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10月7日,8天假期后的第一天,能源行业传来一则重磅新闻:沙特阿拉伯将在2024年增加石油产量。

在此之前,经过一轮飙升,石油价格实际上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并自由下跌了五周。沙特阿拉伯的声明无疑将推动油价继续下跌。

这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欧洲也很高兴,因为天然气价格和电价已经暴跌到能源危机前的水平,今年冬天没有压力。

一切都不完美。可怜的外套是单身的,担心炭便宜,愿天气寒冷。如果从中国新能源“新三出口”的角度来看,欧洲的能源危机已经成为过去。从中国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角度来看,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01能源危机已经成为过去

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图1;欧洲天然气价格;欧元/兆瓦时;数据来源:LSEG

上图显示,经过俄乌冲突、北溪维修、北溪爆炸等不同阶段,欧洲天然气价格在50欧元/兆瓦时以下徘徊了半年,不到高点的六分之一,接近2021年水平。

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图2;来源:Trading Economics

如果我们把时间放大到五年周期,欧洲天然气的价格波动就会更加直观。2022年欧洲天然气因极端事件形成的“人工牛市”已成为过去。

看完表象,我们再从微观上看欧洲的现在。

贸易经济学来自贸易经济学(Trading Economics)据悉,10月6日,受雪佛龙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工厂工人计划恢复罢工的消息刺激,欧洲天然气期货上涨5%至每兆瓦时38欧元。这些罢工对全球天然气供应构成了威胁,尤其是在北半球临近冬季供暖季节的时候。

在过去,没有什么比战争、罢工、停产等紧急情况更能影响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了。大宗商品供应商将把它作为投资套利的工具。然而,即使是罢工的消息也不能动摇欧洲天然气的总体趋势。

因此,《贸易经济学》还指出,虽然天然气价格短期上涨,但本周天然气价格总体趋势显示,由于10月份天气预测温和、需求下降和库存水平高,下跌仍超过9%。目前,欧洲储气设施容量已超过96%,天然气仍在注入。此外,欧洲工业需求正在减少。这些都有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天然气价格。

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图3;来源: Statista,数据和商业智能平台,趋势与图1、图2高度一致。

由于天然气和煤炭是欧盟的主要发电来源,占2022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电价高度依赖于这些商品的价格,因此欧洲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趋势高度趋同是正常的。这与中国的电价趋势不同。

天然气暴跌之谜

最近,路透社用一篇长文回顾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一年前,北溪管道被故意爆炸破坏。一年后的今天,谁受益最大,谁的嫌疑自然是最大的。此外,如何逐步解决欧洲的能源危机?

根据牛津能源研究所的数据,在俄乌冲突之前,北溪1号管道占2021年欧洲天然气进口量的15%,北溪二号已经规划,但从未真正投入运营。当北溪管道爆炸时,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了三倍。

据欧盟能源专员卡德里西姆森介绍,欧盟在过去的一年里迅速提高了运输相关替代品的能力。根据欧盟的数据,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之前,俄罗斯每年向欧洲运输约1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管道运输的。2022年,欧盟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下降至600亿立方米。今年,欧盟预计将降至200亿立方米。

那么,谁取代了俄罗斯呢?答案是挪威。挪威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商。

此外,在美国天然气出口的直接驱动下,欧洲液化天然气(LNG)进口激增。去年,希腊和波兰开通了一条新的非俄罗斯天然气输送管道。芬兰、德国、意大利和荷兰都开设了液化天然气进口码头,法国和希腊也计划开设更多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码头。

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图4;欧洲每月天然气进口量;挪威蓝,俄罗斯红,欧洲大陆天然气网绿;单位:GWh/天

德国曾经是欧洲最大的俄罗斯天然气买家,一直在布局新的天然气基础设施。Seaboard(美国运输公司)大宗商品分析师Ole Hvalbye表示,该公司已经开设了三个浮式存储和再气化(FSRU)能进口的天然气,相当于每年从俄罗斯北溪1号运输的55bcm(550亿立方米)的50%-60%。

为了确保供应,欧盟开始联合购买非俄罗斯天然气。它还引入了备用规则,要求各国在危机期间与邻国分享天然气,并同意各国有法律义务填充天然气储存,通常用于处理消费季节性变化的商业场所。

根据上述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数据,整个欧盟的天然气储存量高达96%,完全满足欧盟冬季天然气需求的三分之一。

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图5;2023年欧洲储气库储存红线水平

尽管欧盟和各国政府的政策也在促进节能,但避免能源短缺的真正原因是高价格导致的需求急剧下降。

天气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因为温暖的冬天减少了供暖所需的能量。由于去年是一个温暖的冬天,欧洲在今年春天很早就结束了天然气需求旺季,这使得储气库异常充足,也减少了今年补充天然气储备的压力。

