。

许多逆变器制造商已经度过了五六年前行业的寒流。这一次,山益新能源和茂硕电源落后选择退出逆变器业务。与此同时,该行业的逆变器出货量欺诈和保险欺诈丑闻也频频曝光。市场上只有20多家活跃的逆变器制造商。到目前为止,2012年SNEC展会上只有5%的439家逆变器参展商幸存下来。

为了找到一个新的市场,中国的逆变器企业顽强地生存下来,走上了出海的道路。回到海外,博世、西门子、ABB和通用电气的老国际市场竞争对手已经退出了逆变器业务。虽然中国企业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的渗透率并不高,但在印度、南美和欧洲市场,中国企业仍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能。

特别是由于欧洲光伏起步早,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愿意为企业品牌和生命周期长的逆变器产品支付溢价,中国逆变器企业在欧洲订单中获得了更高的毛利率。虽然国内市场价格全面较低,利润较低,但在这个阶段,国内逆变器通过出国的尝试,设备企业努力练习内功,为自己赢得了“量大、质优价低”的良好口碑。

现在,新能源的出风口又来了,光伏 储能的关键词把逆变器推到了“致富”舞台的中心。逆变器行业会有福共享还是军队相遇?

共识是逆变器市场规模将迎来一波大幅增长。

首先,更换周期即将到来,全球对逆变器的需求非常强劲。逆变器的平均寿命为10-15年,2010年安装的逆变器已逐渐进入更换倒计时。据估计,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的出货量预计将分别达到 243GW,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33亿元,2025 全球逆变器市场空间预计将达到505亿元。

其次,由于新增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对海外逆变器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也日益提高。中国占全球逆变器出货量的65%以上%,华为和阳光排名前两位。在美国以外的细分市场中,华为的逆变器出货量排名第一,而2019年能源电气的海外收入一度飙升12倍。

第三,就国内市场而言,“新能源 “储能”的大规模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政策还是实际需求,逆变器企业都将有广阔的展示空间。光伏逆变器板块在过去的一年里势不可挡。

然而,逆变器在过去十年中所经历的一切也提醒投资者,前方不会像看上去那样平静。坚持完全通过逆变器服务周期的企业可以用双手计算。

刚刚迎来行业爆发的逆变器企业,在技术革命和质量优化上不能放松。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作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进行个人分析和判断;本文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场价值观察不对本文所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10910085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