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至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SAE)、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由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国际组织(筹)联合主办的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在德国国际汽车与智能旅游博览会(IAA Mobility)会议以“低碳出行、合作共赢”为主题,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领导人和企业高管发表演讲。
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红在9月6日全体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党委书记、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
主要观点:
1.全球汽车产业迎来了重大的转型升级机遇: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企业履行绿色低碳使命的共同社会责任;从经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多产业生态整合的价值创造之路;从汽车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市场发展载体,促进用户满意度。
2.共同应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一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平衡”;二是全球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协调”;三是全球汽车行业组织形式、人员结构和技术变革浪潮的“不适应”。
3.上汽集团积极接受新时代新能源汽车综合市场化的新探索:一方面,通过电气技术迭代,实践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技能”,使用户拥有更安全、更经济的电气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智能技术迭代,提高产品的“体验价值”,充分享受流畅的体验和友好的交互。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尊敬的万钢主席,尊敬的MÜ亲爱的辛国斌部长LLER女士,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慕尼黑和大家聚在一起,参加今天的论坛。昨天,我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IAA车展,感受到了世界同行电动智能转型的许多最新成果。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越燃油汽车,成为展位的主角。上海车展和IAA车展是中西结合的重要风向标,反映了全球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的新时代。
今天,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来到汽车诞生地,聚集全球智慧,讨论发展计划,继续推动各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接下来,我将代表上汽集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并与大家分享“同心同德,共创共赢,拥抱全球新时代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的标题。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市场加速突破的转折点已经到来,其中蕴含着重大的转型升级机遇。
根据美国学者罗杰斯的创新传播理论,当新事物的渗透率达到10%-25%左右时,新旧事物的交替过程会突然加快,从而进入快速渗透期。根据这一理论,全球新能源汽车可能已经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快速增长期。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进入两位数范围,达到13.4%,2023年上半年达到13.9%,其中中中国和欧洲发展较快。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分别为25.5%和27%,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平均渗透率约为20%。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4100万辆,渗透率约为50%。
未来几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重大机遇值得把握。
一是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企业履行绿色低碳使命的共同社会责任。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大大促进能源革命与汽车革命的双向高效协调。全球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将从目前的30%增加到2030年的50%以上。能源革命将使电动汽车使用更多的清洁电力。同时,电动汽车具有削峰填谷的潜力,有助于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旅游、绿色回收等一系列低碳组合,将大大促进汽车产业链全面绿色低碳化的深度变化,促进整个产业链和整个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从经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多产业生态融合的价值创造之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的智能终端。它将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产生裂变效应,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据有关机构估计,全球汽车行业总收入规模将从目前的3万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6.5万亿美元,包括电动汽车销售、数字服务、旅游服务、补能服务、电池回收等新产品和新服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的3.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汽车行业总收入规模的83%。
第三,从汽车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技术创新促进用户满意度的市场发展载体。新能源汽车要在全球市场继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对于有效满足用户需求至关重要。面对用户需求,全球汽车公司正在加快新一轮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例如,在满足用户“长寿命、快速充电、低能耗”的需求方面,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始安装生产车辆,新一代动力电池,如全固态电池和钠电池也在加快研发;碳化硅(SiC)第三代半导体和800V高压系统正成为主流技术。另一个例子是,在满足用户“智能、快乐、舒适”的需求方面,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中央集中”转变;汽车芯片计算能力迅速上升,汽车级操作系统正在着陆;人工智能模型正在从感知领域推广到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2023年上半年,中国燃油车用户更换新能源车的比例达到22%,是2020年的5.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于规模的提高和技术的迭代,新能源汽车具有与同级燃油汽车竞争的经济优势和差异化技术优势。
第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一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全球角度看,北半球发展明显快于南半球,欧亚发展快于世界其他地区;二是商用车电气化进展缓慢,占汽车总量10%的商用车产生的碳排量超过汽车总碳排量的50%,但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不到乘用车的三分之一;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相比,补能、道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建议各国政府在政策引导和产业配套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气候、全场景的需要,全力加快商用车全面电气化进程,促进交通领域绿色低碳整体转型,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普及。
二是全球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协调”。绿色方面,车辆、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低碳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碳排放会计方法及相关基础数据无法实现交换、相互认可和共享。在智能方面,虽然各国正在积极推进高水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道路测试,但仍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智能网络汽车标准体系、网络信息数据安全体系规范和道路云集成的发展路径。建议各国政府和主要汽车企业进一步加强全球汽车行业在碳排放管理、碳减排激励和智能驾驶领域的对话交流,形成以公平、科学、透明为原则的国际汽车贸易低碳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统一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制度规范,促进产业与国家的融合发展。
三是全球汽车工业组织形态、人员结构和技术变革浪潮的“不适应”。在信息革命和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传统的汽车行业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轨道的要求。从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在以硬件为主导的机械时代,组织结构基本采用功能矩阵,更加注重局部创新。然而,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电子架构正从分布式演变为集中式,系统不断减少,硬件不断简化,这对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敏捷性和扁平性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从人员结构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在数字化、软件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随着新轨道转型的加快,对数字岗位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建议有关各方充分了解组织和人才对产业转型的重要性,消除企业内部的组织障碍和系统边界,从车辆集成的维度重建组织结构。同时,积极探索汽车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跨学科、跨产业复合型人才,不断为产业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三、上汽集团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新时代的新探索。
上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在中国起步较早。产品年销量从2014年的1000辆到2022年的1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10%,全球累计用户超过300万。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挑战,上汽今年明确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目标: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和未来三年年销量复合增长率将努力达到50%左右。
我们将坚持技术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一方面,通过电气技术迭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让用户拥有更安全、更经济的电气产品。明年,上汽半固态电池将上车量产,安全性能更高,能量密度提高;全固态电池将在未来上车量产。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热效率,挑战纯电动汽车能耗9.5km/kWh的新纪录,让用户花最少的电,跑得更远。另一方面,通过智能技术迭代,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体验价值”,让用户在出行过程中充分享受流畅的体验和友好的互动。今年9月,800V碳化硅电轴将量产装载,我们的纯电动汽车将进入“2秒加速俱乐部”。未来三年,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该技术将取得突破,使车辆更容易处理各种复杂的路况;“中央计算 区域控制“银河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将全面实施,实现“舱、驾、算、联”四域融合,简化硬件架构,简化物联网(IOT)生态深度相互融合,支持数据闭环,使车辆具有较强的自学、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实现端到端用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我们将坚持联手共创、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化与有关各方的战略合作,构建生态系统。在电气化方面,上汽除了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外,还与英飞凌、麦格纳等企业合作,推动第三代半导体、高性能电动驱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与宁德时代、中石化、中石油共同开展电力交换业务,探索新的能源补充模式。在智能网络方面,与恩智浦、亚马逊、地平线、Momenta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重点打造汽车规级高级性能芯片、智能驾驶算法和平台、智能出行生态。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有句老话“志同道合的人不远离山海”。绿色低碳转型、智能便捷出行是我们汽车行业的共同使命。虽然前面的路上仍然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虽然路很远,但旅行即将到来;虽然事情很难做到,但它会成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的新征程中,共创双赢。
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核)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直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12112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