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创业不到一半,风暴又开始了

新能源汽车的世界充满了硝烟。

11月,华为余成东愤怒地批评了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引发了一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网络骂战;12月,小米汽车产品尚未上市,材料首先被偷。小米紧急发布文件,对泄露真实汽车拍摄图片的媒体负责。

网络风波不断,线下活动频繁——为了实现年度目标和库存清算,新能源汽车企业再次开始了价格战,以价抢量,这在2023年早已是常规操作。

2023年,汽车公司的目标是活下去。

01

小米汽车创业不到一半,风暴又开始了。

31个月后,小米终于在12月28日拿出了自己的产品。然而,在官方行动开始之前,人们已经偷走了这个消息——最近,一组小米Spped Ultra 7(以下简称SU7)实车拍摄图片在网上流出,照片疑似现场媒体传出。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米的SU7车身整体采用轿跑车风格,前部扁平,引擎盖两侧隆起较大,形状与保时捷相似,因此也被网民称为“米时捷”。

小米汽车创业不到一半,风暴又开始了

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好消息,产品还没有推出,首先迎来了舆论风暴。

很快,小米就反击了——12月19日,小米宣布媒体ZAKER员工包某和“小白买车”员工关未经许可故意泄露保密拍摄内容,小米将根据双方签署的保密承诺追究两人及其媒体的泄露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道歉和罚款。

与此同时,由于这三名员工在工作期间收费,小米汽车对三名员工进行了解雇和永不录用的处理“咨询费用”所谓未经许可参与外部证券公司和投资机构组织的目的“小米汽车研讨会”,大量错误和虚假信息的虚假传播扰乱了小米正常业务的发展。

小米汽车创业不到一半,风暴又开始了

可以看出,小米对SU7汽车的态度是谨慎的,这可能与中国汽车市场的生态有关。

“为梦想窒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为造车掏空了乐视,留下了一个“下周回国”传说;中国前首富徐家印带着500亿巨款进入赛场,结果大败而归,恒大集团危如疲惫;曾经是中国第一次商战“宝万之争”姚振华,中大赚350亿的宝能老板,新能源汽车也被打败了,前不久被欠薪员工当街打了一顿。

今年7月5日,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公告显示,奇点汽车已申请破产清算。

今年9月,曾经是其中之一“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威马汽车创始人沈辉被曝出参加德国慕尼黑车展的借口。结果,他转向纽约,无视400亿元的投资、债务和拖欠工资的威马员工。

对此,威马汽车的工作人员出来回应说,沈晖出国是为了在海外寻找新的战略投资者,促进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但从结果来看,威马汽车的情况并不乐观。

据财联社报道,威马汽车最近增加了4条被执行人信息,总执行目标超过8049万元。到目前为止,威马有30多条被执行人信息,总执行金额超过1.2亿元。此外,公司还有许多股权冻结、限制消费令、不诚实被执行人(老赖)和最终案件信息。

小米汽车创业不到一半,风暴又开始了

在行业负面信息不断的情况下,小米谨慎行事是正常的。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车,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汽车将是我生命中最后一个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为小米汽车而战,把我生命中积累的所有记录和声誉都押在上面。”

最后一次赌尊严的创业,投资成本也很巨大——12月18日,雷军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提到,“我们的第一辆车投资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资超过100亿元。”

如此巨大的成本投入注定是一场不可失败的赌博。

02

与传统的燃料汽车轨道相比,电气化降低了汽车制造的门槛,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分享。这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轨道的激烈竞争,远远超过了传统汽车领域。

除小米外,还有华为、魅族等手机厂商,正试图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然而,与小米直接制造汽车相比,华为和魅族的方式更迂回——华为于2023年通过零部件Tier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希望中国一汽集团能够加入,与汽车企业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

魅族的玩法和华为差不多。今年3月,星纪魅族集团成立时,手机已经建立。 XR 智能汽车业务路线也积极向新能源汽车企业抛出橄榄枝。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子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华为、星纪魅族、小米打造的三个OS系统,代表了汽车3.0时代的玩家。”

随着手机厂商的进入,以华为、小米、魅族为代表“华小魅”组合,2023年,风头更是逼近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华小魅还是蔚小理,情况都不是很乐观。就连风头正盛的华为也在赔钱。

