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以新能源兴城已成为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新趋势。它正在帮助许多城市在广阔的中国地图上腾飞。

纵观汽车百年发展史,在一些国家,汽车品牌改变了城市的命脉,汽车兴城的例子数不胜数。

伯明翰,被称为英格兰心脏之都,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实现了从小村庄到世界车间的转变;丰田是著名汽车品牌丰田的总部,被称为日本汽车城;沃尔夫斯堡(狼堡)是德国的一个新兴城市,由于大众汽车在这里定居,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汽车城市。这些汽车城市共同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甚至改变了当地的发展模式。

如今,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中国已经形成了八个汽车城。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长春国际汽车美丽的城市环境

吉林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商(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就在这里,因此被称为汽车城。

湖北十堰,原山村镇,已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市,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强大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拥有一些最强大的汽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交易市场。

此外,上海、广州、北京、武汉、重庆、柳州等城市也因其深厚的汽车工业而被称为汽车城市。上海有上汽集团、广州有广汽集团、重庆有长安汽车、武汉有东风汽车、北京有北汽集团,广西柳州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大本营。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已进入双碳、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面对百年一遇的机遇,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传统汽车产业重点地区,还有合肥、常州、深圳、苏州、杭州、青岛等后起之秀——这些新秀都在冲击新能源之都的目标,改写中国汽车地理的地图。

一方面,传统汽车城市正在加速更新,另一方面,汽车制造新城正在崛起。在相关城市,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网络等机构参与的汽车城市建设浪潮日益激烈。

在新一轮的新能源之都之争中,哪个城市已经成为风口最前沿的旗手?哪些城市站在新能源之都榜首?

01.

合肥风投之城

在中国许多城市之间,新能源汽车源汽车。

合肥、深圳、常州、青岛、杭州等新、常州、青岛、杭州等新城市闻风而动,毅然投身新能源造车浪潮。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的GDP五大行业之一贡献最大。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产业链长、相关性高、就业范围广、消费驱动力大,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甚至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早在2009年,中国就启动了十城千车试点城市,多个城市采取行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从立局到加速腾飞,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成为新一批城市升级转型产业结构的剪影。

在过去的几年里,成立了100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这些新力量汽车公司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和财政支持。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2022年12月7日,在现场表示:这是大众集团电气化布局的重大成果,也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成果。

汽车是合肥的优势产业。20世纪60年代,一辆2.5吨载重卡车的诞生,拉开了城市汽车工业的帷幕。据统计,2021年,合肥汽车产量达到63.71万辆,同比增长8.7%。

近年来,合肥已成为投资吸引城市的黑马,以稳定、准确、无情的投资愿景被称为风险投资城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肥下注,吸引了威莱、大众、BYD等领先企业,在新能源时代确立了其工业地位。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从工厂建成到第一款预量产车型离线,我们只用了18个月,这是一个很大的速度。据大众安徽首席执行官葛万迪介绍,生产该车的车身车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配备约900台机器人,是大众在中国工厂自动化率最高的车间。

比亚迪合肥基地也创造了巨大的速度。

去年6月30日,第一辆合肥制造比亚迪从基地下线。比亚迪和合肥携手不到一年。这表明合肥正在加速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迈进。

令其他城市羡慕的是,BYD合肥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50亿元。项目生产后,车辆年产值约500亿元,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1000亿元。

令人羡慕的不止这些。比亚迪合肥基地二期工程于去年5月签订合同,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23年3月底竣工投产。根据规划,比亚迪合肥基地一、二、三期工程建成后,年产132万辆,年产值近2000亿元,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低于30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让当地汽车产业迎来转折点。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形成覆盖汽车、关键部件、应用和配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比亚迪、威莱、大众(安徽)、江淮、合肥长安、安凯等6家汽车制造企业,以及国轩高科技、创新航空、巨一科技等关键配套企业。

近三年来,合肥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158个,总投资1411亿元。2021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收入1029.51亿元,产量14.5万辆,同比增长148%。据合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合肥将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GWh、产业规模超万亿的目标。

02.

长三角三兄弟

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安徽合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缩影。

同样,面对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江苏省和浙江省依托长三角地理位置优势,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江苏常州、苏州、浙江杭州崭露头角。

从新能源产业链和应用场景来看,常州形成了发电、储能、运输、应用等产业闭环。

在常州,在应用层面,BYD热门车型豹全面开放,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签约投资100亿元,促进BYD供应链企业附近配套设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在常州定居。

常州设立了理想汽车制造基地。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超过20万辆,L9交付在第一个月突破1万,成为一个大型SUV销冠。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常州理想汽车制造基地

车轮上的常州也建立了智能旅游的产业生态系统。从两轮独角兽小牛、9号电动汽车到比亚迪、理想、北汽等新能源汽车厂,汽车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400家,居全国一线水平。

