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广汽埃安
今年以来,依托传统汽车企业,竞争资本市场 ,埃安、岚图、阿维塔、智己、极氪等新能源品牌攻势越来越猛烈。
10月20日晚,广汽集团披露其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A轮融资最新进展:引进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182.94亿元,创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
增资完成后,广汽埃安估值约1032亿元,是国内未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最高估值。
今年3月17日晚,广汽集团宣布董事会同意广汽埃安以非公开协议增资的形式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广汽研究院科技人员持有广汽埃安股权,同时引进成通集团、南网动能、广州爱安作为战略投资者,共筹集25.66亿元。
电池网络指出,近年来,传统汽车公司加快了向新能源轨道的转型,培育了新能源品牌。许多新能源品牌依托传统汽车公司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强大的财务实力等支持优势,开始显示其优势,积极融资血液,寻求独立上市。其中,电池网络统计数据中的五个传统汽车公司新能源品牌,最新一轮融资总额约320亿元,总估值约2214亿元。
9月13日,东风集团旗下岚图汽车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披露了增资项目信息。据报道,增资是兰图汽车自成立以来首次进行外部股权融资战略投资将用于公司核心技术研发、数字系统建设、生产能力建设和营销投资。
本轮增资后,预计东风集团持有蓝图汽车股份不低于77%,战略投资者持有股份不低于15%,员工持股平台持有股份不低于8%。
8月2日晚,长安汽车宣布公司联营企业阿维塔科技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引进投资者公开上市增资扩股,最终确定6家投资者总增资25.47亿元。其中,长安汽车计划增资11.69亿元。增资完成后,长安汽车持股比例从39.02%增至40.99%。
此前(3月29日),阿维塔科技完成了第一轮战略融资交付和工商信息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2.88亿元增至11.72亿元。宁德时代正式成为阿维塔科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3.99%。
A轮增资完成后,阿维塔科技整体融资规模近50亿元,投资后估值近100亿元。
电池网注意到,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阿维塔科技成立前两个月(2018年5月)注册成立。长安新能源是长安汽车新能源业务的载体。2019年11月,长安新能源首轮融资完成,成功引进长新股权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南京润科产业投资等4家战略投资者。2022年1月,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正式签约,筹集资金49.773亿元,超计划融资近20亿元。
8月1日,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宣布签署A轮股权融资协议。第一轮市场化融资顺利完成后,智己汽车投资后估值将达到近300亿元。本轮融资由交通银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领导。上汽集团继续增加投资。同时,引进了工行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知友风险投资等多家投资机构。
早在2020年11月,智己汽车创始轮融资就达到了阿里巴巴、上汽投资、张江集团等100亿元。
2021年8月,极氪汽车与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博宇投资等五家生态合作伙伴正式签共创共投战略投资协议。
这一轮极氪融资也是其第一轮外部融资,由英特尔资本战略主导。五家生态伙伴总投资5亿美元,约占极氪股投资后的5.6%。
在这一轮融资中,极氪汽车估值约为90亿美元。然而,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极氪智能技术CEO安聪慧当时说,极氪Pre-A轮融资专门为战略投资者开放,并不意味着极氪未来的估值。
据估计,未上市的新能源品牌通常达到100亿元,这反映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信心。
除了上述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品牌外,今年以来,许多汽车公司都宣布了融资进展:
在传统汽车公司方面,赛利斯(原小康股份)于7月完成非公开发行项目,募集资金总额71.3亿元,创下A股电动汽车融资最高;2月,立讯精确宣布其控股股东计划投资奇瑞100.54亿元,公司还计划与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资企业。
在造车新势力方面,9月份,零跑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筹资约15亿美元;7月,哪吒汽车宣布公司D三轮融资已经关闭,本轮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此外,此前D1轮及D2轮融资,公司D轮融资近100亿元;6月,威马汽车正式提交香港证券交易所IPO申请,有消息称其IPO拟筹集约10亿美元;1月,爱驰汽车获得C轮数亿美元融资。最近,据报道,它计划借壳在美国上市,估值预计将高达60亿美元;1月,百度智能汽车品牌集中宣布已完成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
在汽车公司积极融资的背后,汽车行业需要储备更多的资金来加快智能、电气化和低碳转型。在东风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小米集团、广汽集团等汽车公司的2025年战略规划中,研发投资达到1000亿元,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智能、数字等领域。
与此同时,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电池网此前整理的a股整车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汇总显示,业绩分化加剧,一半亏损盈利。
目前,蔚来、小鹏、理想、零跑都处于亏损状态。今年7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也公开表示:目前,除特斯拉外,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基本上都在亏损,没有钱赚钱。
许多传统汽车公司实际上在新能源领域起步很早,但由于早期系统、商业理念和新能源领域投资回报长,发展速度较慢。中关村新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主席余庆教告诉电池网,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20%已成定局,预计年底拥有量将超过1300万辆。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培育的新能源品牌,还是魏小理等汽车制造新力量,每月销售额超过1万甚至10万的品牌都将越来越多,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和快速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电池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2408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