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导语

Introduction

慕尼黑车展的后遗症似乎开始逐渐出现。

曹佳东,作者

崔力文负责编辑

靳鹏辉编辑

随着电气化转型掀起的浪潮,中国汽车公司借此机会向海外市场输出战斗力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但在此期间,当比亚迪欧拉与许多新的力量品牌频繁出现在欧洲市场,特别是在欧盟国家,并试图促进当地分销网络的建设,以实现销售新车的目的,当地汽车巨头,从最早的冷漠到每个人的危险状态。

当地时间9月13日上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表年度“联盟咨询”演讲(anti-subsidy investigation),并声称保护自己免受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受益于国家补贴的影响。

“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他们的价格被人为降低,这扭曲了我们的市场。”

在报告中,冯德莱恩如此正义和令人敬畏的宣传确实意味着保护欧洲当地的汽车公司,但我不得不说,对于业内大多数人来说,冯德莱恩的说法确实有一点意义。说他无能为力,可能有点夸张。但从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可以看到,面对中国企业牢牢把握汽车电气化转型的风口,欧盟有点无助。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和中国依靠政府为应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法律,在推动全球汽车工业向电气化时代发展时,仍然穿着一条裤子。在世界上众多的汽车公司中,欧洲公司也是第一个在法律法规的强烈教育下进行转型的,这与中国特别相似。

不幸的是,欧洲国家低估了中国从上到下加快汽车行业去燃油化的决心和信心。自从大众在中国市场发布全面转型电气化战略以来,中国汽车公司一直以绝对领先的态度落后于海外汽车公司。

起初,这种变化或多或少是由国家高额补贴造成的非健康发展因素造成的。然而,随着第一波汽车制造浪潮的平息,蔚小理也脱颖而出。没有人想到,在这场战斗中,拥有汽车百年历史的外国人会越来越落后于其他人。

事实上,不仅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了攻击性言论,而且在欧盟内部,法国政府早就鼓励欧盟向中国电动汽车挥动“贸易锤”。毕竟,法国汽车在中国的经历似乎扫清了这个老西方国家的脸。因此,与德国不同,法国一直认为中国电动汽车是对欧洲汽车行业的威胁,要求欧盟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

当时间到了9月初开幕的慕尼黑车展,看到比亚迪、上汽明爵、小鹏、零跑、哪吒、阿维塔等中国汽车公司将被Stellantis集团、日产、丰田等传统汽车巨头取代,即使是困惑的欧洲人也能看到现状。

对此,《经济周刊》曾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创新实力方面首次领先德国汽车制造商。业内专家预测,2023年将是‘中国IAA’。”

此外,现任德国总理舒尔茨还安慰德国公司,“我们应该受到鼓励,而不是被中国吓到!”为了进一步鼓励德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他宣布了一项价值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

这些迹象一叠加,回头看冯德莱恩的歇斯底里,想必内因就不用多说了。

也许当欧盟对中国电力的访问存在分歧时,极度依赖中国汽车市场的德国将始终发表“希望利用外部竞争推动当地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等积极言论,但正如我们常说的,无论表情多么平静,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恐慌。

在这场无法回头的行业竞争中,被迫进入角落的欧洲汽车公司别无选择。如果前面不硬,最后可以用的武器其实都是用屁股知道的。

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欧盟可以将所有来源都归咎于中国对参与其中的企业的巨额补贴,以各种理由阻止中国电动汽车的扩张。

“降低风险,而不是脱钩——这将是我对中国的态度。”冯德莱恩似乎代表了欧盟与中国建立贸易联系的标准,但它并没有传达出“市场应该由我决定”的傲慢。

是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暂定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反补贴调查很可能成为这次对话的主要话题。此外,今年晚些时候,中欧还将举行双边峰会。但无论如何,从现实出发,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寻求发展,是欧洲汽车企业仍然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唯一途径。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60712284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