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的内卷浪潮已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小米不应该太乐观
12月17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央视“面对面”节目CEO 雷军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独家采访,谈到了他的创业过程,以及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努力。
雷军表示,小米在制造汽车方面有许多自然优势,因为今天的智能电动汽车本质上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很大的整合。“一家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告诉我,智能电动汽车实际上是一款装有四个轮子的大型手机。当然,这并不准确,但这表明这两个行业正在高度融合。”在他看来,进入汽车行业“有挑战”不过“一般来说,难度是可控的”。
对于可控的难度,雷军解释说,三年前制造汽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有足够的敬畏。经过用户调查,我决定“守正出奇”原则:充分尊重汽车行业规律,运用行业成熟技术,确保第一辆车做得好,然后在此前提下进行创新。
在相关投资中,雷军表示,小米的战略被称为“十倍投入”。例如,一般汽车公司做一辆车,大约投资300或400人,大约10亿,20亿研发资金,许多汽车工厂可能投资这么多钱,小米第一辆车投资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资超过100亿,所以我们投资超过10倍,有这样的把握,无论如何,我是抱着必要的方式。
谈到车上市后的预期,雷军说:“汽车真的很负责任。我特别担心它不受欢迎。每个人都不买它。我更担心的是,如果每个人都来买它,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得很惨。事实上,这是各种非常焦虑的情绪。”
然而,雷总是担心每个人都会购买的问题。也许他太担心了。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站在从电气化向智能化的门槛之上。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驾驶舱,小米都面临着技术实力更强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甚至来自同一个华为,前者也在“红海”苦苦竞争,中苦竞争,小米真的有“碾压”友商的实力只有遥遥领先才能完成。
原创文章,作者:奇偶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92314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