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纳多卢通讯社周一报道,土耳其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办公室的消息显示,创维汽车(Skyworth)与Ulubalar集团同意在土耳其开设合资电池厂。
创维汽车总裁兼联合创始人吴龙巴表示,创维将尽快开展可行性研究。他们对合作非常兴奋,认为这将成为中土关系发展的重要事件。
图源:商务部网站
土耳其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未报道工厂投资、建设时间、建设内容等信息。
然而,根据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的消息,创维汽车和Ulubalar集团将投资2500万美元,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前开工。这家工厂将生产800V 4C超快速充电技术架构的电池。
图: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土耳其驻华大使馆
创维汽车的电池布局
早在去年10月3日,创维汽车的维能动力揭牌仪式就在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举行,同日动力电池生产线投产。据了解,该项目利用开沃集团江苏徐州基地2.2万平方米的厂房,总投资5亿元,布局了1.2GWh动力电池项目。包括1条模块线、2条PACK装配线和20通道充放电试验系统。
根据该计划,该项目预计每天生产150-200个电池组,主要供应创维新能源乘用车。但创维汽车只销售创维EV6、创维HT-i两款车型。根据后续披露,这两款车型的电池供应商是富能科技。
目前,与生产线相比,生产时间已经过去了9个月。我不知道维能动力项目进展到哪个阶段。
此外,创维汽车还布局了快速充电电池技术。今年3月,创维汽车与巨湾技术研究合作,加快“XFC速度电池”商业化。据报道,巨湾技术研究开发的XFC速度电池产品具有快速充电、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特点。
一个月后的4月18日,创维汽车举行了2023年升级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了800V 4C超快充技术。具体来说,800V高压平台热泵系统在加热条件下节省了67%以上的功耗,整车范围提高了20%以上;4C超快充电池的电池比能量显著提高到220Wh/kg,可在8分钟内充电80%,电池采用双层液冷散热设计更安全,电池系统常年常温可达100万公里高寿命。
与土耳其电池厂将生产的产品信息相比,它与4月份发布的技术基本一致。换句话说,创维汽车的新电池技术可能首先在海外实施。至于与巨湾技术研究的合作,可能还有其他相应的行动。
创维汽车和Ulubalar集团子公司Uluuuulu,土耳其工厂的具体实施者将是土耳其工厂的具体实施者 Motor共同负责,后者是土耳其和其他15个国家的经销商。
此外,创维汽车总裁兼联合创始人吴龙巴还表示,除了电池厂,他计划建立一条汽车生产线,将备件供应系统引入土耳其,并在这里生产一些部件。
汽车创维之路
事实上,创维汽车是由天美汽车更名的。2010年,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南京成立凯沃集团,通过商用车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业;2011年收购濒临破产的南京金龙汽车,第二年获得新能源客车生产资质;2016年,南京金龙正式推出新品牌凯沃汽车(Skywell)。
2017年,凯沃汽车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加快了乘用车研发制造速度。直到2019年12月,其乘用车品牌“天美汽车”正式发布,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明年4月,天美汽车首款智能电动SUV天美ET5正式亮相。
但上市后,天美ET5的销售业绩并不是很好。因此,2021年3月,凯沃集团与创维集团签订商标转让协议,正式获得“创维”和“创维”Skyworth“11个商标的转让。商标转让完成后,创维汽车成为凯沃的智能汽车品牌。与此同时,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其唯一的车型天美ET5也升级为创维EV6。
然而,尽管品牌发生了变化,创维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仍然平平。2022年,创维汽车未能实现原销售目标3万辆,总销量仅2.19万辆。
在今年3月举行的电动汽车行业论坛上,创维集团和创维汽车创始人黄宏生仍公开表示,“今年创维汽车的销售目标是挑战国内外市场4万辆。”然而,2023年上半年即将过去,创维汽车前五个月的销量还没有超过1万辆,只有669辆。
也许是为了挽救低迷的销量,创维汽车在4月的2023年升级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2023款创维EV6Ⅱ、创维HT-iⅡ2023年SKYWELL欧盟620享受,前两款车型均有AIR版和PRO版、MAX版、可选择四个版本的总裁版,预售价格为14万-28.5万元,将于6月23日正式上市。
值此上半年交接之际,新车即将上市,能否在下半年力挽狂澜,实现黄宏生的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创维除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外,还通过自主研发、合资控股等方式切入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赛道。
总结
家电巨头进入新能源轨道已经很常见了。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需求增长放缓,逐渐从增量市场进入股票市场,主要家电巨头增长疲软,需要开拓新的增量市场;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轨道近年来繁荣,政策支持频繁。
但不可忽视的是,投资一直是风险和机遇的共存,更多的是跨境。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许多汽车制造企业的老板已经多次公开表示,汽车制造是“烧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制造汽车。当小米正式宣布制造汽车时,最初的计划是10年100亿美元。
然而,对于跨界人士来说,“烧钱”的特点并不是目前最重要的,更残酷的是“大鱼吃小鱼”和“快鱼吃慢鱼”。目前,基本共识是,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5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最近还提到,到2030年,仍有8家汽车公司能够生存。
我们拭目以待“二次创业”黄宏生能否继续写家电胜利之书,带领创维汽车开拓新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5119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