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发力提前3年实现20%目标 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如此之快

自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趋势,从市场渗透率的上升可以明显感受到。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统计:

  • 202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25.3万辆,市场渗透率为6.2%;

  • 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为331万辆,市场渗透率为15.5%;

  • 2022年1月至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为435.1万辆,市场渗透率增至25.7%。

2022新能源车市“开挂”:渗透率提前3年达标,未来重点突破A级市场

也就是说,仅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仅在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就已经实现并超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20%的目标。在芯片短缺、疫情反弹、原材料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如此之快?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盖世汽车研究所最近发布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中可能会得到一些答案。

三方发力提前3年实现20%目标,2029预计年渗透率将达到54%

盖世汽车研究所行业分析师吴文坡表示,新能源乘用车强劲增长的背后是政策导向、供给侧努力和需求侧增加的结果。

政策方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下降,年底退出,刺激部分消费者提前消费;其次,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明确将持续到2023年底,地方政府提供路权、牌照等便利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信心。

在供应方面,汽车制造新力量、独立品牌和合资品牌推出了许多新能源新车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与此同时,电气技术的进步,PHEV加快中低端燃油汽车的更换;智能技术的升级也增加了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科技配置,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在需求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具有更高的智能水平和更舒适的驾驶体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第一辆车;此外,许多需要购买的人也将新能源汽车纳入购买范围。两者的结合,C终端用户已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2022新能源车市“开挂”:渗透率提前3年达标,未来重点突破A级市场

数据显示,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接受度的进一步提高,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下沉,市场区域普及度显著提高,非限购城市份额持续增加。

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基础上,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025年和2029年将达到46%和54%。这至少比《规划》中提到的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的目标提前6年。

吴文坡分析指出,上述预测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双碳战略背景下汽车市场电气化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完成燃料汽车库存替代;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系统的成熟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成本和成本性能的降低;三,随着电气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实力将进一步提高,补能设施将逐步完善,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高。

纯电乘用车优化纺锤市场,A层次增长空间广阔

报告还分析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发展结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呈现出哑铃的发展趋势,并逐渐优化为稳定的纺锤市场。

长期以来,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一直保持着哑铃的两级增长趋势,即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A00级车型和以Model Y为代表的B级车保持快速增长。现在,以比亚迪DM-i以技术为代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出,不仅保证了油耗经济性,而且实现了油电平价,推动了a级紧凑型车型的快速增长,这也反映在中国汽车协会10月份最新发布的汽车生产和销售数据中。

数据显示,1-10月,新能源乘用车各级销量同比增长不同程度,虽然A0级涨幅最大,但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达到184万辆,同比增长164.2%。具体来说,15万-20万车型销量最大,同比增长最大,达到241.6%。

但从细分车辆级别来看,A新能源渗透率(2022年1月至9月17.9%)仍然较低,但A0级、B级、C新能源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分别达到27%、22.7%和34.2%。作为最主流的家用乘用车市场,A级新能源市场未来将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2022新能源车市“开挂”:渗透率提前3年达标,未来重点突破A级市场

此外,从价格与市场份额的关系来看,15-20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仅为14%,与其他价格区间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15-20万市场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的关键目标。但考虑到主流家庭用户需求多功能、性价比高、配置丰富等苛刻,纯电动乘用车产品需要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性能。

自主/新势力绝对领先,外资不断调整战略布局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传统自主汽车企业和新力量汽车企业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主流传统外资企业也开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努力。

自2019年以来,传统自主汽车企业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传统自主新力量和外资新力量的销量增长率超过250%;同时,国内传统自主新力量玩家的总份额连续多年超过75%。

2022新能源车市“开挂”:渗透率提前3年达标,未来重点突破A级市场

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9月,自主汽车企业的电气化渗透率高于传统外国汽车企业。一方面,由于自主汽车企业电气化转型较早,混合动力技术不断改进;另一方面,由于外国汽车企业ICE销量基数大,电气化车型品牌力不足。

自主品牌积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到2025年,大多数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20%以上;同时,比亚迪、长城、吉利、广汽等大多数自主汽车公司的电气化技术路线布局完善,部分汽车公司的动力电池/电动驱动可供应,核心三电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另一方面,国外汽车企业除了在大众电气化转型中取得一定成效外,传统国外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较差;同时,梅赛德斯-奔驰、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本田等主流传统外资企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BEV车型没有强烈的市场反响。

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传统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奔驰也开始调整其在中国的电动汽车战略措施。奔驰11月15日宣布,自2022年11月16日起,部分梅赛德斯-EQ车型制造商建议调整零售价格。调价之后,EQE、EQS以及AMG EQS 53三款车型中EQE降幅约5万元;EQS以及AMG EQS 53车型降幅约20万元。奔驰此举背后,对于目标在40-50万电动车范围内的自主新势力来说,不是压力。

然而,吴文坡表示,总体而言,他对传统独立汽车公司和新动力汽车公司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表现更加乐观。由于新动力汽车公司垂直整合三电供应链,布局完善,不仅产品实力高,而且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特别是近期独立品牌大规模推出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和混合动力产品,竞争形势良好,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汽车 雷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617144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