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重型卡车巨头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企业如鱼得水

文字:诗与星(ID: SingingUnderStars)

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报道,2023年4月,俄罗斯卡车市场销量排名公布。中国有4辆重型卡车进入前五名,10辆最畅销的重型卡车中有6辆是中国品牌。其中,在自卸车市场,中国品牌销量占78%以上。

具体来说,4月份的市场销售冠军仍然是本土品牌“卡玛斯”新车共售出3058辆,卡车总销量从3月份的40.2%下降到4月份的25.8%。第二至第五分别是中国SITRAK(中国重汽子品牌,销量2074台)、中国Shacman (陕汽销量1549台)、中国FAW (一汽销量1082辆) 和中国 Howo (中国重汽子品牌销量609辆)。

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市场的主要重工机械品牌包括日本小松、美国卡特彼勒和英国JCB。

随着欧美重型卡车巨头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企业如鱼得水。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了150万辆汽车,其中14万辆出口俄罗斯,占中国出口的10%。卡车出口俄罗斯2.97万辆,同比增长590.4%。

众所周知,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预冷,中国的卡车市场迎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俄罗斯带来了一个大蛋糕。

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GDP相对较小,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 

众所周知,这个省是广东省。世界上能超越广东省的国家不会太多。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中国企业一年四季都在努力进入,绞尽脑汁无法突破。现在,一个大市场从今天开始下降。

与欧美日本品牌相比,重工机械在质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品牌知名度导致无法渗透到这些老市场。

没想到有人帮忙洗牌,把老巨头都清理干净了,中国企业敲锣打鼓。

更重要的是,重工机械需要维修,会形成大量的当地运营团队。一旦形成依赖,就会变得难以替代(这也是老厂商的优势)。

另一个数据需要注意,俄罗斯本土品牌的销量也有所下降。根本原因是俄罗斯企业无法解决整个产业链的独立控制。受到欧美制裁后,许多部件无法跟上,但中国企业没有这个问题,这不仅填补了欧美企业退出的市场空间,也填补了俄罗斯本土企业产能有限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的配件企业也开始适应俄罗斯本土品牌。

当然,不仅工程车辆畅销,乘用车也畅销。         

长城坦克500在俄罗斯上市,4月份售出205辆,售价高达52万元,远超中国。据报道,长城哈弗、奇瑞、吉利等中国品牌备受追捧。2022年短短一年,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从9.6%飙升至33.4%,创历史新高(2023年最新数据尚未获得,只有高不低)。

再来说说俄罗斯的“本土品牌”,为什么要加引号?

2022年5月,法国雷诺集团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并将莫斯科工厂所有权转让给莫斯科市政府。

11月,莫斯科市政府宣布复活前苏联汽车品牌:“莫斯科人”。

欧美重型卡车巨头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企业如鱼得水

这款俄罗斯“国产车”,中国人越来越熟悉。

江淮有一款“思皓X4”。星空君专门查了公司年报,发现202年从去年同期的60亿增长到103亿,两年海外销量激增。

欧美重型卡车巨头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企业如鱼得水

回到敲击灵魂的问题:和俄罗斯做生意可靠吗?

2014年,俄罗斯长城汽车经销商伊利托集团(Irito)由于卢布的贬值,拖欠了4844万美元(约3.2亿元)的汽车。结果,该公司宣布破产,长城被迫计提3.2亿美元的坏账。

然而,2015年,长城在俄罗斯投资了一家工厂,在俄罗斯销售了8万美元的哈弗和20万美元。价格高达52万美元的坦克是500美元“阴”连本带利都收回了钱。

所以,生意难做只是相对的,只要能长期合作,就一定是双赢。

2022年6月,俄罗斯工贸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设施规定,汽车充电桩必须符合中国GB/标准T;CCS2的欧洲标准化、日本标准CHAdemo仅作为备选。

这是什么意思?

欧美重型卡车巨头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企业如鱼得水

未来俄语将成为中国汽车人的标准!

原创文章,作者:诗与星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2118667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