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汽车为新能源时代

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许多汽车制造商主要考虑在营销和营销方面努力工作。我认为(他们)在32到8、8到4之后还远没有准备好残酷的战争。我认为现在的战争只是一个开始,才刚刚开始。”

此前,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COO)杨洪海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在世界上赚了21亿美元,这是值得中国市场坚持的。你当地的企业有这些资本实力吗?你先把它烧死,然后我就可以等着抢市场了”

从表面上看,两者分为两个阵营。小鹏汽车是二线新势力,起亚是二线合资企业的边缘品牌。井水不违反河流,但从销售规模来看,两者有共同点——从销售高峰到孤独。

因此,两家汽车公司老板的演讲有一点相似之处,即虽然我现在的销量不好,但我不承认失败。目前的结果并不能解释任何问题,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据统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400家,但到2022年,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只有50多家汽车企业仍有规模销售,很多汽车企业一年只有几百辆或几千辆。

当年市场的焦点都集中在威小理等先发优势明显的品牌,估计后发品牌当时也是这么说的。

那么问题来了,二线品牌未来真的有希望吗?时间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坚持长期主义思维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2023年长安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预测,未来3-5年将有60%-70%的汽车品牌关闭并转。

朱华荣的判断依据是,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共有147个汽车品牌,60%(116)推出新车是新能源汽车,目前销售新能源汽车372辆。根据2022年5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平均每月只能销售1000多辆车型。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销量不超过1万辆很难生存和盈利。

因此,未来必然会有大量的汽车品牌被淘汰。

在技术层面上,中国汽车市场有多种技术路线,包括EV(纯电)、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HEV(油混)、REEV(增程式)、ICE(燃油车),以及传统巨头深入研发的氢能。

尽管EV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但近年来,由于用户体验、企业利润等问题,PHEV和REEV将成为EV过渡的主流。

这也使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蓬勃发展的特点。

乘联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狭义上为2350万辆,预计年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36%。

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大影响下,燃料汽车公司将不可避免地进行最后的斗争,或加快转型,或寻求新的出路。然而,考虑到新技术的高投资成本,一些汽车公司和产品将加速淘汰市场。

张永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此前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未来3~5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有80%的燃油汽车品牌‘关停并转’生产大量闲置生产线。”

因此,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题是淘汰赛。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都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和机遇。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二线汽车品牌关注未来没有问题,但现在更重要的是不要落后。只有留在牌桌上的机会才有赢的机会。

要抓住机会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多轮洗牌。

2014年左右,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兴起。随后,在资本的支持下,由于资金、政策规则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品牌倒闭了大量的汽车制造业新力量;然后,在批量生产阶段,由于汽车制造的实现路径和产品问题,一批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倒闭;自主汽车企业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集体跟进后,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另一轮重组,2022年,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品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品牌的前两大品牌,凭借自身的长期技术积累或背后的大树,重塑了市场格局。

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新势力品牌也实现了从1到10的快速增长,年销量也达到了10万。

纵观这些销量快速增长的品牌,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抓住市场机遇,快速推出产品。我们以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为例。

对比亚迪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在三电领域具有优势,同时具有很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正是凭借这种信心,BYD敢于在2022年宣布停止燃料汽车生产,完成年销量超过180万辆,同比增长1.5倍;广汽埃安的情况相对特殊,依托广汽集团等传统汽车公司,但独立经营,积极推进混合改革,组织结构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2022年,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结构开始聚集在中端市场。广汽埃安立即踩上了市场发展的步伐。主要销售车型埃安S和埃安Y迅速覆盖中端市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它在销售水平上的快速进步。2022年累计销量超过27万辆,月平均销量超过2万辆 ,2023年更上一层楼,前6个月累计销量20.93万辆,月均销量3.48万辆。

虽然理想的汽车增加了技术“落后”,然而,凭借独特的个性标签,如无耐力焦虑、爸爸车和主要家庭婴儿护理,它迅速占据了大多数家庭用户的头脑。2023年前6个月,它取得了13.91万辆车的成绩,超过了2022年的年销量,并将曾经是一个阵营的威莱和小鹏甩在了后面。

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汽车为新能源时代所有二线汽车品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要么创造独特的技术优势或供应链优势,要么满足产品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留在牌桌上的机会,谈论未来的长期计划。

百姓评车

市场竞争本身是周期性的,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形势是复杂多变的。我们不能说一线品牌已经取得了成就,这意味着它可以躺下,未来需要继续清关。二线品牌现在很弱,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没有机会晋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必然会出现新的竞争形式,现在更重要的是留在牌桌上,不落后。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01210046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