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克电池徐燕博士:材料和结构的创新将为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奠

新能源汽车继续加速,基本板块稳步增长,进入能源结构转型和碳排放需求不断提高的新一轮变革时期。11月21日,在高工锂年会上,比克电池徐燕博士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对当前全球电池变化的思考和中国电池企业的适应措施。

比克电池徐燕博士:材料和结构的创新将为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奠

比克电池许严博士现场分享比克的观点

徐燕博士说:“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呈现出“从好”的趋势,终端应用企业,特别是一线汽车企业,对电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性能和低成本,需求继续增加。”

在这种趋势下,圆柱形电池将以高标准化、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倍率等性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包括大圆柱形(包括 3 系、4 系、6 系等) 将是未来圆柱形电池市场大幅增长的核心驱动板块。锂电研究所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2022 中国圆柱电池年出货量中国圆柱电池 32GWh,同比增长0.7%。预计到 2030 中国圆柱电池年出货量将达到 789GWh,未来 8 年复合增长率为 49%。

锂电池的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系统的创新,另一类是结构技术的创新。徐燕博士判断,大圆柱形电池在材料系统和结构技术上的双重突破和创新潜力,将为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和全球电池市场的新一轮变化奠定重要基础。

“大圆柱形电池一般采用耐压外壳,特别是高强度钢,基本上可以使用市场上最先进的材料系统,安全上限较高,大圆柱形可以支持更高的能量密度化学材料系统,从磷酸铁锂到高镍三元锂,从液体电解质到半固体电解质和全固体电解质,大结构也可以容纳更多的活性材料,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许严博士介绍。结构创新将围绕外壳材料、全极耳和包装形式展开。目前,比克正在进行第三代大圆柱形结构设计,这对成熟、高速、低成本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此外,更高的生产效率也是大圆柱未来可预见的关键。锂电研究所高工产研(GGII)数据,当前 4680大圆柱电池的生产效率 与小圆柱电池相比,50~150ppm的单线产能有所提高 3~10 倍,导致其人工成本、固定资产等有效规模摊销,其制造成本约为小圆柱 50-70%。随着大圆柱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效率有望达到 300ppm,单线年产能有望与方形相当。由于大型圆柱形电池设备的投资小于方形电池,预计其大规模生产后的制造成本将略低于方形电池。

比克电池徐燕博士:材料和结构的创新将为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奠

全极耳大圆柱电池

自2021年国内首款4680全极耳大圆柱电池以来,比克电池一直深入研发大圆柱技术。比克电池将推出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代产品,预计2024年量产,能量密度将达到280Wh/kg以上,支持4C快速充电。这条高性能路线将首先迭代到轻量化和化学系统不断优化的方向,达到300Wh/kg以上。推出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的准固态产品。

先进电池是中国双碳战略和中国电气战略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在交通、旅游、储能、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应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高繁荣和结构过剩的情况下,新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对促进行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徐燕博士所说,材料和结构的创新将为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一个重要的阶段。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30913531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