新发布的《常州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杭州距常州200多公里,也有资本竞争新能源产业。

从新能源汽车龙头品牌的角度来看,杭州不仅拥有传统燃油汽车品牌的快速转型,而且拥有近年来汽车制造新力量的快速崛起。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零跑金华AI工厂

去年8月18日,零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融资45亿元。在这一轮零跑融资中,领先投资者是杭州国有资产,投资30亿元。

吉利汽车也以杭州为总部,在杭州的地图也经常扩大。去年9月10日,吉利与杭州签署协议,总投资100多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车二期及核心部件项目在杭州东部签署合同。

此外,万向集团投资680多亿元建设的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项目正在杭州萧山科技城建设。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根据《杭州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正抓住十四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促进汽车产业优质发展,努力实现换道超车。

该计划揭示了杭州的目标:到2025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促进杭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汽车行业总产值为2500亿元,其中汽车和零部件分别为1200亿元和1300亿元。

回到江苏。说到苏州,人们总是梦想着几千年前的江枫渔火。如今,这座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浪漫城市,展开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智能工业文明新画卷。

2021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2%,规模超过上海,成功跻身世界最大工业城市之列。它有35个工业类别,包括167个工业类别和491个工业类别,被认为是中国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苏州自动驾驶网出租车

苏州可能落后于常州和杭州的汽车品牌入住率,但近年来,苏州继续在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寻找合适的轨道。

苏州在智能汽车互联网领域的布局也有多年的历史。苏州作为产业创新集群的重要拼图,建立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等30多个细分产业链生态,338家智能汽车互联网相关企业聚集在这里-100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中小型科技企业、13家独角兽企业、7家专业新企业。

2022年,苏州全力以赴,将智能车联网产业打造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在自动驾驶第一城竞争中,苏州不容小觑。

03.

北青岛南深圳

深圳也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城市。在过去的40年里,深圳作为赚钱的摇篮GDP从1.69亿元飙升至2.77万亿元,现拥有比亚迪、华为、腾讯等众多明星企业。

与上海、广州、长春等传统汽车工业城镇相比,深圳在燃料汽车制造领域确实没有优势。然而,深圳站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风口,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汽车城市。

目前,深圳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拥有领先的汽车企业BYD、大量的关键部件和核心材料企业,以及华为、腾讯等领先的科技企业。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深圳比亚迪六角大楼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边界不断扩大,自动驾驶企业Auto X、元戎启行等相继落地深圳,这里更有大疆,Robosense(速腾聚创)等先锋企业不断授权。

由于新能源布局早、政策好,深圳居民对新能源消费热情高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居全国第一。

从深圳到青岛,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也是沿海城市,也在抓住产业风口,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去年11月18日,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在即墨区青岛汽车工业新城建成投产,首辆车下线。这是青岛汽车工业新城建成投产的第四个整车项目,也是奇瑞集团第一个建成量产的超级工厂。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青岛奇瑞汽车基地

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建成投产,为青岛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该超级工厂涵盖冲压、焊接、涂装、装配四个过程,年产量20万辆,预计年产值380亿元。该项目还吸引了20多家产业链支持企业在当地定居。

青岛有多决心竞争新能源产业?去年9月9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青岛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目前,青岛汽车工业新城聚集了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型卡车基地、奇瑞汽车青岛基地等4个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750亿元,产品主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底盘系统、汽车座椅、汽车冲压件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青岛重点建设的24条产业链之一,也是青岛有望冲击万亿级的产业之一。

除新能源汽车外,按能源革命快进键的青岛还将大步奔向氢能时代。

根据《青岛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青岛将剑指建设东方氢岛

新能源汽车争夺战(2023合肥成为风投之城)

根据规划,到2030年,青岛将建设50多个加氢站;投入运营30多条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共推广8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建设2条以上燃料电池轨道列车线;氢年消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米,培育20多家氢能相关企业,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500亿元。

青岛与山东省优越的环境密不可分。根据企业调查,山东省注册企业555家,远远超过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省市。

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发展,带动相关城市调整产业发展重点。

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产业,无论是风险投资之城合肥,还是依托长三角地理优势的常州、杭州、苏州,还是深圳和青岛。

当然,这些新能源头城市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汽车之家信息中心总编辑、汽车之家研究院副院长范欣表示:要想发展成为一个技术引领、产业链布局完整、商业模式创新、推广应用示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就需要多力并举。

新能源汽车之都不仅是一个头衔,而且带来了一系列实际的好处;它不仅可以推动相关领先企业的复苏,还可以与其他产业链形成闭环,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每一个竞争新能源汽车之都、剑指世界级汽车城的城市来说,现在只完成了长征的第一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任泽平曾预言:再过10年,新能源将取代房地产和‘铁公基’,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9193596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