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运营商(即充电桩)是否是好生意?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839篇原创文章。本文仅记录了“新能源正前方”的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集团,不收费推荐股票,也不代表客户进行财务管理。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历史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所有权的增加,能源补充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公司逐渐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今天要跟踪的公司特瑞德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公司之一。

在跟踪特锐德之前,首先要讨论新能源充电运营商(即充电桩)是否是好生意。

01充电桩是好生意吗?

充电桩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充电桩投资者寻找场地(租赁或与业主分享),建设充电站(包括硬化场地、变压器、充电桩,部分场地还需要建设天花板甚至光伏发电,加上施工成本),施工完成后,主要是赚取电价差异和服务费。

当然,在早期阶段,国家鼓励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并提供一些补贴,如地方政府提供场地和充电设备补贴。

但最基本的商业模式是投资建设充电站,然后赚取电价差异和服务费。

这似乎是一个好生意,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赚取差价,有点类似于租赁公包租赁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可以预期充电桩利用率会提高,单桩收入越来越多,甚至预计价格上涨,没有利润。

但只是看起来很漂亮,其实也没那么漂亮!

在早期新能源汽车所有权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充电桩利用率较低,充电桩回收周期过长,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社会资本几乎很难看到这样的业务,现在新能源汽车所有权,充电桩利用率增加,补贴减少,回收周期缩短,但由于场地运行维护、上游电价限制等问题,盈利能力仍然非常困难。

关键行业仍处于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导致价格上涨非常困难,至少目前仍不是一个好生意。

而且还有一个长期的隐患,这些充电桩运营商很难回答。

现在充电桩数量相对较少,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国家也大力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充电桩的投资和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所有权的增加,充电桩逐渐成为一项盈利的业务,你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

更不用说其他人了,燃料汽车注定要被取代,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庞大的加油站资产怎么办?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改变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充系统。他们都是巨型的中央企业,他们的竞争优势远远超过了私营企业。此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电力巨头也亲自抓住了这块蛋糕。

这就决定了国内充电运营商今后将面临这些巨无霸的激烈竞争。理想情况下,他们以一定的溢价出售给这些巨无霸,套现并退出市场。当然,最糟糕的是,在巨无霸的激烈竞争下,他们被迫退出市场。

总之,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充电运营商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观点,现在还远没有到这个时候。

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数量分别为492万辆和168万辆,总车桩比例为2.9:1.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620万辆,充电桩数量也增至660万辆,车桩比例低于2.5:1.虽然车桩比例在提高,但私桩的增长远快于公桩,因此充电桩实际上还有一个大力推广的过程。

但无论如何,在看充电桩运营商时,必须考虑中长期的竞争风险。

有了以上基本认知,再看特锐德也可以更客观。

02特锐德充电桩盈利。

2021年,新能源覆盖了特锐德。当时新能源汽车还是市场追捧的轨道,是概念公司。然而,特锐德作为充电桩的领导者,却严重滞胀(具体来说,你可以搜索和关注新能源的前方,然后输入它。“特锐德”查看)。

市场主要担心回归周期,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率的提高,特瑞德的充电桩盈利能力也在加快。

2021年,公司充电桩运营主体特来电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5000多万,2022年特来电净利润2600多万,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000多万。

转换为度电净利润和单桩净利润也在加速:2021年,以年充电量42亿度为分母,每充电量净亏损1.22分,以年初、年末充电桩平均数为分母,每桩净亏损0.61元;2022年,以充电量59亿度为分母,每桩净利润0.44分,每桩净利润0.23元;2023年上半年,以充电量41亿度为分母,每桩净利润1.74分,每日净利润1元。

在赚钱越来越多的同时,充电毛利率持续下降。

2021年,充电量为42亿度,比2019年增长100%,充电收入和成本分别为31亿和24亿。0.74元,0.58元,毛利率22.1%。

2022年,充电量59亿度,比2021年增长40%,充电收入和成本分别为45.7亿和37亿。0.77元,0.63元,毛利率19%。

2023年H1充电11亿度,接近2021年全年,收入仅为2021年的四分之三。度电收入和成本分别为0.58元和0.5元,毛利率低于14%。

2021年,单桩日收费50度,毛利8.2元,每度收入0.16元。

2022年,单桩日收费53度,毛利7.8元,每度收入0.15元。

2023年H1,单桩日收费57度,毛利4.6元,每度收入0.08元。

可以看出,特瑞德充电桩业务的毛利润和净利润虽然总体上在快速增长,但完全源于运营充电桩数量的增长。相反,每个充电桩创造的毛利润都在迅速下降,这并没有反映出规模经济,而是规模不经济。

自然,这与公司运营的充电桩快速增长有关,许多新桩的投入还没有迅速产生回报。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运营的充电桩已达42.8万台,市场份额约28%,上半年充电41亿度,市场份额约26%,仍处于全国第一位。但与星星充电的差距越来越小,充电桩的月利用率和年利用率都低于星星充电,明显低于小橙充电。

关键是充电桩的运行速度有所放缓。到2021年底,该公司将与100多个政府平台成立合资企业,但2022年年度报告的声明是“超过100家合资企业”,也就是说,2022年与政府成立合资企业的数量很可能不会净增加!

根据当前的增长趋势和行业内部卷,公司充电桩的领先地位可能得不到保证。

如何看待特锐德?

这也是特锐德尴尬的地方。如果你想赚取估值溢价,你应该尽最大努力加快充电桩的投资,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最好远远领先,牺牲现在,获得未来的利益。然而,公司自身的规模能否超过其他竞争对手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或者佛教体系,保持行业平均增长率,享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利用率提高带来的盈利能力。然而,考虑到该行业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竞争仍在加剧,毛利率一次又一次下降。一旦充电桩数量放缓,盈利能力的增长必然会放缓。

因此,最好的方法可能是分拆上市,让特别打电话到资本市场谋生,但一旦分拆上市,市场已经充分估值,特里德现在几十倍的估值可能不会得到保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锐德更适合作为一家分阶段的主题公司,而不是一家利润丰厚的租赁企业。此外,今年的市场预期相对较高,已经走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市场,估值相对较高,安全性相对较差。一般来说,请注意它。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源大爆炸,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38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