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蜂巢能源如此愿意离职?

最近,一家调查机构发布了数据:在前30强电池企业的离职意愿排行榜中,蜂巢能源以近10%的离职意愿排名第一。随后,富能科技和海辰储能超过8%,占第二名和第三名。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对电池行业就业问题的关注。

为什么蜂巢能源如此愿意离职?

图源@新能源求职服务服务

动力电池行业作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活力的新兴行业,近年来在市场上占有足够的比例,但为什么电池企业有如此高的离职意愿呢?原因真的很好奇。

是电池行业的工作环境与员工需求的匹配,还是行业发展的压力和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为什么蜂巢能源如此愿意离职?

蜂巢能源作为中国十大动力电池装载企业中唯一一家未上市企业,成立于2018年,诞生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部。2022年11月18日,科技创新板首版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布。

根据天眼查数据,蜂巢能源最大的股东是保定瑞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9.4%,而保定瑞茂则由长城控股100%。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7.01亿元、-11.54亿元和-8.97亿元,三年半亏损超过30亿元。

公司表示,由于目前研发投资强度高、产能攀升、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公司尚未盈利,累计亏损尚未弥补。

作为一个技术密集、竞争激烈的行业,电池行业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至关重要。

此外,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也可能影响电池员工的离职意愿。不良的管理体系、缺乏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可能会让员工感到失望和无助,从而选择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虽然行业不错,但也要注重高质量的管理

GGII根据终端零售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303.0万辆,同比增长38%,带动相应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约142.8GWh,同比增长42%。其中,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约为139.0GWh,占总份额的97%,比去年同期增长2.9个百分点。

目前,电池行业终端零售数据有所改善。然而,企业员工的离职意愿如此之高,是否反映了员工的高度焦虑,行业内部问题越来越严重。

蜂巢能源在前30强电池企业中的离职意愿最高。自第四大企业蓬勃发展以来,领先智能、宁德新能源和宁德时代的离职意愿也超过4%。这些企业离职意愿高,招聘量大,说明企业人才流动性大。因此,员工对优化的焦虑越来越明显。

根据今年1月至8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国内动力和储能电池累计产量为456.2GWh,同比增长46.3%。1-8月,动力和储能电池总出口达到87.9GWh,同比增长163.2% 。1-8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载量为219.2GWh, 累计同比增长35.3%。

行业数据的高增长是可预见的峰值,随之而来的是下跌。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欣也表示:“2021年和2020年(动力电池)市场供不应求,大家都看到了机会。但一旦市场扩张增长下降,扩张速度没有下降,就会出现阶段性过剩。”

行业内部卷带来的焦虑已经从企业的统一水平发展到员工。一些企业员工的情绪受到企业不合理安排的严重影响。情绪影响行为,导致员工离职意愿上升。

原创文章,作者:金刚新能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60913774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