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亚迪年销量超过300万辆,成为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
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在2023年1月至12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名中排名第一,份额为35.0%;在厂商零售销量中,比亚迪汽车占12.5%,2022年和2021年分别为8.8%和3.6%。
2023年,比亚迪完成了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五大品牌的布局,价格覆盖10-100万元,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阵列,通过超垂直整合能力和规模效应,成本可控。
比亚迪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290亿-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86.49%。可以说,比亚迪在2023年没有什么不同。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
如果比亚迪想在2024年实现快速增长,它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在许多方面,比亚迪将在2024年进入稳定增长期。
2024年的增速即将放缓
根据比亚迪目前在全国9个生产基地规划的产能计算,比亚迪在中国的总产能可达390万辆。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结束了爆炸性增长,转向了微增长阶段。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0%。与2023(2023年销量949.5万辆相比,同比增长37.9%)、根据2022年(2022年销量68.7万辆,同比增长93.4%)和2021年(2021年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60%)的数据,2024年的增速确实放缓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几乎不可能在2024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实现年销售额400万的目标。有两个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空间趋于见顶。二是比亚迪300万的销量已经很大了。为了实现销售目标,比亚迪在2023年进行了多轮降价,甚至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价。可以说,为了促进销售,比亚迪在降价的道路上尽了最大努力。
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在2024年1月的销量为20万辆。比亚迪在1月份的降价并没有停止。海洋王和王朝网的车型都参与其中,但刺激效果尚未释放,只能用一般来概括。
这种情况不是比亚迪的家庭。2023年底疯狂降价冲刺销量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似乎透支了自己的身体,1月份销量普遍环比下降。其中兰图下降20%以上,理想零跑环比下降30%以上,威来下降40%以上,小鹏下降50%以上,广汽埃安下降40%以上。
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对于像比亚迪这样拥有300万辆汽车的汽车公司来说,不要妄想在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也许比亚迪在2024年最大的胜利就是保持300万辆的销售规模。
假如说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是一场争奇斗艳的降价大赛,那么2024年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淘汰赛。
2023年,各品牌的价格战持续了整整一年。不仅价格战几乎每个月都会上演,新车型层出不穷。2023年,中国市场推出了数千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包括改装。对比亚迪来说,每个细分市场和轨道都越来越拥挤。
未来如何突破天花板?
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品牌在比亚迪最引以为豪的插混领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是因为BYD取得了成功和销售,这些后来者认为BYD是头号竞争对手,一切都与BYD保持一致。从价格到产品参数,再到品牌营销,竞争对手实现了紧张,BYD真的感到了压力。2023年底,比亚迪不遗余力地打价格战,足以说明问题。
因为BYD遵循传统的经销商渠道。在某种程度上,BYD2023年300万辆的性能将不可避免地压低经销商的库存。2023年,由于库存高,许多传统经销商都出现了问题。有鉴于此,BYD在2024年不会对经销商过于苛刻。一旦经销商有严重的业务风险,并引起连锁反应,这是BYD销售渠道无法承受的重量。
可以说,比亚迪在2024年出现了销量天花板,目前国内竞争还没有分出胜负。
比亚迪只能希望海外市场的销售增长。我们没有错,也就是说,比亚迪的希望是海外市场。虽然比亚迪的海外市场扩张时间落后于奇瑞、上汽等汽车公司,但2023年总销量仅为24万辆,2023年上汽、奇瑞、长城海外出口销量达到120.8万辆,93.7万辆,31.6万辆。一方面,比亚迪的出口数据低于上述竞争对手,但另一方面,比亚迪在出口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短期内,BYD积极出海,面临从渠道销售到品牌知名度的积累过程。此外,海外市场新能源的变化程度和速度远低于国内市场,市场结构的转型需要更多的时间。
但从长远来看,由于BYD在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品矩阵多样化,价格范围广泛,产品水平完全可控,技术也可控。新能源汽车在产品体验和技术研发方面取代燃料汽车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就像智能手机和以前的功能手机一样,当你体验到前者时,你永远不会回到过去。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也是如此。
因此,比亚迪在全球积极布局。据了解,比亚迪已经完成了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工厂、巴西、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建设和计划。
百姓评车
从战略角度来看,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BYD积极布局海外工厂是明智的。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BYD成为丰田、大众等全球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是不可避免的。
比亚迪还必须参与全球竞争,才能打破销售局面。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02314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