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超然
蔚来作为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国产电动汽车龙头,(NIO)(09866.HK)不久前,它宣布了历史上最大的损失,然后交付了近一年来最差的交付量。这两个都是国内电动汽车一线品牌的底部,但这些仍然不会影响国内汽车制造新力量的叛逆。押注电站改善客户体验,忽视宏观和市场周期不降价,5年推出7款车型,如此频繁和复杂的产品线,不禁让人们觉得威莱只是把汽车制造业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如此叛逆的威莱,能走多远?
时代和资本的产物
中国的电动汽车始于国家规划。
国务院于2009年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计划》。第一次提到规划:“推广节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为什么?除了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也是对长期经济的提振:经济增长一直离不开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然而,很少有行业可以同时考虑和领先,汽车工业是中国一直希望关注发展的行业,但燃料汽车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一直被欧洲和美国垄断,中国很难找到切入的机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中国能够实现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从近年来国内电动汽车出口和消费数据,以及各省市投资建设电动汽车相关产业链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发展的决心。
不幸的是,直到2014年4月,马斯克才带着特斯拉来到中国,并将电动汽车钥匙交付给中国第一批车主。因此,市场开始意识到,一个充满无限想象力的电动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半年后,有“出行教父”李斌正式准备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成立威来汽车。李斌之前有过几次成功的创业经历,成绩还不错。更重要的是,站在他身后的资本实力相当强大,高淳,IDG、马化腾、刘强东、雷军、俞敏洪等国内优秀投资者,产品未发布,光环充满。
2015年A轮融资超过1亿元,B轮直接融资达到5亿美元,5轮总额超过100亿元。资金充足,蔚来开始招兵买马,从全球招聘人才,先后挖掘了曾任马自达COOOO、马丁里奇,玛莎拉蒂全球总裁,曾任摩托罗拉CTO、伍丝丽,思科全球CTO。什么是“钞能力”,为了获得技术团队,威来直接全资收购了阿尔特(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包括200多名汽车工程师。没有制造工厂也没关系。有钱就行。2016年与江淮汽车签订OEM合同,即江淮壳 蔚来技术=完整的蔚来汽车。
2017年底,威来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ES8发布,新车发布会花费8000万元;
2018年9月12日,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对利润的严格要求,蔚来汽车不得不选择在美国股市上市。开盘第一天,蔚来邀请12名车主在交易所门前敲钟。这是在第一辆车交付之前,所有的卡片都被填满了。
虽然汽车营销非常重要,但它不仅是品牌,而且产品质量和安全是核心。ES8于2018年下半年至年底开始陆续交付。然而,威来汽车自燃事件在全国等地相继发生。尽管它反应迅速,召回了一些有问题的汽车,并免费更换了电池组,但一直关注用户体验的威来仍然大大降低了市场的分数。
电动汽车定位“消费电子”的代价
尽管李斌声称:“威来不减配也不降价!”但频繁的变化仍然刺伤了用户。
蔚来汽车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将其定位为“消费电子”,因此,产品的频繁变化已经开始让老用户不满意。不久前,威来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全新的ES6车型。作为第七款车型,定位更多“亲民”然而,配置更强。距离上一款ES7发布不到一年,无疑引起了一些ES7车主的不满。一些车主已经要求赔偿权益。威莱当然拒绝了。
可以这样来“用户体验”为了差异化竞争,蔚来转身栽进了自己的挖掘“坑”中。自2018年交付第一款电动汽车以来,已经推出了近5年的7款车型,如此高频在汽车行业也很少见。相比之下,特斯拉从2012年开始推出了第一款实质性的Model S到2020年的Model Y,八年仅出了4车型。威来把车做得像手机,产品线太杂,太拥挤,导致自己的车型互相竞争,挤压市场。这也是制造业的原因“消费电子”这样做的必然代价。
这样的成本还在扩大,老用户的不满和新用户的观望情绪明显开始影响销售。数据最直观。4月份,蔚来新车交付量仅为6658辆。虽然同比增长了31.2%,但环比下降了36%,这也是蔚来近年来最差的表现。虽然威来在2023年前4个月交付了3.7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2.2%,增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36%,但市场对这一成就并不满意。与理想相比(LI.O)、小鹏(XPEV.N)、极氪等同于国内汽车制造新势力品牌的快速增长,蔚来“稳定”这是一种退步。
