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

比亚迪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

编译|杨玉科

编辑|葛帮宁

生产|帮宁工作室(gbngzs)

危险往往生活在机遇之上。

路透社7月14日报道,比亚迪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

据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和印度当地公司Megha Engineering and Infrastructures(以下简称Megha)已向印度政府提出建议,双方计划在印度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Megha是一家总部位于海德拉巴的基础设施公司,一直参与道路、桥梁和电厂的建设。

然而,这一举措使印度的睡眠和食物困难。

据《印度时报》报道,出于安全考虑,印度并不热衷于比亚迪在该国建厂。“考虑到安全问题,印度内政部和外交部对中国公司进入印度市场感到不安。”

“政府越来越担心,许多由中国公司‘安排’的合资企业受到外国合作伙伴的严重影响和控制,而印度公司或多或少是“傀儡”,在技术、决策和其他关键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控制权。”

“在比亚迪的案例中,印度政府也有类似的担忧。随着这家电动汽车公司希望在印度采取积极行动,这种担忧已经出现。”

随着比亚迪和Megha的联合提议出台,印度的投资规定变得更加严格。自2020年以来,印度加强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的投资审查。

不仅是中国公司,其他邻国公司在投资印度公司之前也必须获得印度政府的批准。

由于印度政府收紧了对中国企业的外国直接投资规定,长城汽车投资10亿美元的计划破裂。在印度销售的明爵也很难获得新的扩张投资。该公司正在制定一项建议,要求印度合作伙伴持有大部分股权。

比亚迪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

▍比亚迪寻找合资企业

比亚迪在印度的合资企业计划在当地建立一系列比亚迪品牌的电动汽车,包括从掀背车到豪华车型、现有的电动巴士和卡车。

未来几年,比亚迪计划将印度电动汽车的年产量扩大到10万辆,其早期计划可能是将汽车零部件运输到印度进行组装。目前,比亚迪正在努力建立供应链,这是汽车制造商进入新市场的常见做法,使他们能够更快、更便宜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合资建议还包括在印度设立充电站、研发和培训中心,这是支持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的必要步骤。充电站对电动汽车车主至关重要,研发中心用于开发电动汽车新技术。

扩大印度市场是比亚迪全球增长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与特斯拉竞争,后者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在印度的投资得到批准,比亚迪将在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印度不愿意简单地向外国制造的汽车敞开大门。它征收了高达100%的进口关税,鼓励外国企业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比亚迪正在遵循这一指导方针,而特斯拉正在回避这一要求。

比亚迪于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为手机制造商生产电池和零部件。2013年,它开始在一家名为Olectra的公司与Megha合作 Greentech合资公司生产电动公交车。

2022年,印度电动汽车仅占总销量380万辆的1%,政府希望到203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30%。同时,为了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宣布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比亚迪将与当地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和中国竞争对手明爵竞争,目前主导印度电动汽车销售。

就在一天前,也就是7月13日,路透社报道称,特斯拉计划在印度建造一家低于2.5万美元的汽车制造商。

印度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最近,该国还发现了大量的锂矿床,这可能会推动印度成为电动汽车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比亚迪是世界上第二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仅次于特斯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插电式汽车制造商。

在此之前,特斯拉恢复了与印度政府的谈判。去年,特斯拉暂停了进入印度市场的愿望,因为它未能与印度官员谈判降低进口汽车税率。

比亚迪在印度投资了2亿美元,向企业车队销售Ato 3电动跨界车和e6电动车,并计划推出第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车。

比亚迪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

▍特斯拉建厂

6月21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纳伦德拉·莫迪,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会后不久,有消息称,特斯拉计划在印度建立一家新工厂。

特斯拉在中国建立了一家超级工厂,但在印度还没有。特斯拉和印度之间的谈判持续了几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新车市场,特斯拉致力于在地球上的每个国家推动电动汽车革命,在印度没有存在感。

在与印度总理在美国会面后,马斯克承诺尽快在印度生产特斯拉,并计划明年访问印度。莫迪在推特上写道:“我很高兴今天见到你@埃隆·马斯克!我们从能源到精神进行了各种对话。”

几周后,路透社报道称,特斯拉计划投资印度,建造一家年产50万辆汽车的工厂。该报告首先由《印度时报》发表,并引用了政府的消息来源。消息人士还表示,特斯拉计划将印度工厂作为出口基地,出口到其他亚洲国家。

今年5月,特斯拉的一个团队前往印度,与该国官员就政府可能为汽车和电池制造提供的激励措施进行了初步讨论。

印度消息人士说:“特斯拉带着雄心勃勃的计划来到我们这里。我们相信这一行动是积极的,尤其是因为它涉及本地制造业和出口。”事实上,特斯拉似乎计划从出口汽车开始,以准确衡量亚洲市场的需求。

