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
10月26日,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北京绿色金融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了《金融技术促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3)》报告。报告显示,从绿色金融产品的规模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报告显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各类贷款增长28.1个百分点。2022年,绿色债券存量为1.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绿色债券发行610只,发行8044.03亿元,同比增长32.3%。从绿色金融产品的规模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2、四川工业碳峰计划:大力发展动力储能电池全产业链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了《四川省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根据规划,重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好水景、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和扩大晶体硅光伏、能源设备等清洁能源支持产业,加快电力电池、钒钛、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应用产业的发展。加快新能源储存的大规模应用,促进氢能“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全链发展,探索和促进风景、水电和氢能产业的协调发展。
该计划还提出,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和电力储能电池的整个产业链,加快电力电池材料、单体、模块和管理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引进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支持传统燃油汽车企业转型,形成新能源汽车批量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回收利用,探索大容量超级电容储能设备,引进储能电站、电池管理器、电气控制等前沿项目。加快充电桩建设和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捷、高效、适度、先进的充电网络系统。
3、全国统一CCER交易系统将在不久的将来上线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回答记者关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问题。
夏英贤介绍,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又称CCER市场)是继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之后,我们推出的另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帮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两个市场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中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社会主体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经科学方法量化验证登记后,项目减排效果可在市场上销售,获得相应的减排贡献收入。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效率等项目的发展,鼓励更广泛的行业和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
夏英贤透露,已组织建立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将于近期推出,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提供登记、交易等服务,确保市场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4、预计2023年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5%左右的增长率
锂电池产业链信息提供商高工锂电池(GGII)10月29日,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期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605GWh,同比增长34%,接近2022年年度水平。
高工锂电池认为,随着第四季度市场需求旺季的到来和各环节材料价格的逐步稳定,预计第四季度行业整体形势将有所改善。GGII预计锂电池年出货量将达到约35%的增长率。
据高工锂电池统计,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45GWh,同比增长35%,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3年1月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27.8万辆,同比增长37.5%。
在电力储能和工商储能市场增长的推动下,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27GWh,同比增长44%。其中,Q3出货量约为40GWh,环比下降超过10%。主要原因是:一是美国电力储能装机延迟,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二是国内锂盐价格持续下跌,终端客户更加谨慎下单,以减少损失。
5、贵州: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拥有量将达到70万辆
据新华社10月28日报道,在最近举行的新能源产业链对接会议上,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部主任奥红表示,贵州省最近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贵州电动”建设的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自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占城市(州)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的90%以上,其中贵阳市占100%。贵州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达到7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
在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方面,贵州建议加强大型购物中心、超市、体育场馆、交通枢纽、停车换乘点等公共停车场的充电和换电设施建设。新居住区固定停车位100%配备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符合安全相关要求。
企业动态
1、智利锂矿巨头SQM投资9亿美元赢得西澳大利亚巨型锂矿巨头
10月28日,经过多次涨价,全球锂巨头智利矿业公司SQM终于收入了西澳大利亚一个巨大的锂矿项目,锁定了附近冶炼厂的未来供应。
SQM于10月25日宣布,将投资9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锂矿公司Azure Minerals(ASX:AZS)80%的股权。今年3月,SQM以1380万美元收购了该公司19.99%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交易完成后,Azure Minerals将成为SQM的全资子公司。
SQM是世界上最大的锂资源企业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盐湖阿塔卡玛开采额度,2022年生产碳酸锂15.25万吨。2018年底,中国锂公司天齐锂业以高溢价收购SQM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为22.16%。
2、第三季度天齐锂业净利润下降70.89%
10月26日,天齐锂业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70.89%;营业收入85.76亿元,同比下降17.14%。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85.76亿元,同比下降17.14%,环比下降约36%;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46亿元,同比下降70.89%,环比上升约4.4%。
天齐锂业表示,第三季度锂化合物产品和主要锂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3、宁德时代计划回购公司股份30亿元
宁德时代(300750)10月26日.SZ)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兼总经理曾玉群计划启动不少于20亿元(含本数)和不超过30亿元(含本数)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股份价格不高于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决议前30个交易日平均股票交易价格的150%。宁德时代董事会在相关公告中认为,目前回购股份是可行的。
至于回购股份的原因,宁德时报在公告中表示,这主要是为了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长期激励机制。根据公告,回购股份将在未来适当的时间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4、比亚迪和潍柴电力公司共同成立了电池公司
近日,潍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冯刚,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废动力电池回收、梯队利用等。
5、欧盟对比亚迪、吉利等三家中国汽车公司进行反补贴调查
10月初,欧盟宣布正式对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由于涉及的公司数量众多,欧盟委员会采取抽样方式确定最终调查目标。根据当地时间10月25日财新获得的一份文件,欧盟委员会决定选择比亚迪、上汽和吉利作为目标公司。
自10月4日起,所有在中国生产和出口欧盟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都需要按要求向欧盟提交问卷。问卷包括出口到欧盟、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纯电动汽车的数量和数量。
此外,欧盟还需要了解产业链的相关信息,包括锂、钴、镍、电池电池等供应商的名称。这一步被称为“小问卷”。
根据以往其他行业的经验,欧盟将从提交问卷的汽车公司中选择出口量最大的企业,要求强制回应诉讼,数量控制在2到5家。这一步被称为“大问卷”。
此前,该行业根据出口数量对上汽集团和特斯拉进行了预测(NASDAQ:TSLA)、易捷特、吉利汽车和华晨宝马可能成为深入调查的对象。易捷特是东风、日产和雷诺在中国成立的合资企业。最终名单上没有外资或合资汽车公司。
——END——
原创文章,作者:零碳风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312313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