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也对欧盟近期对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作出了“强硬”回应。
据了解,比亚迪执行副董事兼美洲总裁李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了反补贴调查,但比亚迪将继续推动该公司在欧洲的强劲增长。
在这方面,李解释说:“我们是一家需要透明和开放共享信息的上市公司。因此,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
言下之意是,欧盟的小手段并不妨碍比亚迪乃至中国电动汽车走向世界的决心。毕竟,这些强大的中国汽车公司大多实力雄厚,其运营完全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尤其是比亚迪等全球上市公司。
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的恐惧,李柯说:“电动汽车的增长是一场革命。很多人不明白,所以他们很担心,但一旦你分享数据,让他们知道实际情况,我想他们会发现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当然,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欧盟之所以如此抗拒中国电动汽车,不是因为产品“电动汽车”的属性,而是因为它来自中国。事实上,欧洲一直是新能源政策实施的桥头堡。他们对推广纯电动汽车的热情并不比中国差。
他们之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做事,是因为价格相对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给当地汽车制造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也是因为欧洲对“中国制造业”崛起的担忧。
然而,在许多欧洲汽车制造商看来,欧盟的做法并不能阻止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而是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例如,德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宝马已经成为欧盟反补贴调查的焦点。由于宝马的大部分新能源生产线都在中国,中国生产的车型流向欧洲也将接受相应的反补贴调查。
在这方面,宝马高管默特尔表示,欧盟的做法无疑会导致中国对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对策,这将影响所有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默也明确表示:“我们不妨专注于如何在这里创造有竞争力的产业框架。只要我们强大,我们就不必害怕欧洲以外的竞争。”。
当然,宝马和大众高管的上述说法不仅仅是为了保持中国市场,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欧盟对中国的制裁注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原因也很简单。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几乎所有想要开发纯电动汽车的制造商都会选择在中国扎营。以特斯拉为例,大约一半的全球产量是由上海工厂贡献的。如果欧盟真的想阻止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特斯拉将遭受巨大损失,欧洲将不会受益。
至于压制中国独立品牌的想法,这就更不现实了。毕竟,中国单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足以支持这些被欧洲拒绝的品牌,更不用说东南亚、美洲等全球市场了。
可以看出,欧盟在汽车行业坚持与中国脱钩,确实是一件伤害他人的事情。
原创文章,作者:极智动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52312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