今年11月,由于自动驾驶系统中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功能,华为余承东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直接在网上隔空掐了起来。

小米汽车创业不到一半,风暴又开始了

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EB技术表现不尽如人意,称“朋友们谈论AEB,99%是假的”“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随后,余承东直接反击,“就连AEB是什么,其实有车企的一把手也根本不懂。”

事实上,他们被视为焦点。“AEB”这不是一项尖端技术。早在10年前,沃尔沃、宝马和奔驰的一些车型就具有AEB功能。到目前为止,与其他智能驾驶技术相比,AEB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余承东除与何小鹏争吵外,今年还与比亚迪王传福争吵,他就像一场炮战,一点点就爆炸了。

究其深层次原因,或许与华为的汽车业务直接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20022年,华为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花费了30亿美元,约200多亿元。

然而,华为并没有收到如此巨大的投资成本令人满意的答案。如今,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的亏损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难怪余承东到处阻止朋友。

03

除了激烈的赛道竞争外,新能源汽车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推出新车的周期很短。以燃油车为例,燃油车从项目批准到上市需要60个月;在新能源汽车中,周期缩短到36个月甚至更短。

从宣布造车到推出产品,小米只用了31个月。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迭代周期也大幅缩短。以“造车新势力”以蔚来汽车为例,其创始人李斌向团队发布了信息“每6个月进行一次小改变,升级用户体验;每18个月进行一次中期改变,性能每月跳跃”的命令

如此高频的迭代速度直线降低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体验。

今年11月,威来新ES8与胡彦斌联合发行了杜比全景专辑《第一场烟花》,并推荐7月1日新ES8车主.4声道倾听获得最佳体验,然后这张专辑将在第二代平台的其他车型同时上线。

小米汽车创业不到一半,风暴又开始了

然而,第一代车型的车主受到硬件性能和软件水平的限制,错过了这张专辑。

类似的情况在新能源汽车中并不少见,甚至因此频繁爆发维权事件。

此前,小鹏汽车推出了面向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XNGP),该技术包括C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小鹏新G6、G9、P7i和其他车型将被更新。同时,P5i、P7的车主被排除在XNGP技术框架之外。

面对这种情况和这种情况,这些都是被面对的“抛弃”车主选择网络维权,用舆论压倒小鹏。

不难发现,由于迭代速度过快,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如何维护不同代际车型的车主利益。

此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不容忽视——自2023年以来,价格战已成为主要汽车公司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轨道越来越拥挤的时刻,降价可以迅速帮助汽车公司实现季度和年度销售目标。从年初到现在,价格战越来越激烈。

临近年底,比亚迪、零跑车、长安车、深蓝车等品牌纷纷开展推广活动,力度不亚于过去“金九银十”。

在这样的降价促销下,汽车公司的销量稳步上升。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100万辆,创历史新高。然而,这种销售并没有缓解汽车公司的焦虑。

也许我们可以从汽车公司的库存中检测到它们的压力——乘客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3年初,新能源乘用车库存为20万辆,11月底,该值上升至40万辆。

这些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远远高于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即使汽车公司卷起来,这个根本问题也无法解决。相反,频繁的价格战也可能使这些汽车公司疲惫不堪,利润下降,资金难以支撑。

蔚来之前给出的数据也可以证明这一观点。2021年交付新车91429辆,年经营亏损44.963亿元(7.056亿美元)。每次卖一辆车,蔚来都会亏10万。

卖得越多,损失越大,但不卖就得死。

04

相信大家对新能源汽车是否是好生意都有不同的答案。

然而,资本非常喜欢它。经过这么多年的新能源汽车泡沫,它仍然无法阻止大量的外部部队不断地想进去。那些做互联网的人应该进去,那些从事房地产的人也应该进去。现在,即使是那些制造手机的人也应该进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一种烧钱的生意,越往后,砸的钱就越多。

造车企业如过河鲫鱼,每一轮大浪都会倒下一系列“造车新势力”。然后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继续填补市场,一波又一波,从不停止。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就是——

如何盈利?!!

原创文章,作者:新响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7131419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