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今年上半年整体销量双位数增长,让北京现代松了一口气。
7月3日,北京现代发布的年中销售数据显示,上半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3%至12.33万台,其中伊兰特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7%至5.37万台,途胜L和ix35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9%至4.97万台。
然而,在销售复苏的背后,它源于北京现代“以价换量”的打法。据了解,为了扭转销售下滑,北京现代所有车型在终端都提供了高折扣,综合折扣超过5万元。
毫无疑问,长期的“价格”游戏对品牌的损害无疑是巨大的,加上豪华品牌和独立品牌继续攻击,近年来北京现代几乎被压力,在此背景下无助地选择“生存”,或将关闭一个,出售两个在中国工厂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钱”广阔的时刻,北京现代仍然“走自己的路”,继续深入培育燃油汽车市场。正如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所说,“当前新能源市场的火爆更多的是营销,也就是欺骗”。
01
销量连续六年下降,缩水70%
据公开市场报道,2012年“第一”电动汽车投产,作为北京平谷区出租车示范运营,作为韩国合资品牌代表之一,北京现代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随后十多年的发展,拥有新盛达、新途胜、第九代索纳塔、第九代索纳塔混合动力版、新地图、领先、新悦、新朗、悦纳等17款车型,涵盖A0级和A级、B级、SUV等主流细分市场。自2016年以来,北京现代上市的新车型已经配备了carlifee、carplay终端设备的车联网服务功能,实现车主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娱乐、多元化、高端的新选择。
虽然北京的现代规模不容低估,但面对奢侈品牌的下降和独立品牌的攻击,市场份额不断分割,生活空间不断挤压。
销量断崖式缩水是最好的证明。2013年至2016年,是北京现代的亮点时刻,销量100万,工厂生产能力达到165万辆的顶峰;但美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受萨德事件爆发、国内汽车市场逐渐进入股票竞争新时代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北京现代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第一个影响是销售,2017年大幅下降到82万辆,连续四年,“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记录停止;随后,销量继续低迷。2018年至2020年,销量分别为74.6万辆、70.3万辆和50.2万辆,同比下降9%、6%和29%;2022年销量不足30万辆,同比下降30%以上。
不知不觉中,北京现代已经连续六年下跌,销量比百万辆时代缩水了70%。
在进入汽车方面,持续低迷的销量也使北京现代经销商更加谨慎。为了缓解财务压力,经销商将部分在售车型转变为订单进入模式。值得一提的是,经销商只有在市场上遇到寒冷的车型时才会采取订单进入汽车的方式,因为这可以避免影响现金流。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现代4S店,20周年车型索纳塔放在角落里,店销售人员说“虽然索纳塔作为北京现代B级车,但销售不是很好,店没有现有车,如果客户预订需要等待20-30天”,同时说,“车型折扣可以达到3万元,无论展览还是预订车型,这也是最高折扣。”
从繁华到衰落,北京现代似乎还没有放慢脚步,但落后的结果是肯定的。
02
销量之战,北京现代的“三板斧”
面对无休止的销量下滑,幸运的是,北京现代并没有坐以待毙,大致是这样的三个“救命药丸”。
首先体现在提高竞争力上。为了回归主流市场,北京现代推出了索纳塔、伊兰特、库斯图等新车型。6月18日,北京现代正式推出新车型——MUFASA 共推出3款供选择,售价区间为12.18-13.98万元,配备2.0L自然吸气发动机 6AT变速箱动力组合。
二是高折扣“以价换量”。据了解,北京现代旗下盛达的最高折扣可达5.5万元,非置换购车折扣可达4万元左右;途胜L的折扣可达3.8万元,如果置换购车折扣可达4.6万元;伊兰特的折扣也高达3.2万元。事实上,即使是刚刚上市的穆萨车型,北京现代也提供了4000元商业保险利润和6000元旅游补贴的优惠政策。
当然,还是有一些效果的。据官方称,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总销量为123259台,同比增长13%。其中,伊兰特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7%至5.37万台,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500万台。
最后,降低产能过剩。现代汽车首席执行官张在勋在首尔最近举行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另一家在中国工厂将关闭,两家在中国工厂将出售,中国产品将从13款减少到8款。”如果实施了北京现代的计划,原本在中国的五家工厂将减少到两家。在这方面,市场上的大多数声音都说:“北京顺义的第二家工厂和重庆的第五家工厂很可能是北京出售的两家工厂。”
据悉,顺义第二厂主要生产索纳塔、途胜、朗动等车型,年产能30万辆;重庆工厂主要生产新瑞纳、昂希诺、菲斯塔、ix25车型,年产能30万辆。有趣的事情出现了,2022年北京现代的销量不如30万辆,竟然卖得不如一家工厂。事实上,结果是合理的。毕竟,这些车型基本上处于无人关心的低迷状态,其中许多车型连续几个月只销售两位数。
03
燃油车市场仍在深耕,但新能源车的布局是必经之路
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共识的背景下,北京现代愿意成为燃油汽车市场的“孤勇者”。
自2021年以来,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68.7万辆,同比增长93.4%。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繁荣。上半年销量154.6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6月份销量85.1万辆,同比增长300%。此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30.1%,已占市场的三分之一。
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如何赢得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为汽车公司的“必修课”。4月3日,BYD宣布将从今年3月起停止燃料汽车的汽车生产,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随着BYD启动了停止燃料汽车生产的“第一枪”,汽车公司纷纷效仿。
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已经是汽车公司必须竞争的现实,北京现代似乎非常平静。与绝大多数汽车公司不同,他们选择“逆流而上”,继续深入培育燃料汽车市场。
面对北京现代的选择,市场上有很多疑问。“北京现代年销量连续多年下滑,何时停止下跌并反弹”,“北京现代在低谷的时间并不短。为什么不利用新能源市场的风口抢回销售和市场份额呢?”。
当然,北京现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京现代董事长龚月琼表示,“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趋势和产业趋势的变化,所有合作品牌在这段时间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在大格局的变化下,我们不想盲目跟风。我们在中国市场有自己的战略和步骤。”
吴周涛对具体数据做出了回应。“油车还有67%,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还在选择油车,这是中国目前的情况。”
事实上,当“看到燃料汽车衰退,拥抱新能源”的趋势盛行时,我们应该更加合理地看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获胜,但绝大多数合资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都在亏损,亏损仍然巨大。
当然,北京现代新能源布局也是唯一的途径。根据计划,燃油车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混合动力,并在未来3-5年内建立MPV、混合动力产品矩阵,两款车型,三款SUV车型,年产销30万辆。
狼群环绕着,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北京现代。
原创文章,作者:博望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12110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