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回归东南亚市场,加码新能源能破局吗?

奇瑞回归东南亚市场,加码新能源能破局吗?

图片来源:鲸鱼维度于2023年4月在上海车展上拍摄

奇瑞曾经“退出”东南亚市场,再次回归。

近日,奇瑞国际公司印尼分公司副总经理曲继宗在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上表示,奇瑞将在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设立工厂作为ICE、PHEV、BEV生产基地实现了车型互补和优势互补,实现了东盟车型的全覆盖。

事实上,奇瑞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汽车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出海的领导者。根据奇瑞的官方数据,2022年销售了123.27万辆,其中出口超过45万辆,连续20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然而,在东南亚,奇瑞并没有突破日本汽车在燃料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已经成为抢占东南亚日本汽车市场的机会。奇瑞似乎看到了在东南亚建造工厂的机会。

然而,奇瑞的缺点仍然可以看出,新能源和高端的进步比其他独立品牌要慢。这一次,奇瑞能在东南亚建立市场优势吗?

01

曾经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奇瑞在出海这件事上走得更早。

2001年,奇瑞向中东出口了第一批汽车,开启了海外销售的序幕,成为中国第一家向海外出口汽车的汽车公司。两年后,奇瑞与伊朗SKT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伊朗生产和销售奇瑞汽车,开辟了中国独立品牌汽车技术转让和海外生产的先例。

之后,奇瑞通过合作建厂进入东南亚市场。

2004年,奇瑞与马来西亚ALADO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和汽车出口合同,授权ALADO公司制造、组装、配售和进口奇瑞汽车,并将逐步从汽车进口转变为CKD。2008年,奇瑞与泰国正大集团和荣创集团合资成立的泰国奇瑞荣创公司签订了合同。作为泰国奇瑞的独家代理商,奇瑞汽车以SKD(半散装)组装生产。

在此期间,奇瑞先后与越南和平汽车合资企业(VMC)与印尼第二大汽车制造商Indomobil集团合作组装和建厂。

奇瑞的国际战略逐渐形成——从走出去,到进去,再到上去,也就是说,从简单的贸易到当地的工厂建设,再到品牌向上。当时,奇瑞在东南亚的战略仍处于“进入”阶段,即KD模式的出口模式(将整车拆分为半散装或散装)。虽然有工厂,但它并没有完全深入到东南亚的生产链中。

当时奇瑞用奇瑞QQQ、瑞虎等低端车型以性价比为主。为了开拓东南亚市场,奇瑞强调低价,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此外,奇瑞合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也受到了各国对当地企业的保护政策的阻碍。由于销售不佳,奇瑞逐渐减少了对东南亚市场的发展。

那么这一次,奇瑞回归东南亚市场的信心来自哪里呢?

02

汽车公司聚集在东南亚建厂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首次超过200万辆,超过韩国,仅次于日本和德国;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11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第一季度,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0.6%至99.4万辆,成功超过日本95.4万辆。

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场已成为汽车公司布局的重点。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正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并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部件的进口减免关税、为消费者提供购车补贴、减免消费税等政策。长期被日本汽车“垄断”的东南亚市场终于被撕裂了。

事实上,大多数汽车公司已经进入东南亚进行布局。早期出海的长城汽车和明爵汽车基本实现了东南亚的正常运营。

2020年11月,长城汽车接管泰国罗勇府工厂进行改造;今年1月,长城汽车与越南TAG成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长城汽车在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上市了许多车型。

去年9月,比亚迪宣布在泰国建设乘用车工厂,预计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菲律宾、越南和印尼也积极吸引比亚迪在当地建设新能源汽车组装厂。

今年6月,广汽埃安与泰国经销商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宣布正式进入泰国市场。根据该计划,埃安今年将在泰国设立东南亚总部,并将投资64亿泰铢(约13亿元)建设电动汽车工厂。

长安汽车、哪吒汽车行业相继宣布将在东南亚建厂,吉利通过宝腾汽车在东南亚拓展市场。

汽车公司出海不再是简单的“汽车销售”,而是在当地建厂,深入整合,建设生产链,以获得当地政策的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汽车出口总额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48%,占东盟国家汽车进口总额的26%。过去五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东盟的市场份额从不到1%到6%以上。与此同时,2022年,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柬埔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5.1万辆,较2021年增长约219%。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在过去的两年里,奇瑞一直在加快向新能源的转型,这也是奇瑞重返东南亚建厂的信心。

03

加码新能源能破局吗?

性价比一直是奇瑞的一大标签。

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团销售汽车74.14万辆,同比增长56%。其中,奇瑞品牌销量53.94万辆,同比增长50.9%;星图品牌销量4.22万辆,同比增长119.3%;捷途品牌销量11.24万辆,同比增长84.1%。

奇瑞品牌专注于中低端市场,贡献了奇瑞一半以上的销量;2018年推出的捷途品牌专注于“旅游” “从价格上看,这个细分市场仍然专注于中低端市场。星图是奇瑞的高端品牌,但4.22万辆的销售业绩也代表了奇瑞在高端的障碍。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带来了从“性价比”向“高端”品牌转型的机遇。

奇瑞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微型车为主的奇瑞eQ、小蚂蚁,QQ冰淇淋,以SUV为主的大蚂蚁,瑞虎e,以及以汽车为主的艾瑞泽e品牌矩阵。奇瑞仍然专注于这些产品的性价比。

去年9月,奇瑞发布了“瑶光2025”战略,包括火星架构、鹏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四大核心技术领域,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领域。未来五年,奇瑞计划投资1000多亿元研发,培养2万多名研发人才,到2025年成立300个瑶光实验室。

今年4月,奇瑞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布局,宣布建设“奇瑞、星途、捷途”iCAR“以新品牌矩阵为核心,全面加快新能源化,走混合动力、扩展、纯电力、氢能等技术路线;奇瑞也是华为智能汽车选择的合作伙伴之一。

奇瑞加快了新能源转型的步伐,但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代表汽车制造商的小鹏和蔚来汽车制造商略有下降。只有理想的上半年销量上升了130.31%;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传统汽车企业也迅速崛起。

更重要的是,拜腾、威马、爱驰等新能源汽车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传统汽车公司也难以转型新能源。新能源轨道已经从资格赛变成了淘汰赛阶段。奇瑞能成功完成新能源转型吗?更重要的是,奇瑞能在新能源的帮助下成功进入东南亚吗?

作者|Fanie

来源|鲸维度(ID:WhaleDimension)

原创文章,作者:鲸维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40910187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