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国内高速增长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在2021年来到352.1万辆,而2022年1月到10月已经售出了528万辆。假设10月的71.4万辆销售规模和增长速度能在最后两个月延续,目前市占率接近三成的新能源汽车,将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画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2021年销量为352.1万辆,2022年1月至10月销量为528万辆。假设10月份71.4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增长率可以在最后两个月延续,目前市场份额接近30%的新能源汽车将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画出惊人的增长曲线。
数一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种类,我们可以发现市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关键词。无论是寻求电能驱动的再优化,更强大可靠的自动驾驶能力,完善舒适的智能驾驶舱体验,还是从价格到定位的综合竞争,都是制造商提高消费市场竞争力的努力,不尊重市场将被淘汰。
从十年前的政策鼓励和推广到今天的市场主动选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进化。电能驱动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一起向前发展,驾驶舱体验和车型需求开始发生变化,汽车制造商了新一轮的重组,即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
本系列将从细节出发,结合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车型趋势、政策和资本事件,连接今年不同汽车制造商的变化和经验,探索行业悄然形成的趋势,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022年似乎变化不大,特斯拉的销量和事件依然齐头并进。魏小理以高概念进入中高端市场,二线品牌悄悄下沉市场,互联网科技公司虎视眈眈。但也有一些事情发生:比亚迪坐在第一位,所有玩家都在悄悄内卷技术和体验。
进攻鼻祖
特斯拉长期处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前列,也是进出口的肩膀,吸引了远远超出品牌价值的社会关注,因此在事故中比任何汽车品牌都更容易引发争议。2022年,特斯拉车型事故被广泛讨论,车主踩上展览车一年多后,刹车故障罗生门仍被特斯拉包围。
争议并没有改变特斯拉在中国事业的快速进步:10月,上海超级工厂生产了87706辆Model 3和Model Y车型也意味着该厂的年生产能力预计将达到110万辆。Model Y它已成为该品牌在中国销售的主要车型,也是每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榜前30名中唯一的外国品牌车型。
(图源:特斯拉)
除了新能源浪潮,特斯拉的另一个主要标签是自动驾驶。采用全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特斯拉可以以相当低的成本提供一些自动驾驶能力,但也限制了北美的发展步伐FSD Beta在公测的同一时刻,国内车主何时可以使用付费多日的功能仍然难以置信,竞争对手悄然接近。
特斯拉必须找到下一个理由来说服中国车主支付费用。受到批评的驾驶舱配置、逐渐赶上的电动驱动性能和在中国没有进展的自动驾驶使特斯拉在事故之外失去了时代的原始先锋光环。调整价格或保险补贴可以吸引一些消费者,但产品问题仍将在更长期的规模上拉开距离。
一哥的疯狂
比亚迪在汽车论坛上隐约有成为华为手机汽车行业版的迹象,但总的来说,这家汽车公司在2022年的状态更接近无声销售汽车。破圈新闻不多。仅仅凭借近十年积累的口碑和同时更合适的产品性能,整个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汽车都销量远高于其他汽车公司。
如果比亚迪在2022年3月停止生产纯燃料汽车,那么在年底就变得毫无争议:自主品牌早期大规模投资混合动力计划研发的果实DMi,在这个转向新能源但无法完美解决纯电动寿命的时代,它带来了同级别产品无与伦比的竞争力,最终转化为销售爆发。
(图源:比亚迪)
今年最值得一提的比亚迪车型是纯电动海豹,给品牌带来了性能驾驶和年轻取向的新印象,销售也验证了海豹许多变化的正确性。在不吃混合动力架构股息的同时,这个顶级配置的价格标杆Model 3.产品没有跟随,气质相对不那么突出的设计语言抓住了足够大的用户群。
比亚迪暂时没有摆脱智能和辅助驾驶能力的担忧,但这也是未来几年的问题。收回腾势品牌,利用混合动力技术打造高端MPV腾势D9.将推出带有越野车型的高端子品牌战略,展现比亚迪更多的野心。至少当你处于绝对高位时,你可以比任何人都更乐观地看待未来。
新势力的纠结
显然,单月交付超过1万元的结果不是ES7、ET7、ET在五款第二代平台车型相继上市后,蔚来希望看到结果。如何将自主研发的辅助驾驶能力、最好的车主社区氛围、大成本建设和运营的换电网络转变为快速增长,蔚来未能在2022年对试卷给出完美的答案。
老车主满意度风暴过后,也是月交付超过1万元的理想,从单一车型做得很好 从多个车型覆盖同一细分市场的转换。至少从外界来看,理想是2022年魏小理三家厂商中走得更顺畅的。至于为家庭大型车需求制造汽车的策略能持续多久,那就是未来。
(图源:小鹏)
主要车型的绿色和黄色,加上发展新市场时略显混乱的销售策略,让小鹏今年不太好,但没有人否认新力量投资电动驱动和自动驾驶研发的意义。重建企业组织结构,并从P5销量、P7换代延期、G对何小鹏来说,在上市事件中吸取教训可能无异于重新创业。
类似的舵手背景、相似的增长路线和相似的定价范围使魏小理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也导致三家汽车公司在遇到困难时更频繁、更仔细地观察。他们是别山之石进入汽车行业的一个例子,他们也寄托了消费能力更高的用户对高质量产品的期望,今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二线的迷茫
