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强者突破
作者:李欢
编辑:蒙多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第一个财经研究院
小米汽车真的来了,汽车市场会更卷。
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377批新产品《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包括小米品牌纯电动汽车。
据悉,两款产品定位为SU7和SU7Max/Pro,资质借用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一般来说,相关产品在汽车申报图曝光后6-12个月即可上市。
从舆论反馈来看,小米汽车的价值肯定更高,但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说,网上传播的价格可能超过30万元。“价格屠夫”预期有明显差距。
是非还应结合相关配置、最终定价和市场测试。然而,仅从竞争模式来看,30万价格区间无疑是激烈的,看看行业价格重组的浪潮,看看前浪威莱、小鹏、理想情况,或有更深入的经验。
1
不裁员食言 “一哥”销量掉队
11月21日,威来汽车宣布与长安汽车达成电力交换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池更换标准、电力更换系统、电力更换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
这种支持应该是对蔚来汽车的及时帮助。11月3日,蔚来裁员的消息在互联网上爆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在全体员工的信中表示,公司将减少约10%的职位,具体调整将于11月完成。
一石千层浪。要知道,就在去年八周年的内部讲话中,李斌还说:“只要能发工资,就很容易不做裁员”,“保持100%的人,完成150%的工作,这应该是我们必须做的。”
李斌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食言了。为什么呢?你付不起工资吗?
据新浪财经报道,蔚来2022年底员工人数为2.68万,公司支付工资112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蔚来员工人数为2.67万,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58.43亿元。如果参考2022年的工资支出,蔚来确实压力很大。
然而,从深度来看,减少支出只是权宜之计,威来负担不起损失。截至今年6月底,威来除税后溢利为-107.95亿元。同期,小鹏汽车除税后溢利为-51.42亿元,零跑车溢利为-22.76亿元。理想汽车仅第二季度就达到了23.1亿元。
亏损的扩大与销量的下滑无关。今年10月前,蔚来汽车累计销量为126067台,虽然优于小鹏同期的101445台,但远低于理想的284647台。
单看10月份,蔚来成绩单就成了垫底:产品销量16074台,小鹏20002辆,理想40422辆。不禁要问,为什么新势力的第一兄弟惨烈落后?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认为,从表面上看,这与国家补贴的退潮和竞争产品的价格战有关。深层原因是威来的发展战略需要反思。除了经营车主业务外,它还在许多副业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例如,对电站的重资产投资。
2
巨亏何时休
四处攻击,下沉缓慢
不是谎言。2018年5月20日,蔚来第一个换电站在深圳建成。截至2023年9月,蔚来已建成1800多个换电站。
从方便的角度来看,更换电源的时间明显短于充电。威莱一直为此服务,有助于优化用户体验。然而,与铺设充电桩相比,更换电站的建设成本更高。这无疑是一项资产重、周期长、业务回报慢的业务。企业需要警惕风险。
根据艾瑞的咨询,充电站单站的总投资成本约为150-250万元。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成本和施工成本;电站(乘用车)单站投资成本约为491万元。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成本、电池成本和施工成本。
蔚来自然知道成本差异。为了充分发掘换电站的潜力,蔚来在换电站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套 BaaS方案。试图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不含电池)为中心的电池租赁和更换服务系统。
只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从落地效果来看,这种模式虽然降低了电动车的价格,拉动了销量,但也给公司带来了麻烦:
一方面,由于动力电池的规格和参数尚未统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更换电站仍然无法为非威来车型提供更换服务。另一方面,威来此前曾承诺,第一位车主可以享受每月6次的免费更换服务,这影响了更换电站的利润。
在综合影响下,威来换电站仍难以盈利。根据汽车经纬网,2022年威来汽车净亏损达到惊人的144.37亿元,其中换电站的建设成本是最大的支出之一。
幸运的是,威来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今年6月,第一位车主宣布取消免费换电权,但动力电池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蔚来制造手机更令人费解。今年9月,蔚来制造的手机NIOPhone 正式发布。李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说“NIOPhone 手机是为蔚来车主诞生的”。
公共信息显示, NIOPhone“看家本领”全景互联技术——NIOLink!通过以上功能,蔚来车主可以准确感知距离,自动解锁锁锁,一键控制30多个功能。
功能足够强大,但当各种产品的价格公布时,一些网民开玩笑说,他们必须是高贵的威来车主。鉴于手机市场的强大敌人,充分的内部卷,有多少行业最终出现了令人怀疑的外部世界。
不苛求。与四处攻击相比,汽车制造的下沉步伐令人愉快。早在去年8月,市场就报道称,威来将打造阿尔卑斯,一个定位于20-30万元的电动汽车品牌。
然而,最新消息显示,该品牌的第一款车型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交付。面对企业频繁推广新产品、加速下沉、销售竞争日益激烈的白刃,威来是否只依靠高端产品?
