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如果有70多年历史的法兰克福车展代表了传统汽车的辉煌,那么即将于9月4日开幕的2023年慕尼黑车展作为“继任者”,肩负着向全球观众展示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创新的重任。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自2005年首次出现在法兰克福以来,十多年来基本上作为“参与者”作为“绿叶”,但随着电气化和智能的快速发展,现在以新能源为旗帜的中国品牌,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以动态的态度,在“汽车发源地”表现出领先的态度。

据初步统计,近50个中国品牌参加了2023年慕尼黑车展,涵盖了整车、智能化、电气化、零部件等领域。除了MG,最受关注的整车品牌、除了小鹏等“老熟人”,还有零跑、阿维塔等“新面孔”。

中国品牌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此外,作为慕尼黑车展的一部分,由中国主导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也将于9月6日在慕尼黑举行,这也是该活动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举行。然而,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尽管他们在与外国汽车公司的竞争中利用更先进的技术赢得了领先优势,但在欧洲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仍面临着多重挑战。

欧洲汽车公司已经感受到威胁

在以往的国际车展上,欧洲媒体和汽车公司对中国品牌带来的先进产品和电气化和智能技术的实施速度感到惊讶。就像特斯拉想在中国建厂,吸引业界大喊“狼来了”一样,今天的欧洲汽车公司似乎对中国品牌保持了同样的“恐慌”。

一些行业观察家认为,中国品牌在慕尼黑车展上的强大影响突出了对欧洲老汽车制造商的威胁。

世界著名信息技术研究与分析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着新的风险,即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而欧洲品牌在这个细分市场提供的产品很少。与此同时,来到慕尼黑的世界新能源汽车会议也更具象征意义,让欧洲市场看到中国品牌正在加速向海外扩张。

据统计机构JATO介绍 Dynam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平均价格不到3.2万欧元(约25万人民币),而相应的欧洲品牌产品的平均价格高达5.6万欧元。如此大的价格差距引起了许多品牌的警惕。

以MG品牌为例,目前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两款纯电动车型MG ZS EV和MG5 EV,它们都具有突出的性价比优势,赢得了许多用户的青睐。在这方面,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伟石警告说,欧洲将面临来自中国廉价电动汽车的“入侵”。

然而,尽管中国品牌有价格优势,但它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物流、关税和认知。极氪欧洲首席执行官Spiros Fotinos曾表示,物流、销售税、进口关税和满足欧洲认证要求都会增加销售成本。

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目前,除了MG品牌具有“先天优势”,在欧洲消费者心目中积累了足够的知名度外,威莱、小鹏、BYD等中国品牌希望在欧洲发展,除了考虑销售成本因素外,在品牌意识方面,充分了解和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仍有改进的空间。

中国品牌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根据欧洲调查机构YouGov对德国消费者的一项调查,只有14%的德国消费者知道比亚迪品牌,17%的人听说过高端品牌威来,10%的人知道吉利凌克,8%的人知道小鹏。然而,对于特斯拉来说,知道该品牌的消费者比例高达95%,其中10%会考虑购买特斯拉作为下一辆车。但只有1%或更少的人会考虑购买了解中国品牌的人。

现阶段,为了提高品牌意识和信任度。许多中国品牌已经在欧洲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通过多元化的品牌宣传和服务,更多的欧洲消费者可以了解和体验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中国品牌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此外,许多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安全评级中也取得了五星级的成就,证明其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长安、广汽等一些品牌在欧洲开设了设计中心,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偏好和趋势,并根据市场特点调整和优化产品。

此外,在正常技术输出的帮助下,中国品牌也将为开放欧洲市场增加新的源动力。不久前,在大众宣布与小鹏和上汽进行深入合作后,捷达和零跑也传出了“携手”的消息。据海外媒体报道,Stelantis集团也在考虑与中国新能源品牌合作,并寻求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中国品牌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一优势将在未来进一步扩大。作为燃油汽车时代的“霸主”

随着2023年慕尼黑车展的临近,中国品牌在汽车行业转型道路上的实力不容小觑。虽然完全开放欧洲市场还需要时间,但在未来的新一轮竞争中,进攻的主动性已经慢慢转移到中国品牌手中。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020011880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