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10家4S集团财务报告:正通汽车净利润同比下降4928

8月底,各大4S集团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主题是收入和利润下降。其中,正通汽车净利润同比下降4928.7%,反映了经销商渠道远远超出想象的业务压力。

9家净利下滑、转型新能源6成不盈利,4S负重前行

AC汽车整理了上半年10家4S集团的财务报告,总收入同比下降7家,净利润同比下降9家,毛利润同比下降。然而,在售后收入方面,只有3家公司略有下降,显示了汽车售后行业扎实的盈利能力。

在财务报告中,4S集团总结了几个损失原因:

首先,由于上半年燃油车购置税优惠退出、地方政策预期不明确等原因,汽车终端消费需求疲软。 

二是汽车行业变化加剧,价格战导致各品牌车型价格竞争激烈,销量下降,导致毛利润和净利润大幅下降。

第三,包括但不限于扩大新能源汽车销售商店和建设充电站,以及新业务折旧成本的上升。

《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活调查》也证实了4S集团目前的情况:50.3%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70%以上的经销商未能实现销售目标。

4S集团正面临着需求收缩、价格竞争和成本上升的三重压力。

01、7个收入同比下降,只有1个净利润增长

从10家经销商集团的收入和利润统计来看,整体表现并不理想。 

收入方面,同比下降3家,最大下降幅度为厦门信达18.72%;其他7家公司的收入略有增长2-11%。正通汽车、美东汽车、永达汽车的收入均达到11%。

其中,正通汽车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新车销售增长;美东汽车是由于新车销售和售后业务的改善;永达汽车是由于新车销售、售后业务和二手车分销收入的增长。

根据永达汽车的具体数据,其新车销量达到85759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7%;新车销售收入为270.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占总收入的75.8%;但新车销售毛利仅为1.3亿元,主要受新车价格下跌的影响。

二手车已成为永达汽车的亮点。今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规模41084辆,同比增长30.6%,分销收入24.52亿元,同比增长74.3%。 

虽然收入增长,但净利润增长下降9家,其中正通汽车跌幅惊人的4928.7%,美东汽车和新丰泰汽车跌幅近90%,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只有和谐汽车实现了122%的正增长。

在财务报告中,和谐汽车增长的原因归因于豪华车和超豪华车的强劲需求韧性,以及在二手车和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但具体来说,上半年和谐汽车净利润仅为2.01亿元,增长幅度较大,因为去年同期亏损9.15亿元,实现了盈利。 

在售后收入方面,有6家公司实现了增长,其中永达汽车增长了40%。三家公司下跌,最大跌幅为中升集团的4.6%。 

先看豪华车经销商集团:上半年永达汽车运营网点260家,豪华品牌占63.1%。按售后收入61.89亿元计算,单个4S店月均售后产值397万元;上半年中盛集团经销商总数减少到416家,豪华品牌占64.0%。按售后收入122.32亿元计算,单个4S店月均售后产值490万元。

与广汇汽车相比,上半年运营781家营业网点(其中4S店733家),豪华品牌占29.5%。按售后收入65.52亿元计算,单个4S店月均售后产值为149万元。

可以看出,虽然经销商集团上半年毛利普遍下降,但售后服务收入增长;特别是豪华车的售后业务仍然是4S店的“盈利奶牛”。

02、新车价格战持续,经销商负重前行

从3月份开始,“价格战”雷鸣般,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降价潮此起彼伏,至今尚未结束。 

终端价格战如火如荼,但市场反馈并不热情。

一方面,乘联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车累计销量为952.4万辆,仅增长2.7%,同比呈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终端的库存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根据汽车流通协会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6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0%,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仍高于荣枯线。

换句话说,汽车公司参与了价格战,牺牲了很少的利润,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河流充满了水和河流。上游汽车公司不能赚钱,将不可避免地向经销商传递压力。

据媒体报道,经销商普遍反映,汽车公司设定的年度销售目标过高,叠加价格战加剧了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导致汽车市场供需失衡。然而,为了获得年终回扣,经销商降低了价格压力库存,导致2022年底新车销售利润率从19.7%降至4.9%,基本上是“切肉喂客户”。 

即便如此,上半年只有24.9%的经销商完成了半年销售目标,56.9%的经销商完成了80%以上的任务目标;这意味着70%以上的经销商未能完成半年销售目标。其中,自主品牌压力最大,只有14%的经销商完成了目标。

相比之下,豪华车品牌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较好的盈利能力。根据《中国商业新闻》的数据,今年上半年,60%的收入来自豪华车品牌中盛集团。每辆车的平均净利润约为1.34万元,同比下降1.41万元。

此外,豪华车经销商还欢迎主机厂“输血”:年初,宝马开始向品牌经销商发放补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向经销商发放了数亿元的补贴,端午节前夕发放了20亿元的补贴;奥迪向经销商出售每辆车2%的补贴。

合资品牌日益衰落,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不断下降,无法考虑经销商的挣扎和生存。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半的经销商盈利;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亏损经销商的比例分别为51.3%和48.0%。 

更重要的是,汽车公司的“价格战”仍在继续。对于经销商来说,即使他们代表豪华汽车品牌,也越来越难通过销售汽车来赚钱,甚至成为影响经销商利润的最大因素。

03、转型新能源,但60%不赚钱

根据上述4S集团年度报告,新能源转型是投资者最明确的方向。

今年上半年,永达汽车开设了6家新网点,包括3个豪华品牌和3个新能源品牌。此外,新获得28个新能源品牌授权,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热门品牌的门店授权,涵盖超市展厅、独立售后、交付服务中心、综合4S店等门店类型。 

今年上半年,广汇汽车与20多个新能源品牌建立了密切联系,成功申请了52家门店和36家门店;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和服务布局,拓宽业务增量空间。 

美东汽车第一家特斯拉售后服务店在此期间正式投入运营,财务业绩稳定;下半年将增加另一家特斯拉售后服务店,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机会。  

但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并不容易。

第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直销模式,虽然销量大,利润高,但没有开放加盟,4S店很少有机会切入其中;第二,半授权代理制度。4S店从销量中赚取佣金,但放弃利润大的售后维修板块,销量下降时很可能会亏损。 

而且大部分新能源品牌都是独立建网的,经销商需要重新投资建店,根据单店1000-2000万的投资资金,其中风险不容小觑。 

据“2022年汽车经销商满意度研究及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4S店亏损比例达到60%,其中新能源品牌4S店亏损比例达到66%。

但坚持燃油车不转型也会加速退出。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2020-2022年,每年有数千家4S店退出网络。

然而,从本质上讲,大量退出网络的4S商店大多经营燃料汽车,这与品牌影响力的弱化和新车销量的下降直接相关。随着传统汽车公司进入新能源,特斯拉、小鹏汽车等新力量重返4S模式,经销商可能会迎来新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强大的汽车制造新力量品牌,经销商在游戏中能获得多少新能源汽车市场红利仍需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AC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051111957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