据界面新闻报道,此前声称是独立品牌的阿尔卑斯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人员将被分配到威莱的各个部门,一些职位将相应减少。合并部门和职位后,小规模调整将持续到明年6月。
如果不选择换电站,做手机,专注于打磨产品矩阵,威来现在会不会是另一个场景?
据红星资本局介绍,李斌曾表示,2019年之前是“组队集训”2019年至2024年是阶段“资格赛”阶段,2024年是“决赛”阶段。
在李斌看来,从今年(2022年)开始,我们基本上已经进入了资格赛的后期,并且正在赢得决赛。我们相信我们有资格参加决赛。今天我想我们可以这么说。
公平地说,威莱和李斌都有危机感,作为一个新力量,他有先发优势,发展底盘很好。只是面对理想的利润上岸,小鹏10月份的销售额超过,零跑、问世界等后浪追赶,威莱真的有资格吗?一张好牌打得不好,在淘汰赛阶段,甚至生活得更好?
可以肯定的是,持续亏损是不可持续的。
2023年上半年,蔚来汽车净利润亏损61.22亿元,同比增长123%,亏损近五年创新高,比2019年同期多亏28亿元。
近日,蔚来汽车五年半累了热搜损失764亿元。平均每辆车损失12万元。
什么时候会结束如此巨大的损失?
3
收入大幅增加,损失加剧
用户集体维权冷思
稳增企业千篇一律,失速企业各有烦恼,都是新势力“三剑客”小鹏的车也不容易。
11月15日,小鹏汽车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收入超过85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68.5%,总交付40008台,环比增长72.4%。
基于积极的销售预期,企业提高了第四季度业绩指导,预计交付量为59500-63500台,同比增长约168.0%至186.0%,预计总收入为127亿-136亿元,同比增长约147.1%-164.6%,预计将创下新高。资金方面,截至第三季度末,现金储备规模近365亿元,较上季度增长约27.4亿元。
红色数据令人欣慰,但净利润亏损仍是一个严重伤害:第三季度净亏损38.9亿元,2022年同期亏损23.8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亏损23.37亿元,28.05亿元。无论环比同比,小鹏亏损均呈持续扩大趋势。毛利率为-2.7%,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为13.5%和-3.9%。汽车毛利率为-6.1%,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为11.6%和-8.6%。
为什么越卖越亏?
除了损失诅咒,用户权利保护的麻烦也值得警惕。毕竟,上述交付指南是否最终可以实现,但也可以消费声誉,用户体验说话。
近日,290名小鹏P7车主联合维权事件沸沸扬扬。反映官方宣传的OTA升级无法兑现。维权车主表示,官方宣传小鹏P7专属车型将标配XPILOT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其他车型选装价格为3.6万元,后续将升级为XPILOT4.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但到目前为止,小鹏汽车官方还没有提到什么时候升级XPILOT 4.0。
巧合的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不久前,数百名小鹏P5车主刚刚联合保护了他们的权利。车主说,他们已经近两年没有享受C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服务了,这是购买新车时的营销噱头之一,车主认为他们被小鹏汽车欺骗了。
换句话说,这两起权利保护事件都是由于系统OTA升级无法实现造成的。所谓的OTA升级是指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远程升级功能。您可以比较计算机系统和智能手机系统的日常远程系统升级。
10月27日,在小鹏汽车科技大会上,公司宣布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将支持今年年底25至50个城市的自动辅助驾驶。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升级支持名单中没有小鹏P5。你知道,小鹏汽车此前曾承诺升级相关产品,这引起了公众舆论“放鸽子”质疑?