威来早期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4月份,小鹏汽车交付量为5147辆,同比增长285%,环比略有增长,连续10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前四个月,小鹏交付量为18487辆,同比增长413%;4月份理想汽车销量2.57万辆,不仅再次打破了公司单月交付记录,而且前四个月新车累计交付量也超过7.8万辆。根据不良数据和预期,资本市场的反应是一致的。4月份,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蔚来股价大幅下跌,最大回调超过25%。目前,市值已从1000亿美元的巅峰缩水,只剩下134亿美元。
不盈利怪圈
追求资本后,脱下华丽的外套,蔚来只剩下薄薄的财务状况。
李斌的故事很华丽,但现实还是很骨感的。根据蔚来2022年年报,总收入492.69亿元,同比增长36.34%,达到新高,但这种增长率对市场预期并不感到骄傲;而且蔚来净亏损也达到了新高,去年净亏损达到144.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9.40%。
重大损失的核心是,首先,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在2022年上涨,这就是行业原因,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尽管宏观层面,威莱最大的挑战是成本控制不良,导致收入和成本增长严重失衡。
财务报告显示,威来2022年收入增长36%,但研发、营销、换电站运营费用增长84%。在同样的宏观和行业环境下,其他两家汽车制造新力量小鹏的收入和成本相对平衡。虽然2022年小鹏汽车收入增长只有28%,但成本只增长了26%;理想汽车的成本增加了84%,但幸运的是,收入增加了68%。
由于无法盈利,市场必须关注公司的成本水平。然而,市场看不到威来汽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行动。随着价格战的到来,各大厂商都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当电动车龙头特斯拉在全球建厂补充产能,理想切入细分市场,利用增程式技术降低成本,小鹏代工转自产时,他们坚持关注。“客户体验”的蔚来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大规模扩建换电站!
豪赌换电站
今年2月,威来宣布2023年换电站建设目标将从原来的400座增加到1000座,即截至2023年底,威来计划建成2300多座换电站!威来虽然没有公布单座换电站的成本,但简单估计也不便宜。特斯拉不仅想过换电模式,还因为前期和运维成本放弃了。
威来的优势在于,大规模铺设换电站可能会增加用户购买威来电动汽车的兴趣。此外,通过建设换电站,威来专注于“用户体验”服务领域的长板越来越长,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时间内赶上。
但不可忽视的缺点也需要注意:首先,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将是前所未有的巨大,销售下降、成本高、损失扩大;其次,从投资回报比来看,如果电动汽车预期销售和收入增长小于年投资,年运营维护成本加上所有股票用户的电池折旧成本,这将是一项巨大的风险投资;此时出现问题,如果更换电站不收费,只是作为一种改善用户体验的服务,必须赔钱,更换成本也会弥补产品价格;如果收费,覆盖成本是核心,但不可避免地标杆油价和超额收费,如何定价?成本转移或以产铆钉消费将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客户体验。此外,威来虽然有完善的财务计算,但暂时基于模拟、宏观和行业的快速变化。如果威来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生产销售和用户需求的增长无法跟上电站数量的增长,巨大的固定资产减值无疑将使威来陷入绝望。
赌注换电站模式简直就是豪赌!!!
为何对蔚来产能有疑问,因为从蔚来2022年年报中可以看到这样两段话:
可以理解,威来的电动汽车生产能力将长期依赖于第三方江淮等,生产和交付能力是第三方,OEM会影响威来的交付能力;然后,威来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产能,这将大大提高威来的成本预期。
更严重的是,截至2022年底,威莱的手头资金可能只是勉强覆盖供应商和银行的欠款,而理想、小鹏和零跑没有类似的情况;虽然威莱已经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但全球资本市场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股权融资并不容易。即使威来能够独立上市其能源公司,整合一波资金,对母公司整体成本优化的贡献几乎为0,资金来源完全希望融资,威来的风险也将难以估量。
在不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威莱的成本预计将继续增长,但收入难以匹配。从长远来看,可用资金逐渐消耗,投资和运营无法跟上,销售难以保证。在当前全球电动汽车的竞争形势下,主要的传统汽车公司也加入了战争形势,其背后的资本实力并没有失去,威莱随时都有越来越远的风险。
当然,也不排除蔚来的未来在规划一盘“每个人都醉了,我一个人醒来”大棋。
原创文章,作者:英财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5218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