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ead
2023年底,由于蜂巢能源和赞助商撤回了上市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蜂巢能源科技创新委员会的IPO流程。作为国内知名的动力电池制造商,长城孵化的蜂巢能源的趋势对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趋势仍具有一定的指标意义。
本文制作|和颜阅车工作室
写作|张大川
编辑|禾子
全文2224字
阅读需4分钟
蜂巢能源主动撤回IPO仍然令人惊讶。可以合理地说,过去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蜂巢能源应该表现良好。然而,招股说明书显示,蜂巢能源的性能并不令人满意:
在收入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蜂巢能源收入分别为9.292亿元、17.365亿元、44.737亿元和99.704亿元;在毛利率方面,蜂巢能源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64%、0.89%、3.23%及4.57%;就净利润而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7.01亿元、-11.54亿元和-22.56亿元,4年累计亏损44.365亿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蜂巢能源表现不佳
2024年电池企业生活不好
和整车企业一样,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甚至比整车更严重。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产量达到533.7GWh,但装载量仅为255.7GWh。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电池已经成为库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此前也预计,2025年国内电池产能将达到惊人的3000GWh,出货量预计只有1200GWh,产能空置率将高达60%。
即使是“宁王”,2023年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据媒体报道,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总产能为254GWh,但产量仅为154GWh,闲置产能高达100GWh,产能利用率降至60%。根据宁德时代之前披露的数据,2019-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17%、74.83%、95%、83.4%。这一因素也可能影响宁德时代的股价。与宁德时代市值最高达1.58万亿元相比,12月29日收盘7182亿元的市值基本减半。因此,从宁德时代股价走势来看,只能说蜂巢能源错过了最好的上市风口。现在寻求IPO上市,估值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与峰值相比,宁德时代的市值已经“腰斩”
从海外市场来看,中国电池企业进入欧美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美国市场,通货膨胀法案的升级版将从电池组到电池部件对中国电池生产的限制。欧盟的电池法案给中国生产的电池带来了碳排放的诅咒。欧盟电池法案对碳足迹、电池回收、回收材料使用、尽职调查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甚至提出了电池护照的概念,预计将影响中国34%的电力电池出口。虽然目前还没有将中国电池拒之门外的现象,但未来以碳排放为武器,无论是向中国电池企业征收碳税,还是直接将中国生产的电池拒之门外,都已成为法律依据。如果蜂巢能源要考虑在海外建厂,不仅投资很高,还要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外国汽车公司承诺的订单,在海外建厂很可能会面临损失的风险。
因此,蜂巢能源可能会像“养老”行业一样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也就是说,在蜂巢能源开始盈利之前,它已经面临着国内电力电池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不得不与其他电池企业进行价格战。
蜂巢能源走向何方?
2023年,有媒体报道,长城正在考虑出售蜂巢能源股份,并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潜在买家进行了初步沟通。然而,在去年9月的第二届蜂巢能源媒体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欣否认了这一点。
事实上,进入宁德时代体系对蜂巢能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价格合适,长城和魏建军不仅可以收回投资,还可以获得部分利润;同时,宁德时代与蜂巢能源整合后,预计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扩大。从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产能过剩的角度来看,电池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更早的兼并重组可以在市场上更早地采取主动。
当然,蜂巢能源也有自己的牌照。它最大的牌照是长城电动汽车战略逐步实施带来的动力电池需求。特别是2024年,光束汽车的车型将出现,蜂巢能源也将迎来更好的机会。只要长城汽车自身的电动汽车销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增长或保持,蜂巢能源的电池销售业绩就不会太差。
△即将投产的光束项目将成为蜂巢能源的新“大客户”
但任何硬币都有两面性。长城汽车公司将在一定程度上倾斜蜂巢能源,这意味着蜂巢越来越难从其他主机厂获得订单。若在技术和价格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则很难打开其它主机厂的大门。与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第三方电池企业相比,蜂巢能源在规模和技术上没有明显优势,前者上市融资渠道相对稳定。
此外,2023年,国内主机厂自研电池十分热闹。仅2023年底一两个月,蔚来、广汽、极氪等都有自研电池亮相。然而,自主研发的电池,无论是早期研发还是后期制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电池厂的投资往往是100亿元。这些前期投资需要通过后期产能稀释各种成本。因此,这些具有自主研发电池能力的主机制造商将在未来逐步向系统中的电池公司提供订单。
△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电池已成为一种趋势
点评
根据目前的情况,即使蜂巢能源完成IPO,估计估值和股价走势的概率也不会令人满意。现在终止IPO对蜂巢能源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自2024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洗牌不可避免。电池企业的并购重组可能比整车企业早。在明确了自己的下一步之后,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可能会更明智。无论如何,蜂巢能源错过了国内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产能过剩阶段,竞争成本和性能将成为市场的主题。对于魏建军来说,缺乏规模优势的蜂巢能源下一步走向何方,如何找到最好的出路,也是一个大问题。
(本文为《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禾颜阅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042214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