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到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高,分布式新能源约5亿千瓦,充电桩接入能力约1200万台。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2.1万个充电桩。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四川等十大公共充电桩建设地区占全国的70.6%。在多项政策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充电桩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加速期。
01
多部门:高度重视充电桩建设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2024年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划今年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到今年年底,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0个%。
此外,副部长王刚表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桩增量比为2.8 : 1.充电桩整体供应仍然不足,增长空间巨大。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明确的计划。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车桩比2 : 1.到2030年,将实现车桩比1 : 1。
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相关政策或意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良好的市场预期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国充电桩市场。据东吴证券预测,到2025年“中美欧”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亿元。中国将达到724亿元,欧美分别达到224亿元和112亿元。
02
配电网端:如何为充电桩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配电网提出了7项具体要求。
1.全面提高供电保障能力
加快城镇老小区、城中村配电设施升级改造,严格执行城镇居民用电“一户一表”、新建住宅区充电基础设施、防洪防涝要求,有序推进高层住宅区一级负荷双重电源改造。
2.满足大型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用电需求
开展不同场景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密度分析,建立配电网可接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容量的信息发布机制,引导充电设施合理分层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加强双向互动和条件匹配分析,科学连接充电设施点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帮助建设城市、道路、农村点布局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3.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支持用户侧能源存储的安全发展,加强计量管理,实现采矿和采矿,探索能源存储集成应用的新场景,支持参与电网互动,重点关注分布式新能源、充电设施、大数据中心等终端用户。
4.继续推进科技创新
探索优化新储能布局和高效利用,开展充电设施高效承载技术研究,促进新主体灵活接入。
5.完善市场交易机制
明确分布式新能源、新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主体和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清算和结算标准,研究设计合适的交易品种和规则,鼓励多元化资源平等参与市场交易。
6.继续优化电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居民充电桩分时电价机制。
7.完善财政金融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和新储能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能源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052314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