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真的那么不堪吗]为什么长城不再固若金汤?

横亘在长城面前的除了新能源困局,高端市场差强人意的表现同样值得注意。“金九银十”再度袭来。然而国内汽车市场的回温潮中,长城的销量却与大盘背道而驰。尽管三季报的财务数据喜获飘红,但急转直下的销售数据在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高歌猛进的成绩对比下显得却有些刺眼。长城,何以不再固若金汤?01老大失冠跌落神坛

[长城汽车真的那么不堪吗]为什么长城不再固若金汤?

除了新能源困境,高端市场的表现也值得关注。

金九银十又来了。然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复苏浪潮中,长城的销量与市场背道而驰。虽然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很受欢迎,但在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快速销售数据中,销售数据有点耀眼。

为什么长城不再固若金汤?

01

老大失冠

近年来,跌落神坛的戏剧在车圈不断发生。多年来,作为一个SUV霸主,长城终于失守了。

在今年9月的SUV哈弗H当月销售1.7万辆,仅排名第三。Model Y与比亚迪宋分别以4.7万辆和4.6万辆的销量碾压哈佛。哈佛不仅跌落神坛,还以悬殊的差距超越了出售冠宝座。

从1月至9月的累计销量来看,比亚迪宋以28.9万辆的销量位居冠军,特斯拉Model Y哈弗以21.9万辆排名第二H6以18.4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三。2021年,哈弗H6以全年37万辆的成绩稳坐SUV销冠宝座。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长城年销量分别为106万辆、111万辆和128万辆,其中哈佛贡献占73%、67%和60%以上。SUV销售业绩与长城汽车版图的基本盘有关。

其实仔细分析长城SUV虽然销量的下有些出乎意料,但也是合理的。一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SUV销量再创历史最佳水平,销量达到792万辆,同比增长14.8%,连续两年上升。不幸的是,市场是红色的,但长城增长疲软;另一方面,尽管SUV细分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铸就上升通道的车型中,新能源SUV贡献斐然。前三季度SUV在销量排名前五的车型中,比亚迪宋和特斯拉Model Y超过100%的哈弗翻倍,排名3、4、5位H6、本田CR-V、长安CS75则纷纷下滑,尤其是长安CS75的下降程度和哈弗H6不分伯仲,同比下降24.5%。三者的共同点是属于同一类燃油车。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数据,9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30%,达到31.8%。特别是在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零售普及率大幅提高,纯电动汽车销量占2019年6%至今年9月30%;在非限购城市,大中城市纯电动汽车销量也增长到22%。发展潜力广阔。

但与此同时,油价的持续上涨客观地增加了燃油车主的汽车成本和人们对汽车购买需求的成本预期。这样,无论是改善需求,还是新车需求都会很薄。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张,只会形成更大的势能,向前推进。

所以,虽然曾经贵为SUV霸主,但毕竟在燃油车的旧轨道上,所以长城SUV虽然减速有些出乎意料,但确实合理。

02

新能源、高端乏力

今年4月,BYD高调宣布与传统燃料汽车划清界限,自2022年3月起停止生产燃料汽车。未来,BYD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支持比亚迪做出这一决定有两个信心。首先,王传福在汽车制造之初就将新能源视为企业发展的最终方向。因此,即使经过十年的努力,他仍然坚持自己对技术路线的坚定;其次,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时,比亚迪无法摆脱燃油汽车销售给公司业绩带来的稳定输血。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确立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配套建设的逐步完善,在政策东风的不断吹拂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终于大幅提升。由于内外结合,比亚迪抛弃燃油车成为顺势而为的举措。

但正如上面讨论的,长城汽车起源于皮卡和SUV,长城自我革命的动力客观上是不够的,因为它长期的销冠位置。与比亚迪不断打造的产业链一体化相比,长城更难在短时间内复制类似的模式。

与此同时,随着汽车产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供应链系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危机的催化下,曾经的尽职调查暴露了严重的供应缺陷。特别是在新能源时代,大多数企业开始投资三电系统、内联网等核心技术。其中,虽然长城有投资,但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

由此可见,长城目前被困新能源的关键在于缺乏先发动力和后发优势。

幸运的是,长城汽车已经开始瞄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生产、研发和资本援助。

根据财务报告,依托森林生态系统,长城汽车正在加快新能源和智能技术的布局,继续建设坚实的技术护城河。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研发总投资85.44亿元(资本研发投资+成本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4.74%,占营业收入的8.59%,主要用于新能源、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研发布局。

目前,长城在氢能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近日,长城与德龙集团、立本能源签署了氢能生态综合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氢能产业生态,抢占氢能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智能领域,长城新能源智能网络产业基地项目也在努力打造华东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智能网络联策源和汽车核心部件产业集群。

除了新能源困境,高端市场的表现也值得关注。

目前,长城拥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皮卡、沙龙等六个子品牌。其中,定位高端的魏牌成为长城销量下滑最快的子品牌。数据显示,2021年魏牌年销量仅为5.8万辆,2022年1-9月累计销量仅为3万辆,今年月最高销量仅为5098辆。SUV品牌定位不适合。

目前,长城虽然规划了魏牌的前景,但市场反馈并不积极。

一方面,魏牌通过推出咖啡系列混合动力车型进入新能源。同时,魏牌CEO李瑞峰宣布,魏牌将进入第二个创业阶段,定位从原来的15-20万市场提升到20-40万市场,但咖啡系列仍然只有三款产品。

但品牌实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蹴而就的。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魏牌,却通过提价实现了二次创业。

本文作者 | 张延陶     来源 | 英才商业

原创文章,作者:英才杂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09201279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