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据电车资源报道,2023年9月1日,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发布了《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发展目标方面,《计划》明确:

到2023年,建立了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建设了2-3个氢能产业示范区,推进了多个氢能示范项目。到2025年,将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体系政策环境。

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促进建立集绿氢生产、储存、运输、增加和使用为一体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建设一批氢能产业示范区。部署和建设一批加氢站。积极努力纳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以绿氢产业为主要方向,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绿色转型,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新疆: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

原文如下:

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产业的发展是提高能源安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氢产业优质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2021-2035)、工业碳峰实施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建立了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建设了2-3个氢能产业示范区,推进了一批氢能示范项目。到2025年,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推动建立集绿氢生产、储存、运输、增加、使用为一体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建设一批氢能产业示范区。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以绿氢产业为主要方向,实现清洁低碳绿色能源结构转型,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发展路径和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主导作用,聚集优势资源,聚焦氢源开发和氢能应用,协调全区氢能产业布局,积极有序发展氢能。充分发挥示范区在吸引投资和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的平台作用,建设各类企业分工合作、协调高效的产业集群,加快规模有效氢能的发展。在制氢方面,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发展氢净化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推动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氢储能,逐步降低制氢成本。在氢储运加工方面,优先推进附近氢气利用,探索高效智能氢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和运行;合理配套,适度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优先推进氢资源丰富、应用场景成熟的城市重点布局。在应用方面,开展绿氢炼油行业示范,促进工业领域深度脱碳。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集聚带动绿氢中下游产业发展。推动氢能车辆在特种作业车辆、物流、市政、旅游等方面的应用。

四、重点任务

(一)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协调氢能系统、储存、运输、使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支持应用发展。

1.因地制宜布置制氢设施。扩大氢源渠道,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低碳、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氢能供应保障体系。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在准东、哈密、南疆环塔里木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展“风景氢储存”一体化项目示范,探索绿氢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可再生能源氢生产、氢能规模发电、合成氨、甲醇等试点项目通过源网储存一体化,有效拓宽新能源应用场景,形成当地新能源消费优势。在工业园区(矿区)集聚区,推进可供应工业副产氢项目建设。

2.加氢设施的科学布局。在氢资源丰富、应用场景成熟的地区,优先建设加氢站。鼓励建设具有加氢功能的能源联合站,鼓励现有加油站扩大加氢设施,探索“油、气、氢、电”的综合发展模式。

3.建立一个氢能运输网络。结合氢生产端、消费端和运输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稳定、高效的氢运输网络。加强氢运输保障,指导合格(州、市)开展高压管束车辆运输和液氢运输。开展氢混合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试点示范,探索有机液体、合金固态等新技术的氢储存和运输示范,为“西氢东输送”提供支持。

(二)促进氢能多元化应用

以市场应用为指导,有序推进氢能在工业、交通、市政、储能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探索氢能商业化的有效发展道路。

1.积极推进工业应用。扩大氢能替代化石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规模,积极引导合成氨、合成甲醇等行业从高碳技术向低碳技术的转变,促进高能耗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氢能与多晶硅、煤化工一体化、低碳发展。创新“钢铁” 氢能发展模式促进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的应用。依托大型矿区、煤电、煤化工、煤焦化、石化基地,引导氢能重型卡车大宗货物短倒,开展采矿车辆、叉车、渡轮等特种作业车辆示范。探索氢燃料电池车辆在物流、市政、旅游等领域的应用。规划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氢冷藏车、物流车、卫生车等示范运营。

3.促进氢能和新能源的多能互补应用。通过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鼓励条件适宜的地州开展新型储能调峰示范。“风/光伏发电” 氢储能 氢能重卡运输 氢能无人机巡检综合应用等多能互补应用场景。探索氢与天然气混合发电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展氢电集成微电网示范,促进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应实践。探索“氢能 创新应用,如数据中心。

(三)积极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

积极推进氢能相关装备产业的发展,如制备、储存、运输、加载和使用。

1.培育制氢设备产业。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开发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开展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碳捕获、利用和密封(CCUS)开发和推广其他关键技术。开发电解水制氢装置,引进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促进核心设备本地化生产,降低电解水设备生产成本。

2.积极发展氢储运设备行业。重点关注高压气体储氢容器、加氢站设备等领域,重点引进高压气体储运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引进加氢站成套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企业,推动加氢站关键设备、零部件的开发和控制工艺的应用。初步建设氢储运设备制造业。依托国内重大气体液氢设备应用项目,布局发展液氢储运设备制造业。

3.扩大氢燃料电池和应用设备行业。引进相关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部件,以及燃料电池堆和系统企业。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氢燃料分布式发电系统、热电联合供电系统等设备制造业务。培育氢能设备制造企业,满足采矿、采油等特殊操作需求。积极孵化氢原料应用设备制造业,培育绿氢化工、炼油冶金等领域的多家创新企业。

(四)构建氢能产业优质发展创新体系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加强氢能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支持行业领先企业牵头,与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共同成立氢能产业发展联盟,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多个国家和自治区氢能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关注氢能相关技术,开展“清单”。探索和研究天然气掺氢运输的安全技术。

2.加强氢能开发区域合作。充分利用新疆援助机制和“四方合作机制”,引进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光互补)氢储存、氢终端应用等技术引进和示范项目。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氢能创新资源集聚区的合作,促进产业互补和企业联合。鼓励示范区间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合作,建立领先产业明确、错位发展、分工合作、链完成的产业集群体系。

3.促进氢能国际合作。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促进氢能产业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氢能产业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索氢能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利用“一带一路”合作关系和中欧列车交通条件,扩大氢能向中亚、南亚、欧洲的出口贸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氢能贸易示范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由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金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应急、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领导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一区一计划一政策”,协调计划实施、项目推广、政策制定、试点示范等工作,推进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协调解决重大事项“一事一议”。鼓励各地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及时纳入聚集示范效果好的示范区。

(2)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氢能项目管理、安全监督等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体系。氢能项目的审批应当按照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备案的有关规定办理,合格的氢能产业项目应当纳入自治区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数据库。研究制定氢能产业政策包,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元素保障。符合自治区规划布局、带动力强的氢能重点项目用地纳入保障范围,给予用地保障。有关地、市、县(市)应当将氢能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当地土地空间规划,优先考虑土地利用、用水、新能源发电指标和审批。优化林草、安全评价、能源评价、环境评价等前期程序,提供便利服务,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项目的实施。

(四)加强创新人才引进。氢能产业发展联盟由政府搭桥、龙头企业牵头,与企业建立正常的沟通机制,开展技术交流,促进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在人才引进、培训、激励、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积极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培养一批地方行业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队伍。

(5)增加财政和税收的财政支持。依法实施氢能产业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自治区各类产业资金支持氢能产业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氢能产业指导基金,鼓励各类银行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氢能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

(六)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安全、消防、环保、工程质量监督等管理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企业责任、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的机制。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地方监督责任,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督责任,严格防止各类事故。推进氢相关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将氢能纳入重点行业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对涉氢重点企业的实时监测。

原创文章,作者:电车资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01012102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