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随着全球电气化和储能进入快车道,锂电池需求呈爆炸性增长,锂电池企业继续扩大生产,新产能将加速释放。但相应地,锂电池关键材料的阶段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出现,各种跨境“玩家”涌入锂电池轨道,行业内部卷严重。
面对当前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锂电池制造商关注汽车企业,希望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布局缓解国内竞争压力,寻求更长期的发展。
近日,天齐锂业和赣峰锂业分别投资了smart品牌和瑞驰电气,以股权投资的形式介入下游汽车制造领域。
参与整车企业
数据显示,天齐锂业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矿供应商,也是世界第四大锂化合物供应商,亚洲和中国第二大锂化合物供应商。其产品主要是锂正极材料的核心原料,其综合锂化工产品产能为6.88万吨/年。根据公司长远规划,到2027年,碳酸锂产能将达到30万吨左右。
中创新航是天齐锂业重要的产业链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主要为广汽集团、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等汽车公司提供动力电池。今年8月,中创新航的装机容量达到19.14GWh,市场占8.73%。是继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后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
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边界,天齐锂业与smart正式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以1.50亿美元参与a轮股权融资,持有smart公司2.83%的股权。这也是天齐锂业首次与产业链最下游汽车端建立联系。其目的是利用双方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优势,发挥产业协同作用,使业务稳步发展。
在资本市场上,通过投资股权换取业务空间并不少见。赣锋锂业也是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巨头,近日发布公告,计划认购赛力斯孙公司瑞驰电气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0亿元,以获得其33.33%的股权。
赣丰锂业表示,向瑞驰电力增资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双方在产业领域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实现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此外,赣丰锂业还参与了广汽埃安、兰图汽车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
分担行业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赣丰锂业还与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制造商安达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并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项目。目前,合资企业已完成工商登记。
据了解,安达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宁德时代、派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在这方面,电池领域的专家分析说:“对于赣丰锂行业来说,与材料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意味着更多的销售渠道,原材料的销售将相对更安全。”
此外,一些投资者表示,“从赣丰锂业最近的一系列运营来看,他们渴望从资源型企业转型,希望成为一家能够将矿石转化为电池的企业,而不仅仅是销售原材料。”这些新能源材料巨头之所以渴望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布局,是因为近半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根据上海钢铁联合会发布的数据,10月19日,电池级碳酸锂的平均价格为每吨17.95万元。去年年底,电池级碳酸锂的最高价格超过每吨60万元,下降了70.08%。即便如此,许多电池制造商仍在继续看待衰退。富能科技董事长王宇表示,价格将继续下跌,未来将跌至每吨10万元以下。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0多家企业开始跨境布局电力电池轨道,涉及房地产、环保、服装、食品、化工、物流、玩具、陶瓷、LED、五粮液也是酒业等领域的一部分。
随着动力电池企业的增加,赣丰锂业和天齐锂业应该受到上游主要电池材料的欢迎,但事实上,动力电池的产能规划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的预期,产能过剩的风险和压力即将出现。
今年,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价格普遍下跌是最直接的体现。这也是赣丰锂业和天齐锂业急于扩大产业链投资的原因。一方面,它们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极,另一方面,它们是为了分担风险。然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动力电池行业的“内部卷”,还是之前的新能源企业的“战斗”,最终反馈给市场的都是更合理的产品价格。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51312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