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零售端渗透的加快,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广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建成660多万个充电桩,同比增长69.8%。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齐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根据罗兰贝格电动汽车充电指数第四版 2023年调查显示,2022年上半年动荡后,欧洲、美洲、中东、亚洲(其他)地区电动汽车销售和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恢复强劲增长。2023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市场爆发的价格战加快了低成本电动汽车的供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电动汽车购买选择;特斯拉向福特、通用等品牌开放充电网络,提高了电动汽车用户的便利性。
▍提高用户对充电方便性的满意度
随着全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充电桩的数量和密度呈增长趋势。研究发现,直流快速充电发展速度快于交流慢速充电。2022年下半年,我国公共充电网络中快速充电桩的份额超过42%。同时,中东快速充电桩的部署成果也相当突出:2022年快速充电桩占21%,充电桩密度增加125%,每100公里覆盖1.3个快速充电桩。
2022年下半年,83%的受访者对电动汽车充电的便利性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比上半年的67%提高了1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Roland Berger官网制图:车市瑞见
▍依赖公共充电网络的用户依赖公共充电网络
调查发现,全球90%的电动汽车用户使用过公共充电站,30%以上的用户每周使用三次或三次以上。其中,96%的中国用户特别依赖公共充电网络, 17%的用户每周使用5次以上的公共充电设施,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在车桩比(电动汽车与充电桩数量的比例)方面,2022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欧美车桩比增加,中国、中东车桩比下降,说明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没有跟上电动汽车销量和所有权的飙升。
资料来源:Roland Berger官网制图:车市瑞见
▍工作场所充电设施最受用户欢迎
在不同公共充电场所使用频率方面,最多(26%)用户选择工作场所充电,其次是购物中心(20%)、酒店和度假村(11%)。高速公路服务点是主要的非目的地充电场所。
里程焦虑是用户选择和使用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里程焦虑尚未解决,56%的受访者仍有里程焦虑。其中,亚洲电动汽车用户往往最担心充电问题,欧洲用户正在寻找下一个充电站“更加轻松”。
资料来源:Roland Berger官网,制图:汽车市场睿见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战略存区域差异
与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同,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造车势力”建立自己的品牌充电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缝充电体验。42%的品牌用户对充电体验感到满意。与此同时,70%以上的高端品牌电动汽车车主表示,是否有自己的品牌充电网络是选择购买品牌的主要衡量因素。
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已加入电动汽车转型行动,并积极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发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竞争动态推动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美国汽车制造商认为,充电技术的标准化是加速电动汽车转型的关键驱动力。目前,福特、通用、沃尔沃、Polestar和Rivian已经宣布接入特斯拉充电网络,但宝马、奔驰、本田和现代汽车制造商已经建立了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网络合资企业。特斯拉使用的北美充电标准形成(NACS)联合充电系统支持其他汽车制造商(CCS)竞争局面。
中国重视品牌充电价值,倡导多品牌个性化充电产品,鼓励汽车制造商推广独特的品牌充电设施和服务,满足用户对便利性、多样性和优秀充电体验的需求。
电动汽车和充电站市场正在经历转型。“人们对可持续交通的认识越来越强,电动汽车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 罗兰贝格合伙人Ronnn Zheng说,“然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汽车制造商、能源公司和其他行业参与者之间更密切的合作,无论是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它仍然是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这对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至关重要。这对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至关重要。”
编辑丨杨朔
排版丨郑莉
Roland的来源 Berger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30010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