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官宣”造车超过1000天后,小米终于第一次进行了“肌肉展示”。
2023年12月28日,小米集团(HK:01810,下称“小米”)小米汽车技术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宣布了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和第一款产品小米SU7。根据计划,小米SU7将于2024年上半年大规模生产和上市。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会议上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从手机行业向汽车行业的重大飞跃,也是“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的关键飞跃。此前,华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就短期目标而言,小米计划于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阵营;从长远来看,小米将被视为“十倍投入”通过15到20年的努力,决心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成为世界前五的汽车制造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崛起而奋斗。
喊出“全球前五”宏伟目标的小米汽车有多自信和背景色?
一、硬实力层面堆参数
2021年起航的小米造车梦,雷军曾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个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保留我一生中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领团队为小米汽车而战!”在汽车制造领域,小米计划在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
两年多后,小米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市场提交了最新的答案。小米汽车从电动驱动、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五个关键领域开始,全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技术和实力。
小米作为汽车动力系统的电机领域,自主研发了V6和V6s两种可量产超级电机,最高转速可达2.1万转,一举超越“全球电机天花板”特斯拉Model S Plaid2万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不久前,华为宣布其最新一代电机的最高速度可达2.2万转,小米只能暂时排名第二。然而,雷军补充说,小米的新电机V8s速度已达到27200转,预计将于2025年大规模生产。但两年后还能领先时代吗?
据报道,小米SU7的风阻系数仅为0.195cd。在此基础上,小米SU7100公里的加速时间为2.78秒,超过保时捷Taycan Turbo的2.93秒和Model S的3.0秒;最高时速可达265km/h,同样高于Taycan Turbo的260公里/h。
同时,小米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推出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最高电压871V,实现了世界上CTB电池集成效率最高的77.8%,并承诺将电池寿命和冬季寿命作为关键对象。
为了顺应综合压铸时代的发展趋势,小米独立设计了全链路“9100t超级大压铸集群”以及压铸合金材料“泰坦小米合金”,并推出了72合1的综合压铸地板,创新了三级防撞设计,成为同时开发大型压铸和压铸材料的汽车制造商。
二、智能基础炫技术
雷军在会上强调,汽车是汽车工业“时代精神”,高性能是小米的基因。在熟悉的生态互联网领域,多年的生态发展经验使小米大展拳脚。今年10月,小米宣布了最新的战略“人、车、家全生态”,并通过新推出的小米澎湃OS系统承接。
基于“人车家”三点一线生态统一,小米澎湃OS开辟了200多个类别,包括小米汽车,实现了硬件设备的无缝连接和实时协调。随着小米汽车技术的发布,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形成完整的闭环。
据报道,小米的智能驾驶舱配备了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基于澎湃OS技术,主要由16.1英寸中央控制生态屏幕、翻转仪表屏幕和56英寸HUD组成。此外,小米Pad还可以作为后生态扩展屏幕,与原车系统相匹配,实现五屏联动。
智能驾驶领域也是小米研发的关键布局领域。自小米全栈智能驾驶技术投资研发以来,小米一期投资47亿元,团队规模1000多人,测试车辆200多辆,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深度授权。
具体来说,小米行业的三大关键技术是变焦BEV(Bird’s Eye View)技术、超分辨率占用和大型网络技术道路模型。其中,变焦BEV技术可以动态调整感知范围,在不同场景下准确感知环境,提高驾驶安全性。
小米的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首次在障碍物识别领域添加了超分矢量算法,可以准确识别异形障碍物,其精度小于0.1米,远远超过特斯拉的0.32米,该技术可以支持雨雪天气的智能降噪。
此外,小米还开发了大型无图道路模型,可以实时生成道路拓扑,实现交叉识别、障碍物自动绕行等功能。在这三种软件和算法技术的帮助下,小米可以应用于高速试点、城市试点、客运停车等领域。
雷军表示,虽然小米起步较晚,但智能驾驶技术迭代迅速。他还表示,在明年,小米将继续坚定投资,保持感知技术和底层技术的持续领先地位,实现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目标。
三、性价比是硬道理
可以说,“堆积参数,炫技术”这是小米技术发布会的主题,但影响小米汽车市场表现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定价。随着新闻发布会时间的推移,网民们对小米汽车的价格越来越好奇,“小米汽车价格”一度冲顶热搜榜。
然而,雷军承认,小米SU7的定价尚未最终确定,但“确实有点贵”,但是在他看来,小米汽车做的是什么?“有理由的贵”。就小米SU7“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就定位而言,以低价开拓手机市场的小米这次似乎真的不准备走平价路线。
对于网友之前调侃的网友来说,“希望小米能推出15万元以下的智能车”,雷军在会上笑着说:“不要喊9万9,这是不可能的!任何有这种性能和配置的人都必须 40 一万多!所以不用说14万9,还是要尊重科技!”
早在2021年4月,雷军就公开表示,小米首款车的价格在10万元到30万元之间。据业内人士估计,小米汽车的最终价格可能超过30万,达到40万,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豪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该价格范围内的车型销量占2023年前十个月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60%,是竞争最激烈的细分轨道。不仅如此,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一场比赛“价格战”也顺势而为。
以同样定位的中大型纯电动汽车和配置相似的奇瑞星途星时代ES为例,该车型的入门价为22.58万元。和星时代ES“一母同胞”华为智能S7也专注于技术“堆料”,首搭鸿蒙4(Harmony OS 4)智能驾驶舱,起价24.98万元。
小米汽车发布会前一天,极氪007亮相广州车展。这款中大型纯电动汽车,配备800V高压平台、高级智能驾驶和8295驾驶舱芯片,起价22.99万元。同时,银河E8配置相似的预售价格跌破20万元,价格从18.8万元开始。
随着技术发布会的召开,雷军和小军米汽车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野心跃然纸上。但其市场表现能否达到预期,声称的先进技术能否实现?“遥遥领先”,还需要在量产和用户反馈上看到真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米汽车必须有一席之地。
原创文章,作者:贝多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