一些分析师表示,除了今年冬天天气的不确定性外,能源使用的减少实际上是由于欧盟工业生产的永久收缩。

德国央行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最近表示,由于工业衰退,预计本季度将萎缩。

Energy 据Aspects估计,到2024年 2017-2021年,8%的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和西班牙平均工业天然气需求可能永远消失。

安迅思 (ICIS) 天然气分析主管汤姆·马泽克·曼瑟 (Tom Marzec-Manser)“欧洲已经成功地取代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但事实上,它以牺牲更广泛的经济活动为代价。”

随着欧洲对可再生能源依赖的增加,更积极的能源转型也客观地促进了天然气需求的减少。

Wood Mackenzie表示,预计2023年欧洲新能源新增装机将达到56GW左右,这意味着天然气将减少180亿立方米。

化石能源价格暴跌,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图6;欧洲天然气需求;单位:BCM(10亿立方米)

03

欧洲光伏储能的底层逻辑还成立吗?

今年7月,Rystad Energy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称来自中国的欧洲光伏组件库存已达到40GW,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0GW GW。

根据当时的分析,40GW的库存可能比较保守,包括中国的出口、欧洲的新安装和航运在途,应该在70GW左右。同样,储能产品的海外库存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应小于光伏组件。当然,中国光伏和储能企业的海外仓储问题是另一个话题,而不是今天讨论的焦点。

2022年无疑是中国光伏和储能企业过去最辉煌的时刻。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高增长,形势非常好。受俄乌冲突等极端事件的影响,2022年欧洲光伏和家庭存储市场爆发,中国光伏和储能产品出口也实现了爆炸性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67.8%,其中欧洲市场占46%。GC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口增长高达170%。

赶碳认为,未来欧洲光伏和储能市场可能仍有许多变量。在这里,作者试图通过解除能源危机、新能源竞争的长期性和欧美制造业的现实,与您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能源危机的消失实际上是中国光伏和储能企业的不利机遇。

欧洲的能源危机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至少在能源刚性需求方面,欧洲人已经度过了最紧急、最致命的时刻。如果化石能源越来越便宜,除非他们担心自己在新能源行业的竞争中落后,否则能源转型速度可能会放缓,而不考虑气候危机。

事实上,面对真正的利益,道德往往是脆弱的。特别是目前,西方主要经济体普遍增长疲软,金融债务危机四伏。同时,随着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复杂、保护主义盛行等因素的叠加,气候目标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例如,日本核废水排放实际上是在利益和道德、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做出了不可思议的选择。

第二,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人类共同命运的合作,也是自身未来的竞争。

能源是所有行业的基础。新能源,一个不准确的比喻,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未来。谁掌握了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掌握了世界的未来。

因此,掌握化石能源时代主动权的欧美自然不愿落后;享受半个多世纪石油红利的中东也不愿落后;当然,新兴经济体不会——至少在新能源面前,每个人都相对平等,不能再输在起跑线上。

这就是能源安全的本质。因此,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必须长期、全面、深入、彻底、激烈、残酷。幸运的是,我们现在遥遥领先,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在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和制造能力方面。

第三,实际上,新能源制造业正在重建传统制造业。

今年10月1日以后,欧盟开始正式征收碳税,从现在到2025年为过渡期,从2026年到2034年逐步全面实施。这是一个复杂的挑战,将来可能会工具化。

此外,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欧盟已经对中国的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发布了许多法案。所谓的反补贴,所谓的减少对关键物质供应的单一依赖,实际上是外观。

从目前欧洲的现实来看,正如前面提到的,它的工业正在萎缩,甚至像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和汽车工业大国。因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欧洲如此迫切地处理气候危机和能源转型,仍然需要在上述领域频繁制造矛盾。

多年来,欧洲和美国已经适应了中国制造业的质量和价格,我们也习惯了赚硬钱。这没有问题,但这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因此,当中国企业进入高端制造业,特别是我们的高端制造业正在重建既得利益相关者的高端制造业时,几乎有矛盾和冲突。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可想而知,这一消息对日本和德国有多大的心理冲击。

当然,我们自己的光伏新能源企业已经卷入其中,卷完国内卷完海外。多年来,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价格战,但通过技术专利和其他障碍,习惯于享受高毛利润的欧洲和美国企业肯定无法忍受。

综上所述,欧洲光伏和储能市场将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似乎是赶走碳的必然条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提前洞察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最重要的。

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来说,放下刻板印象,共同寻求和建立每个人都能接受和公平的游戏规则,是满足所有共同利益的最终结果。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信心,但也必须有信心。

编审:侦碳

如果需要转载或引用“赶碳”原创文章,应获得本平台的授权。

原创文章,作者:赶碳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71258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