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辆大众ID电动汽车的火灾引起了全网的关注。
据杭州高速公路交警官方消息:2023年6月5日5时43分左右,当一辆浙江A牌照的小型普通公交车沿S2沪杭高速公路驶出杭州收费站时,与收费站设施相撞后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事故。
从一段12秒的公开碰撞视频来看,汽车在高速碰撞后着火了。虽然碰撞视频显示当时碰撞速度很高,但至少后排乘客有可能被活活烧死。根据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得发生火灾或爆炸。这五分钟也被称为“黄金逃生时间”。那么,这起大众电动车事故该谁来背锅呢?
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汽大众ID涉及此次碰撞事故的车辆.4X,该车于2021年3月上市,定位为紧凑型SUV,补贴后售价19.988-27.2888万元,提供6款车型可选,续航里程402、520和555公里。
公共信息显示,大众ID.4X配备宁德时代NCM811(镍钴锰三元锂电池)系统三元锂电池。NCM811是镍钴锰的正极材料,含量比例为8:1:1.高镍三元锂电池。由于镍活性高,在高温或外力冲击下特别容易导致热失控。
那么,大众ID电动车的事故应该由三元锂电池承担吗?
2020年3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开描述了三元锂电池:“近年来,由于电池行业不同企业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不均衡,加上三元材料本身的特点,电动汽车自燃甚至爆燃事件显著增加,高能密度三元电池安全问题无疑暴露”。众所周知,王传福是电池专家,他说的“三元材料本身的特点”,意味着三元电池确实存在安全问题。但面对王传福“质疑”,无论是国家监管部门,还是动力电池制造商,电动汽车品牌都选择保持沉默。
王传福曾公开宣布,比亚迪同年发布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新能源汽车配备刀片电池,将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去自燃这个词。”但事实上,从市场上流传的数据来看,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绝对不可能不着火。
也就是说,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电池都更容易着火,火灾后难以扑灭,这取决于电池本身的属性。针对动力电池的火灾问题,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整个行业都保密。
早在2019年,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在上海一个社区的地下车库发生了重大火灾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社区居民甚至不敢在那天晚上继续住在大楼里。针对此事,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这样回答:“(公众/媒体)对每年数千起燃油车自燃致死事件视而不见,但对无人员伤亡的特斯拉车自燃事件采用双重标准。”马斯克的回复从此成为电动汽车行业为火灾事故辩护的自我辩护“教科书”。因为马斯克“科技狂人”光环,他的回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电动汽车的火灾“遮羞布”——当然,前提是你认为这是耻辱。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约300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在2022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增加了32%,平均每天超过7例。这是为数不多的国内监管机构宣布电动汽车起火的情况之一。针对电动汽车的火灾,汽车品牌在发现此类案件后,往往会采取私人甚至隐瞒的方式来应对,以免事情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消费者汽车的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组织制定了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要求电动汽车电池单体在以下情况下不发生火灾或爆炸。
根据工信部官网2020年5月发布的《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一文,其中明确表示:“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的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发生火灾或爆炸,为乘客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这是广为流传的“电动汽车五分钟不起火”国家标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查阅2020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其中确实有电池单体不起火、不爆炸的明确要求,但主要说以下测试场景:“过放电试验”、“过充电试验”、“外短路试验”、“加热试验”、“温度循环试验”、“挤压试验”。汽车的高速碰撞和火灾显然不在国家标准的控制范围内。
而且,本条例中没有“电池单体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或爆炸,为乘客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而只是强调,“电池组或系统应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服务于车辆热事件报告,提醒乘客疏散),直到单个电池热失控导致热扩散,然后导致乘客舱危险。如果热扩散不会对乘员造成危险,则认为满足了要求”。
也就是说,6月5日发生在沪杭高速公路的大众ID电动汽车火灾事故,或者不在国家电动汽车标准和汽车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的行业标准之内。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汽车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难以有效维护。
写在最后:
由于电动汽车的这些特点,作为媒体/自媒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包括特斯拉和大众在内的电动汽车公司提出倡议和监督,给他们制造压力,让他们继续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从电动汽车司机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电池材料是天然的“热失控”就这个属性而言,我个人建议电动汽车司机尽量少开长途和高速公路,只在城市道路和通勤条件下开车,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安全。事实上,由于电动汽车在高速和长途驾驶状态下的能耗效率不如燃油汽车,仅在城市场景中使用电动汽车是负责任社会的最佳选择。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记录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1179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