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的女掌门,现在却要面对更多的内卷市场,对这位破局者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文/NE-SALON新能源集团
9月20日,中创新航(03931)午盘股指下跌17.86后,迎来一波小阳线,当日收盘18.50。
中创新航曾被誉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未如投资者预期:2022年10月港股首个交易日破发后,周线下跌,股指“高腰斩断”。
港股指数反映了中创新航的焦虑,也像公司的命运。商用车动力电池装配量的前老板在技术转型上措手不及,连年亏损。女领导刘静瑜在危险中被命令,奋起破局,追上行业“第三”,但现在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内部市场。
经过几次起伏,破局者的困境可能才刚刚开始。
破局者入场,重返主流赛道
中国创新航入局储能电池领域较早。2009年,中航工业研究院投资成立“天空能源”,两年后更名为“中航锂电池”,正式进入汽车锂电池轨道。此后,它被重组为中国创新航空公司。
与许多具有深厚背景的公司的增长轨迹类似,早期的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凭借“国家队”的资源优势成功赢得了许多订单。客户涉及商用车、轨道交通、矿山设备、电力储能、通信基站等领域。
当时,中国创新航空公司的生活非常容易。2012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提到,中国创新航空电池组装车辆总数在全国排名第一。当年,该公司在国家确定的八家锂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一。
和许多初创企业一样,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很快陷入了商业困境。2014年左右,随着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产业产值上升,技术迭代,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开始下降,宁德时代“晚他成立四年”蓬勃发展。
更糟糕的是,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重大变化。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白名单”政策。第一批名单包括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尚未上榜。马太效应仍在加剧。2017年,国家发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关注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使三元锂电池成为技术主流,给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带来致命打击。
当年,以商用车市场为主的中国创新航空公司亏损3.3亿元。直到2018年,现任董事长刘静宇被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开始开发三元锂电池,与宁德时代争夺市场份额。2021年中,创新航扭亏为盈,锂电池净利润1.12亿元。同年,公司成功完成股改,次年登陆港股。
困境来了,库存压力爆发了
该公司进入了一条新的轨道,但并没有缩短与行业领导者的距离。根据财务报告,公司在2021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政府补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航空公司获得了3.65亿元的政府补贴和补贴。同期,宁德时代净利润159.31亿元,增长185.34%。
2022年,中创新航营收204亿元,净利润约7亿元(含政府补贴1.74亿元)。然而,由于疯狂扩张,净利润难得的积极增长导致了严重的债务负担。在那一财年,中创新航总贷款(包括所有银行贷款)约为177亿元,是上一财年28.91亿元的6.1倍。
受此影响,2023年前六个月,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净利润再次大幅下降,税前利润为2.26亿元,较同期下降约26.8%。受激进扩张影响,2023年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其他亏损净额从去年同期0.92亿元跃升至3.31亿元。
糟糕的表现也体现在高库存上。2023年,创新航的库存计提、已售成本和库存资产分别为3.31亿元、111.16亿元和约100亿元,公司库存清算压力急剧增加。
研究过去三年的财务报告数据,不得不引起投资者的猜测:中创新航空公司依靠政府的高补贴来扩大生产,向股市和银行融资,获得短期生存空间?
这种商业理念与公司经理的财务背景有关吗?刘静宇是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硕士,专业从事会计学。他曾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和注册税务师称号。他可以说是一名交易专家。在市场发展时期,公司需要交易员。然而,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贪婪的竞争对手时,盲目扩张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最终影响公司的研发和再生产能力。
内卷加剧,扭曲的市场
与内部危机相比,外部冲击来得更快、更剧烈。
今年1-6月,中国创新航空公司累计装机容量约12.56GWh,同比增长50%以上,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7.58%增长至8.26%。保持了行业前三的顺序。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仅在今年前四个月就安装了132.9GWh,与去年同期相比,86.1GWh增长了54.3%;第二个比亚迪1-7月装机量达到58.11GWh,同比增长94.1%。
中国创新航空公司不仅面临着老板和第二个孩子的阻力,还面临着更大规模的追兵。根据维科锂电池数据,自2022年以来,整个电力电池产业链的计划投资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
除了现有的装机规模,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未来的产能将更加惊人。截至8月底,宁德时代已公布9个电池扩产项目,总投资1495.24亿元;2022年,比亚迪的弗迪电池公司至少建了20家工厂,总产能规划达到300GWh;蜂巢能源此前宣布,将于2025年实现600GWh的全球产能规划目标,直接挑战宁德时代。
富能科技董事长王宇博士曾表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对锂电池的需求约为1600GWh,但据统计,锂电池行业的扩产量已达到4725GWh,是两年后需求的三倍。
无论上述企业的计划生产能力是否如期实现,都可以肯定的是,动力电池轨道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内卷的加剧正在迫使一切。今年动力电池全行业价格空前下跌:动力电池价格下跌32%以上,三元材料5系价格下跌47%以上,动力磷酸铁锂下跌57.41%。
两年前,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女主任刘静宇自满地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他自己!”当时,破碎的人不会预见赛道上会挤满对手。市场不确定性和行业内部卷导致自身盈利能力不足。。她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来源:NE-新能汇LSALON
声明:本微信官方账号原创文章欢迎规范转载。转载时禁止更改文章内容,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标注作者的来源和来源:NE-SALON新能汇;作者???】,本微信官方账号保留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22212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