特斯拉在印度建造新工厂是个好消息,但更重要的是,据了解谈判进展的内部人士透露,印度生产的汽车起价为200万卢比,目前汇率为24401美元,特斯拉还没有以此价格提供汽车。

近一年来,一直有传言说,Model 2或Model C的价格将低于2.5万美元。但特斯拉对汽车的研发进展以及何时投入使用。观察人士认为,墨西哥新工厂可能会生产这种汽车,明年可能会投入使用。如果是这样,印度会生产什么车型?

2.5万美元的价格看起来很低,但印度消费者也可以买到几辆更便宜的电动汽车。MGComet的价格约为1.2万美元,塔塔Nexon EV售价约1.8万美元。塔塔是印度最畅销的电动汽车。

在领导与特斯拉的谈判中,印度工商部希望在保持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实现“良好交易”。

特斯拉对印度的潜在押注符合其全球企业战略,即在中国以外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如果该计划得到实施,它将极大地促进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计划。在该计划下,苹果供应商和其他公司主要投资于印度生产,并将印度作为出口基地。

比亚迪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

▍明爵的投资受阻

6月15日,消息人士透露,金达尔西南集团(JSW)萨詹·金达尔董事长(Sajjan Jindal)计划入股上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名爵汽车印度公司的私营公司。

根据初步协议,JSW集团可以持有名爵汽车印度公司45%~48%的股份,经销商和印度员工可以持有其5%~8%的股份。一些知情人士表示,该计划得到了印度政府的支持,导致印度持有至少51%的股份,中国持有最多49%的股份。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表示,明爵汽车印度将“成为印度实体,而不是中国实体,未来几年将在印度上市”。

据《印度时报》6月13日报道,中国手机制造商也被要求引进印度股权合伙人和高级管理层。

6月,金达尔及其子帕特(Parth)几个月后,中国与上汽集团就交易结构达成协议。明爵汽车印度估值12亿~15亿美元(980亿~1230亿卢比),与最初的80亿~100亿美元要求相去甚远。

双方计划在未来三四个月内建立一个新的品牌标志,并启动法律协议,以达成正式的约束协议。

上汽集团已经在印度投资了近500亿卢比,并准备投资类似数额的资金,但自2020年以来,该提议一直被搁置。明爵依靠母公司的外部商业贷款来支持印度业务。

在过去的两年里,印度明爵汽车的年销量停滞在5万辆左右。2023财年,销售汽车4866辆,比2022财年增长21%,占印度乘用车市场份额1.26%。自2019年运营至今年3月底,在印度共售出14.6万辆。

该公司2021财年收入452.9亿卢比,较前一年增长80%。2021财年净亏损71.5亿卢比,自2018财年以来累计亏损约1720亿卢比。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未向财政部提交2022财年财务报告。

今年5月,印度公司名誉首席执行官Rajevev Chaba表示,预计将从印度合作伙伴那里获得约500亿卢比的投资。

“我们计划稀释未来两到三年由印度人拥有的50%以上的股份。我们将把股权、董事会、管理层和供应链都印度化。我们必须从团队开始。在过去的六七个月里,我们一直在加强团队。”

印度公司的管理层最近发生了变化。Chaba被任命为名誉首席执行官,前首席商务官Gaurav Gupta被提升为负责收入和市场的副董事总经理。Biju Balendran被任命为负责成本和工厂运营的副总经理,接替印度上汽集团的主要代表。

但印度官员警告说,由于技术转让的关键问题仍在微调,与JSW集团的谈判仍可能失败。

几天后,新竞争对手浮出水面——据报道,马恒达(Mahindra and Mahindra)和新杜佳(Hinduja)该集团还在争夺印度公司的大部分股权。

自2020年以来,明爵汽车印度公司的投资一直受到印度政府对中国公司实施的各种制裁的影响。这些制裁阻碍了其扩张计划,包括在古吉拉特邦Halol建立新的生产能力。

目前,印度公司提供Astor、Hector、Hector Gloster等等SUV,包括ZS EV和Comet 未来五年,EV等纯电动汽车将加强电动汽车阵容。

6月28日,TechNode Feeed报道称,上汽集团否认了可能失去印度公司大部分控股权的报告,称将严格遵守海外业务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始终保持其所有权。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Automotivee News、Reuters、CNBC、India Posts、Business World、Business Today、The Economic Times、Clean Technica、Cartoq、TechNode Feed报道说,有些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0001037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