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汽车充电生态大会主题论坛 N场重磅发布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和销量的快速增长,全球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巨大差距,市场前景广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竞争“扬帆出海”在此背景下,中国充电桩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开拓海外市场,在竞争和挑战中抢占行业发展“窗口期”。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出口大国。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成为推动汽车产销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达到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加速“走出去”,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补能设施,充电也具有巨大的海外出口潜力。

023中国汽车充电生态大会主题论坛

2023中国汽车充电生态大会主题论坛五嘉宾合影

2023年12月19日至21日举行“2023中国汽车充电与换电生态大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充分的行业竞争,我国充电设施技术实力雄厚,产业链完善,产能强,出口业务发展前景广阔,能够充分满足全球需求。”特别是随着国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内卷”随着不断加剧,许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更有前途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在“主题论坛5:海外实践和探索充电桩出口”在讨论中,多位嘉宾证实了这一点。

023中国汽车充电生态大会主题论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杨中平

“2023中国汽车充电与换电生态大会”以“全面推进充电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迎接新挑战”设置为主题“1 1 6 N”会议和发布,即一次闭门会议 一个会议主论坛 6场主题论坛 N场重磅发布,围绕“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下乡”、“优质充电服务”、“换电模式”、“海外出口”、“车网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构建充电换电行业优质发展格局的对策、方法和路径。

“走出去”,走向哪里?

中国汽车研究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高级项目总监高燕万表示,从近三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除中国外,西欧和北美仍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仍在上升。与此同时,东盟、南亚和大洋洲增长最快,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相对较高。

据有关机构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271万辆,同比增长26.4%,市场渗透率为24.8%;2023年前11个月,美国累计销量为122万辆,同比增长46.9%,市场渗透率稳定在9%左右。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角度来看,也符合高燕万介绍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欧洲和东南亚,尤其是东南亚。“盘踞”日本汽车公司在东南亚市场争夺蛋糕。从出口对象的角度来看,比利时、泰国、英国、西班牙、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虽然俄罗斯和墨西哥目前主要是传统燃料汽车,但未来有巨大的扩张空间。

然而,尽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指数级增长”趋势仍在继续,年销量超过1400万辆,同比增长35%,2022年市场渗透率在14%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到16%,但本应匹配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节奏依然缓慢。

据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监徐文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球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中国7:与1的公共汽车桩比相比,目前欧洲的公共汽车桩比为15:1,美国为22:1,泰国为20:1.这组数据揭示了海外充电桩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充电基础设施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国内充电桩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海外市场的发展“窗口期”,这也是他们目前非常重视的战略选择。

市场“蛋糕”有多大?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指出,在既定政策下,电动汽车所有权将从2022年近3000万辆增加到2030年约2.4亿辆,年均增长率约为30%。销量方面,到2025年,电动汽车总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2030年将超过4000万辆,分别占汽车总销量的20%和30%以上。

相应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也推动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增长,尽管增长率无法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相匹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从2016年到2022年,美国的公共和私人充电站数量从4.5万台增加到14.4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3%,而欧洲则从7.7万台增加到47.9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6%。

截至2022年底,全球公共充电桩总量已达270万个,比2021年增长约55%,全年新增公共充电桩90多万个。据国际能源署估计,乐观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建成692万个公共充电桩,2030年将建成1537万个公共充电桩。美国有132万,欧洲有241万。在此背景下,根据阿里国际站跨境指数,2022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海外商机快速增长245%,预计未来需求空间近三倍,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在欧美充电桩市场的比例预计将达到30%-50%,这是“中国桩”出海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同时,为了继续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欧美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真金白银”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对中国充电桩企业也很有吸引力。2021年11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了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计划投资75亿美元,目标是在美国建设50万个公共充电桩,努力在每条州际公路上每50英里配备一个新能源充电站。同时,2022年8月出台的《通胀减免法》也调整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税收抵免金额上限。规定商用充电站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30%的税收抵免,相应上限为10万美元,家用充电桩最高可享受30%的税收抵免,上限为1000美元。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计划投资约100亿欧元,努力在2025年建设100万个公共充电桩,并计划在2030年确保主要道路每60公里有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2022年,英国发布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战略》,计划投资至少16亿英镑完善相应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预计2030年将建成30万个充电站。不仅如此,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典、挪威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分别鼓励商业和家庭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企业怎么样?“走出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电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童宗旗表示,目前国内充电桩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随汽车公司“出海”,随车配桩或作为当地汽车企业的服务配套商;二是利用国外经销商网络或借助相关资源方自行出口。

