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文/方亦 

编辑/周雄飞 

继大众汽车之后,小鹏汽车也牵手与滴滴出行。

最近,小鹏汽车和滴滴旅游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宣布,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资产,包括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车辆设计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滴滴旅游作为合作伙伴,未来将为小鹏汽车生产的MONA产品提供平台运营和相关数据支持。

面对这种合作,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两者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强大的联盟。小鹏有汽车制造能力和技术优势,而滴滴有广泛的市场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两者携手合作后,可能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变量。

正因为如此,公告发布后,小鹏汽车股价大幅上涨。当天香港股市开盘时,小鹏汽车股价大幅上涨16.05%至75.550港元/股。美股当日股价也上涨,涨幅5.31%,收盘18.46美元/股。

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小鹏汽车股价,图源东方财富app

在他看来,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也非常重视这种合作,“这是滴滴首次全面开放市场资源、充电网络等生态系统合作。Robotaxi 操作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

言下之意,小鹏可以借助此次合作,在电动汽车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发展更多业务。

此前,何小鹏还提到开发自己的Robotaxi业务,以积累道路测试数据,帮助自己迭代自动驾驶算法。在滴滴的支持下,业内人士认为,它将为B端市场的布局提供更多的帮助,甚至让小鹏进入快车道。

B端市场的布局也能更好地支持小鹏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你可以补充自己的销售,以促进收入和利润;另一方面,B端 注入C端自动驾驶数据也可以进一步加快小鹏自动驾驶能力的提高。

现在,小鹏汽车已经与大众汽车和滴滴出行达成了合作,并在合作伙伴和业务布局上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扩圈”,为了应对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联手”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组合作战也使战争形势更加激烈和僵化。

1、“牵手”小鹏,滴滴转向

从公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鹏与滴滴合作的细节。

根据公告,小鹏汽车收购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R&D能力,最高港元58.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23亿港元)。具体来说,本次收购不涉及现金部分,收购对价以增发股份的形式完成,最高增发9113.179万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的5%。

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小鹏和滴滴合作公告截图,图源公告

在随后的媒体交流会上,小鹏表示,基于此次合作,小鹏汽车将打造A级智能电动汽车和项目代码“MONA”,该车型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MONA车型是小鹏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何小鹏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未来,MONA将向大众零售(to C)以网约车销售为主,兼顾网约车销售(to B)。在具体车型中,少数SKU为共享出行,最重要的SKU是打造高档自动驾驶。”

当然,MONA是双重的合作产品注定要获得滴滴更多的资源。根据合作协议,MONA出行版将在滴滴平台上运营。在数据合规的前提下,滴滴平台将获得必要的合规数据,以支持平台运营商的运营。

在外界看来,这种合作对小鹏汽车和滴滴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滴滴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探索智能电动汽车领域。2017年,滴滴试图通过比亚迪和理想的合作伙伴完成对在线叫车车型的探索;2021年,滴滴与比亚迪合作定制了12万元的在线叫车D1,最初为在线叫车司机出售,两年后开辟了消费者购买渠道。

2021年4月,滴滴内部“达芬奇项目”正式成立已成为滴滴汽车制造领域的关键标志。达芬奇项目一度保持在约1700人的团队规模,吸引了大量来自传统汽车公司的技术人才。

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滴滴旅游官网图源

但现实也在滴滴面前,无论是合作还是自我建设,都意味着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研发周期、巨大的资本消费和未知的市场竞争结果。与小鹏汽车合作后,滴滴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领域,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滴滴本质上走了一条类似于华为与汽车公司合作的道路,选择了像华为一样输出模块化能力而不制造汽车的路线。滴滴“转向”,这也意味着它想明白,这是一种更适合滴滴现阶段的发展模式。

据界面新闻报道,滴滴仍保留外观设计、智能驾驶、智能舱等业务,加上小鹏提到的滴滴生态系统支持能力,包括车型运营和品牌营销,这些业务能力也将在下一步释放给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

而这种合作,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也许能让它推动自己实现更大的野心。

2、TO C和TO B,小鹏全都要

长期以来,蔚来、小鹏、问界等市场上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汽车企业大多集中在C端市场,但从以上可以看出,小鹏一直有一个B端梦想。

这一点从Robotaxi的持续加码以及对“有鹏出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但无论是B端还是C端市场,对小鹏都有一定的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同比增长30.6%和31.6%,市场份额达到32.7%。

在此背景下,虽然小鹏汽车销量明显回升,但新车交付量达到11008辆,今年首次突破1万辆大关,6月份增长28%。然而,基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的疲软,小鹏未来的销量也可能面临压力。

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2023年7月小鹏汽车销量详情,图源小鹏汽车官微

此时此刻,外界看到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滴滴参与“MONA”销售,这也可能意味着有了滴滴的帮助,小鹏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和预期的业绩。

除了销量,小鹏还可以借此机会率先推出更便宜的产品。

何小鹏曾在今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提到:“两年前,我提出了一个观点。由于成本原因,没有汽车公司能够在15万级推出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汽车。然而,随着小鹏的技术创新和全过程成本的降低,我目前的观点发生了变化。”

也许还有与滴滴的合作,让何小鹏改变观点。何小鹏在新闻发布会的媒体交流会上说:“我们这次与滴滴合作的核心是,他们拥有一款完成度很高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车型,在早期阶段已经投入了数十亿元的开发,因此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收购所有与MONA相关的测试、设备和其他资产,包括一些核心人员团队也将加入小鹏。”