哪吒和零跑在销售模式上主要是传统汽车行业常见的分销渠道,但在自主品牌巨头开始尝试自营店的新能源轨道上有些异质。另一个特别之处是,这两个月保险超过1万的品牌可以说卖得很好,但在一二线城市的街道上很少见,甚至很少有网上叫车场景。
经过一次转型,这两兄弟走到了今天:哪吒品牌最初依靠B端市场消化,然后找到了如何平衡低价和销售。零跑更像是绕道而行。一开始,它花了10多万元做了一辆电动轿跑车。它无法通过转型打开微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最终转向主流SUV和车型。
(图源:哪吒车)
2022年,哪吒和零跑的销量还是10万元的中低端新能源车,但并没有影响他们进入中高端市场的野心。哪吒S和零跑C01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轿跑车的形式。主要配置锚定20多万元,纸质规格好,但显然需要更充分的理由说服消费者选择武装自己。
威马的市场生态位置相似,但情况要危险得多,在过去的10个月里,它只卖出了不到3万辆车。根据招股说明书,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损失了136.32亿元,到今年6月底,威马账面上只剩下41.56亿元现金,威马备受期待M7上市推迟,裁员降薪的消息不胫而走。
醒悟老牌巨头
长城和吉利的相互反射也很有趣——一个坚持自己的品牌,另一个坚持自己的品牌充分吸收海外资产精华,两家赢得市场的巨头现在选择了多个子品牌应对不同市场的策略。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主要品牌略显疲软,为高端新能源诞生的子品牌走出了相反的道路。
长城的这一年更加纠结。欧拉品牌停产了数量大但亏损的车型。新车型面临舆论风暴,销售业绩无法站稳脚跟。哈弗和坦克这两个仍口碑的品牌终于在下半年推出了混合动力车型,但它们能重现哈弗吗?H6.坦克300的辉煌还得打个问号,纯电车型如何立足,魏派如何重振也有疑问。
(图源:长城欧拉)
相比之下,吉利看起来更明亮。在营销包装方面,打算与其他汽车公司区分的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子品牌几何汽车每月销售额超过10000,但只有极氪001才能真正发挥自行车型销售的亮点。吉利的电气化转型可能需要更加认真,更不用说生更多孩子的理想状态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打出一张好牌。
对于两家月销量超过10万辆的汽车公司来说,掌握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似乎不是一个大问题。困难在于如何切断过去辉煌的束缚。我们不仅要转向以电动驱动为主导的新能源市场环境,还要找到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失去自我的结果只会是失速。
科技企业的搅局
2022年,华为的鲶鱼开始在汽车行业展示其实力。尚未推出具有真正粉碎产品实力的车型,但它突出了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的能力。华为似乎有一种模仿整个行业的态度:电动驱动和混合动力,智能驾驶舱应该如此光滑,辅助驾驶能力应该如此优秀。
华为智选模式从给赛力斯SF5补丁演变成了看起来很不一样的问界M5.虽然新车不是从零开发的,但短短几个月的效率和准确性足以令人惊叹。华为品牌不仅认可每月近6000辆车的交付结果,而且是智能驾驶舱体验改善和领先的关键。
另一方面,华为作为供应商的合作汽车制造也开花结果。2022年,迟到的极狐车型的自动驾驶能力仍然不寻常。与长安、宁德时代的阿维塔11携手合作,开始让更多的汽车公司关注。今年,在更多的合作项目传播后,网络舆论甚至总结了车型技术的内容,足以看出华为的授权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
(图源:问界)
从余成东谈话的细节来看,华为绝对不愿意在现有的汽车制造成就中致富。这家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等领域颠覆行业规则的企业正在酝酿大动作,而不是通过战争学习制造好汽车。可以预见,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方面的旅程不会是任何汽车公司的普通道路。
与小米的其他业务相比,小米的汽车制造绝对是低调的。2022年,小米汽车在北京南六环的工厂继续建设。在吸收北汽、五菱等老牌汽车企业高管组建团队的同时,也给予了传统主机厂更高的待遇,招聘一线员工。似乎只有获得生产资质,才能落地被寄予厚望的小米汽车。
雷军主动与外界交谈最多的是小米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资。他似乎认为这是一项与新能源汽车终局相关的技术。小米在自动驾驶第一阶段投资33亿元。目前,它拥有500多个全职团队。在改装后的测试车辆中,它已经实现了城市道路一些自动驾驶能力,也可以自动为客人停车和机械臂充电。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百度在2022年带来了更多更接近普通人的自动驾驶技术成果:第六代批量生产无人车Apollo RT6成本降至25万元,承载无人驾驶体验的在线叫车服务萝卜快速运行订单超过100万元。它还获得了北京前排无人驾驶测试的批准,计划在2023年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图源:集度)
基于吉利,百度亲自下场打造的集度今年也发布了首款量产车SEA建造了广阔的平台ROBO-01月度探索限制版,有大量激进的设计只出现在概念车上,如整辆车没有外门把手。自动驾驶技术和高配置、高标准的智能驾驶舱体验,都表现出了集中但不落后的高姿态。
来源:雷科技
本文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库 来源:雷科技
原创文章,作者:雷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7192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