受益于我国制造业成本红利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发优势,我国充电桩企业具有突出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根据相关机构的产业研究数据,欧洲标准充电桩产品是国家标准产品价格的两倍,美国标准产品价格比欧洲标准产品贵10%,导致充电桩消除相关费用“出海”毛利率仍明显高于中国,利润率相当可观。而且与国内“极卷”与价格竞争相比,国外市场一是门槛高,对安全、质量、操作有相对严格的规定,二是整体相对稳定,呈现稳定的上升曲线。

当然,充电基础设施的零部件出口除了整个桩出口外,不仅技术难度较低,而且更稳定,问题也相对较少。据业内人士介绍,充电桩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其中充电模块是最重要的部件,占充电桩生产成本的40%。其次,充电枪线应占成本的20%,这也是充电桩零部件出口的重要机遇和增长点。

023中国汽车充电生态大会主题论坛

主题论坛5:海外实践和探索充电桩出口

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产品总监侯泽治表示,根据他们的预期,到2025年,海外市场的充电桩总量将比2022年增长10倍以上,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的主要配件,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从充电模块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看,主要有以下趋势:第一,输出范围越来越宽,输出电压越来越高;第二,模块的大功率,包括液体冷却的发展方向;第三,尺寸越来越小,对高功率密度的要求会逐渐提高;第四,模块的噪声管理和解决方案;第五,模块的标准化、兼容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家专注于连接车辆和桩并实现中国本土化的德国企业,世界上有180万个充电桩使用其充电枪,而36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其插座的菲尼克斯更关注它“小而精”,并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菲尼克斯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战略营销总监徐鹏认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国当地的供应链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其次,我们应该注意不同的标准,“欧洲Focus的标准”;最终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打造产品,充分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走出去”有哪些挑战?

在前进的道路上,有风有雨是正常的。面对巨大的机遇,中国企业在“走过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挑战。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差异,完成相应的认证和准入许可证已成为中国充电桩企业出海的第一个障碍。

目前,全球主流充电桩认证标准包括欧盟CE认证、美国UL认证等。每个认证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成本非常高。例如,从欧洲出口充电桩需要获得CE认证。通过项目申请、数据准备、产品测试、报告编制、审核提交、证书签发等一系列流程,费用约为50万-60万元;美国的UL认证更加困难。一般认证周期为7个月,费用超过100万元。如果是公用事业侧项目,供应商需要完成额外的认证,甚至获得政府准入许可证。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接口标准、技术和设计以及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国充电桩企业必须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重新开发项目,调整接口和测试匹配,研发和生产成本将进一步增加。甘春明,深圳驿普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个欧洲国家都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如大功率、智能化、网络平台化等,需要自主研发或定制,以获得更高的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功能指标的能力自然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必备技能之一。

此外,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例如,拜登2023年2月发布的政令称,所有接受美国基础设施法案补贴的充电桩必须在美国建造,任何铁或钢充电器外壳的组装和制造都必须在美国建造。自2024年7月以来,美国生产的零部件至少占充电桩成本的55%。欧洲也可能推广和实施类似的政策和法案,促进中国充电桩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国际合作,重点实施“本土化”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

对此,有三年多的出口“实战经验”ABB电动交通总经理曹阳认为,中国的充电桩产业可以遵循“四个充分”:一是充分利用中国企业的优势,合理布局,提高渠道渗透的有效性;二是充分尊重当地市场对标准和通信协议的使用习惯,善于与认证机构绑定;第三,充分考虑售后维护问题,实施有效的服务模式;第四,与中国汽车公司充分合作,服务汽车公司,利用中国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进入海外市场。

对于中国充电桩企业来说,进入海外市场必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商机。然而,如何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容易,但必须走。

图片:充电会议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52214551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