言下之意是,滴滴已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团队和设备都是现成的。小鹏不需要从0开始,而是把自己擅长的XNGP、配合扶摇架构,并负责现有工厂的后续生产。

未来的一个场景可能是,在滴滴的支持下,小鹏可以以15万美元的价格快速推出产品,让更多的小鹏汽车产品出现在市场上,收集自动驾驶业务的合规数据,加快自动驾驶业务的迭代。

从C端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次与滴滴的合作对小鹏来说是值得的。与此同时,小鹏想要做的B端市场也提供了突破。

近年来,小鹏汽车也在探索自己在B端旅游领域的可能性。早在2019年,它就开始探索在线叫车业务,并推出了“有鹏出行”APP,在广州、杭州等城市实现了车辆运营。

2021年,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小鹏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广州探索Robotaxi业务。并表示,小鹏汽车的短期目标是通过泛化场景的操作来提高自动驾驶算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时,何小鹏认为,小鹏汽车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前安装Robotaxi软件和硬件的能力以及与主要旅游运营商的合作,为用户的旅游带来革命性的体验,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当时旅游市场已经是红海竞争,创造优势并不容易。

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图源小鹏汽车官网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汽车公司,小鹏汽车一直将L2级自动驾驶作为其大规模生产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在L4级Robotaxi中,没有能力进行深入的布局。

基于与滴滴的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小鹏在B端市场探索的挑战。一方面,滴滴的生态能力可以用来弥补在线叫车行业的差距;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基于滴滴的生态网络来促进其Robotaxi业务的发展。

因此,滴滴与小鹏的合作在任何方面都为后者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小鹏与滴滴的合作可能会继续下去。

“通过与滴滴的合作,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做好15万级市场,同时做B端和C端,MONA只是一个开始,将有很多相应的渠道和品牌行动。”何小鹏在这次网络媒体交流会上这么说。

作为第一家得到滴滴生态系统全面支持的汽车企业,小鹏与滴滴在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和国际市场的合作可能更令人期待。

这种联合作战也将有助于他们在下半场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3、组合作战将成为一大趋势?

经过十年的市场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202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0%拐点;2022年,该数据达到25.6%,销量同比增长近两倍,攀升至688.7万辆。

2023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补贴完全退出的第一年,市场也正式进入“下半场”。此时,新能源汽车竞争已升级为智能竞争,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等功能正在进一步提升汽车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这对市场上的玩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独立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新力量还是传统汽车公司,都在争夺新能源高地。他们通过多类别、多级别的新能源车型快速布局,市场越来越卷。

从最近举办的成都车展来看,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在整个车展上,新能源汽车产品已成为传统汽车公司和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主要布局产品,汽车、SUV等类别正在加快布局。

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成都国际汽车展官方官方账号

这导致了产品同质化。根据连线旅游观察,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无论是内外设计、智能驾驶舱还是智能驾驶功能,差异化不大,容易出现审美疲劳。

从汽车企业的角度来看,技术布局应该是前瞻性的,至少领先“半个身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更强的战斗力。相反,如果你不能突破,你就会陷入恶性内卷。从这个角度来看,寻找突破方向已经成为各汽车企业的首要任务。

可以肯定的是,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本质上是综合系统能力的竞争。前瞻性战略能力、组织能力、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链实力构成了基本纬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企业之间抓住更多的优势“合纵连横”也成为必须的选择。

因此,相关企业的合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密集。

在小鹏与滴滴合作之前,小鹏正式宣布,他们已经达成了技术框架协议。未来,大众(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负责大众品牌新车型的开发,成为小鹏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

当时,小鹏披露的信息称,小鹏与大众达成合作后,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将利用其核心能力和G9平台、智能网络和先进的辅助驾驶技术,共同开发两款在中国市场销售的B级纯电动汽车(BEV)车型。

小鹏与滴滴合作销量10万辆对赌协议

小鹏G9,图源小鹏汽车官微

大众集团作为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将以每ADS为基础,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 以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集团将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大众集团也将成为小鹏汽车的第三大股东,仅次于何小鹏和阿里巴巴。

小鹏并非业内唯一的多方合作案例。今年7月底,上海集团与奥迪的官方宣传合作也掀起了汽车行业的巨浪。

35年前,奥迪在长春与中国一汽签订了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随着第一批国内奥迪100离开工厂,中国汽车工业迅速获得了宝贵的高端豪华车生产经验。35岁以后,“上汽与奥迪联手”从此,中国汽车从以前的技术受让人成长为极具吸引力的潜在技术受让人。

这种“牵手”还在继续。今年8月,长安深蓝汽车和华为也宣布了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是在智能汽车领域开展合作,探索更多智能旅行的可能性;8月,奇瑞和科大讯飞宣布了合作计划: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该技术应用于奇瑞放下的星途星时代ES车型,为驾驶员带来更先进的人机交互体验。

合作新闻,可以清楚地感知行业的新趋势: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智能领域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和经验,新力量有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经验,技术巨头拥有自动驾驶、汽车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资源优势,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前进。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连线旅游方面,这种竞争“组合作战”这将成为常态。这也意味着未来汽车领域的竞争不再是企业的独斗,而是自身核心实力叠加合作伙伴能力后的综合实力PK。

原创文章,作者:连线出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312311846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