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多的卷,只有更多的卷。为了拓展新能源市场的领土,无论是独立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开始采取降价或高配置、低价的方式,迫切在大众市场展开肉搏战。
众所周知,由于新能源汽车成本昂贵,价格一直很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随着政策支持的增加和原材料价格的降低,汽车公司开始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了大众消费的时代。
特别是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也越来越激烈。
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开始降价战争,许多国内新能源品牌继续跟进,除了直接降价,一些汽车公司也选择“增加和降价”反击,如比亚迪推出了许多冠军车型,非常受欢迎,4月份销售数据显示,在秦PLUS冠军版的支持下,秦家族以42647辆销售,重新赢得了汽车市场销售冠军。
除了比亚迪,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加入了“低价销售”的行列。长城汽车推出了哈弗枭龙系列,上汽通用推出了纯电别克E5、特斯拉曝光了即将推出的“设计制造技术远远超过所有产品”、价格较低的全新车型。
不难看出,上述汽车公司都瞄准了大众市场,入场速度非常快,影响力很大。
图片来源:比亚迪
加量降价,汽车企业进入大众市场
进入第二季度,汽车公司的低价戏剧继续上演,而且越来越激烈。
5月15日,哈弗枭龙系列正式上市,枭龙起价13.98万元,枭龙MAX起价15.98万元。哈弗枭龙系列专注于“科技平等权利”、“两轮驱动价格、四轮驱动体验”
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5月25日,比亚迪推出了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也延续了比亚迪加量不加价的风格,价格从13.58万元开始,比枭龙起步价低4000元。
5月18日,比亚迪汉DM-i冠军版和汉DM-p战神版正式上市。其中,冠军版的价格区间为18.98万元~24.98万元,比2022款汉DM-i的入门指导价便宜21.78万元,战神版便宜28.98万元。不难看出,比亚迪一如既往地将“油电同价”进行到底,即增配降价。凭借规模化、全栈自主研发的成本优势,“战略推进20万以内”,在中型车市场颇具决斗力。
合资汽车公司也加入了高配置和低价格的行列。今年4月中旬,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发布了别克E5。该车定位为中型和大型SUV,起步范围为545公里,但起步价不到21万元,可称为“价格屠夫”。你知道,在这个价格下,你只能买一辆小型、紧凑型的纯电动SUV,几乎不可能买一辆中型和大型的纯电动SUV。在上市前夕,该行业预测E5基本上从26万元开始。
“很难,很纠结。” 至于E5的定价过程,上汽通用总经理庄京雄说:“当我们第一次做这个项目时,我们根据当时相应的电动汽车价格来计算成本。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三年前的价格肯定与现在的价格不同。我们应该适应整个市场的竞争,投资于市场竞争。”
5月17日,在2023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据马斯克介绍,特斯拉正在开发两款新车型。这两款新车型在设计和制造技术上都将远远超过行业内的任何产品。这两款产品也将成为特斯拉进入新阶段的必备武器,预计两款新车年产能将超过500万辆。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预告片,新车更像是小号的Model Y,行业预测这款车可能是特斯拉之前宣传的入门级车型Model Q,价格可能低至15万元左右。
对于汽车公司从直接降价到高配置低价战略的转变,乘客联合会指出,汽车市场价格战不容低估,当前价格战已经演变成新车,相当于从“明战到暗战”,车展前后的新车定价更加理性务实,许多新车几乎按成本玩。
图片来源:上汽通用别克
热衷于低价?汽车企业各有心思。
无论是长城哈弗、比亚迪等独立品牌,还是上汽通用别克等合资品牌,还是特斯拉等外国品牌,他们都开始将产品指向大众市场。为什么?你知道,比亚迪和其他独立汽车公司终于摆脱了低价的标签。
新能源市场的价格战应该从特斯拉开始。自去年以来,特斯拉一直在追求以价换量。据统计,自去年以来,特斯拉已经调整了几十次价格。其中,虽然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总体而言,特斯拉车型的价格仍呈下降趋势。
特斯拉不断降价的目的是刺激销量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42.2万辆,同比增长36%。其中,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增长21%至22.93万辆。
为什么特斯拉放弃了长期打造的中高端优势,转向低价?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会议上给出了答案,马斯克表示,与低产量和高利润率相比,促进更高的产量和更大的销售是正确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车辆有望通过自动驾驶获得可观的利润。因此,我们相信,我们所做的类似于为未来奠定基础,以较低的利润率交付大量汽车,最终随着我们未来自动驾驶的改进而获得利润。马斯克还特别强调,这种策略极其重要。
面对特斯拉强劲的进攻势头,比亚迪也挥舞着高配低价的大刀。去年年初,比亚迪切断燃油汽车业务,全力发展新能源,最终成功赢得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在今年前4月的排名中,比亚迪也排名第一,这与比亚迪秦、宋系列、海豚等低成本产品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比亚迪秦宋系列价格在15万元左右,海豚是比亚迪低价纯电的代表。比亚迪秦和宋系列在1-4月的汽车和SUV零售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高配低价是比亚迪纵横车市场的唯一法宝,但为什么其他车企不跟进呢?总之,其他汽车公司没有低价的实力。比亚迪之所以能采取高配低价的策略,是因为它对成本的强大控制。比亚迪是世界上少数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MCU芯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汽车公司之一。“除了汽车轮胎和玻璃,比亚迪几乎具备所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业内对比亚迪供应链评论道。“一些媒体曾经计算过比亚迪在2019年使用的三元材料的电池成本约为0.85元/Wh,但是换成刀片电池后可以降到0.6元/元。Wh。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容量按60kWh计算,每辆车只能在一个电池中节省1.5万元。
正是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当其他汽车公司遭受缺芯贵电的困扰时,比亚迪的产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价格更具竞争力。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今年的销售目标是300万辆,争取360万辆。为了实现目标,比亚迪选择“牺牲”部分利润,推出了一系列性价比更高的冠军车型。在早期阶段,效果是显著的。
图片来源:哈弗
与比亚迪的疯狂增长不同,长城在新能源领域屡屡失败,这次采取高配低价的策略是无奈的。2022年,长城汽车新能源销量仅为11.99万辆,同比下降13.79%,仅占总销量的11%。
正是在新能源方面,长城汽车才下定决心,计划今年发布10多款新能源车型,同时增加HI4核心技术推广、新产品研发、销售成本和哈佛新能源网络建设成本。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今年第一季度的研发和销售总成本为25亿元,环比增长。
哈弗枭龙和枭龙MAX是今年长城的重磅产品,是比亚迪宋系列的标杆,也秉承高配低价的原则。未来,长城汽车能否凭借哈弗枭龙等新能源汽车扭转衰落,也值得期待。
与长城的“心脏病”相似,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在新能源方面遭受了损失。以销量为例,2020年别克销量为92万辆,2021年下降至82.8万辆,2022年进一步减半至64.4万辆,两年销量下降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别克销量为10.6万辆,仍呈下降趋势。除了燃油车三缸战略的失败外,新能源的长期缺乏也是其症结。
为了扫除阴霾,别克品牌推出了高价别克E5,据别克官方透露,别克E5上市11天,订单已超过8000辆。
总结: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加入了高配置和低价格的行列。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汽车公司转型的手段。但无论如何,率先开启“油电同价”、低价策略的汽车企业,如“高配低价”甚至直接降价,不仅收获颇丰,而且占据了先发优势。
业内有句话:现在不低价,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面对同行的攻城掠地,不知道还在犹豫的车企该怎么处理。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汽车 马振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02169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