在这方面,小鹏官员表示,城市NGP强烈依赖于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高精度地图技术,功能开放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需要长收集、生产、验证和多次测试研发过程,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按规范完成城市地图信息审批,难以实现不同城市的快速覆盖。
以上原因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追求技术更新的速度,忽视安全性显然是不可取的。问题是,企业在OTA升级之前是否应该仔细考虑?
目前,小鹏在最新回复中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承诺从2024年起继续升级P5车型OTA,逐步推出一些新功能;二是2023年11月3日16日:00前已购买 XPILOT 3.5 智能辅助驾驶软件小鹏P5P版现任车主,补贴价值2万元的智能驾驶先享受代金券权益,可用于购买小鹏G6、P7i、G9、X9等车型。
在行业分析师郭兴看来,如果小鹏能用2万元的汽车代金券上课,无疑是具有成本效益的。然而,相应的声誉和声誉修复是漫长而困难的。鉴于小鹏以前遇到过很多风暴,明显需要在随后的OTA升级中有更全面的计划,更珍惜声誉羽毛,做好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
回顾过去,G9营销风暴不得不提及。2022年,被何小鹏誉为“最好的SUV不到50万元”小鹏G9上市不久就便便了“翻车”。由于SKU计划的复杂性,许多消费者被说服退出。
面对外界的质疑,何小鹏果断地对产品和组织采取了行动。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复杂的模型配置;组织设立了五个虚拟委员会:战略、生产规则、技术、生产营销平衡和OTA。
4
口水仗是非
警惕问界M7分食力
进步值得肯定,但起步之路依然艰难。
以上第三季为例,总交付量达到40008辆,同比增长80.18%,堪称一场漂亮的翻身战。同期理想车辆交付10.5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96.3%。
仔细看市场,主要产品G9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增加。例如,新问业M7的强势攻击,特别是小鹏引以为豪的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技术支持问业M7的战斗力不容低估,看看订单量的增加,警惕市场食品危机。
最近,何小鹏和余承东的AEB口水战是一个缩影。当被问及消费者更愿意为AEB买单时,何小鹏坦言,99%的朋友谈论AEB是假的。“这些宣传不是公司正式发布的,都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问,它的 AEB 根本开不了,路上误刹车太多了。”
自然被冠“大嘴”余承东这个名字受不了,很快就在朋友圈里回来了:“即使是什么是AEB,一些汽车公司的负责人也不明白。一些汽车公司整天忙于智能驾驶。AEB的主动安全测试结果很差。当我问的时候,我知道他们甚至没有做AEB的基本功能,这让我非常惊讶!要么让手下忽悠,要么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当吃瓜群众坐等后续时,当事人何小鹏主动终止了相关讨论。11月9日,其微博称,“今天早上,我和老余讨论了技术路线。我相信这种技术的争鸣最终会让用户受益。我们还将通过OTA扩展AEB功能,感谢老余的建议和慷慨,有时误解后更容易成为好朋友。之后,我们将共同努力,引领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共赢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谢谢大家的关心,谢谢老余! ”
仔细想想,何小鹏可能根本不在乎这次讨论的输赢,更多的是为了创造舆论的焦点。毕竟当时最新的XNGPP7i 即将发布。
但是,造势只是一方面。看亏损加剧的第三季度报告和用户维权的麻烦,打铁需要自己努力。总之,巩固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功可能是最好的积极解决方案。
未完待续……
这篇文章是第一财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首条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61413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