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能科技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

冰火两天,用来形容最近的玉能科技是最合适的。

自2022年中以来,玉能科技股市下跌60%以上。从年度报告数据来看,玉能科技的表现仍然很好: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235.97%。

微逆变器是一条小而美丽的轨道。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比例不高,但技术一直在跟进。在中国市场,微逆变器以和迈股份和玉能科技为首,但其风格、路线和性能完全不同。

01

一步错:实现能力下降:实现能力下降:

微逆变器“脚踏双热”。一方面在光伏轨道上,另一方面涉足储能轨道。面对巨大的市场红利,玉能科技的实现能力正在下降。

2022年,玉能科技经营现金流比率下降,从正转负,从17.9%下降到-27.9%。经营现金流比率代表了公司的实现能力,间接说明公司的隐忧在2022年的火爆市场之后已经完全浮上水面。

玉能科技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

数据显示,玉能科技库存翻了一番。2022年微逆变器产量185.52万台,销量仅93.52万台,占产量的53.8%。根据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库存16.6亿元,部分为原材料和委托加工材料7.3亿元,部分为成品库存9.3亿元,主要为微逆、监控及相关配件。

公司还在业绩描述会议上解释了原因:首先,为了提高海外市场的供应速度,海外子公司仓库一般提供3-4个月的预期库存;第二,原材料上涨使公司开始囤积;第三,上市后资金充足,增加库存供应,海外仓库库存量增加到5-6个月的预期出货量。

能源圈认为,这个答案有点改变了——库存不等于库存的概念。如果是因为海外市场的持续大订单和资金充足,库存量增加,那么相应的应该是收入和利润的双重增长,现金流也会滚动,而不是目前的高库存和负现金流。

玉能科技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

▲所有浙江520kW工商光伏项目均采用玉能科技一拖八微逆变器。

然后,只有第二个原因——原材料上涨。

但是什么原材料的价格会给现金流带来这么大的压力呢?微逆变器主要由电路板、电子元件和散热器组成。2022年,全球缺芯,部分电子元件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半导体价格上涨11%以上。即使在2022年硅材料飙升的情况下,光伏组件企业也没有出现如此大的波动。因此,这种解释似乎有点弱。

然后,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订单或产品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验收、销售或交付周期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将使玉能科技吃下如此大的库存。

目前,玉能科技微压禾迈股份在微逆市场份额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现在看来,如何去库存玉能科技已经成为首要任务。

购物中心就像一个战场,往往失去毫厘米,谬误数千英里。另一方面,和迈股份的路线并不激进。公司光伏逆变器及相关产品、储能相关产品、电气成套设备产品等产品基本采用“销售生产”的生产模式。至少在目前的数据中,和迈的性能相对“稳定”。

02

不同方向:选择生产线

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和迈股份的市值和股价也严重萎缩。但在毛利率方面,和迈股份远高于玉能科技。2022年,玉能科技毛利率为39.21%,但和迈股份毛利率为44.98%。全球微逆龙头enphase的毛利率也超过40%。

玉能科技与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一、一拖二、一拖四、一拖六上,没有明显差异,毛利率差距源于不同的生产模式。

玉能科技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

▲玉能科技DS3微型逆变器改变了荷兰40年居民房的旧貌。

玉能科技选择的商业模式是生产OEM,委托专业OEM企业生产产品的制造过程。代理加工模式可以帮助完成生产相关的必要程序和数据检测,更担心,但有致命的弱点。首先,可能存在产能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情况,或成为未来的担忧;其次,OEM需要支付额外的委托加工费,相当于增加成本,降低利润。

很难判断这两种模式的优缺点,但目前玉能科技在这种模式下的毛利率并不高。

03

机会:微逆的未来

两家公司的选择模式大不相同,也体现了创始人的性格。

河迈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是浙江大学教授杨波。杨波是一位老技术人员,过去创造了他稳定的个性。

玉能科技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

▲杨波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中排名第590位,身价105亿元。

杨波是一个典型的优秀学生。他从小就努力学习。他在浙江大学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表现出了出色的科研能力,并获得了浙江省科技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电力学会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黄金荣誉。

他靠读书改变命运,脚踏实地打下江山。可以说,读书和科研已经融入了他的骨子里。到目前为止,他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

杨波的经历让他稳步前进,无论是“以销定产”,还是创建生产线降低加工成本,都体现了这一点。

玉能科技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

▲西雅图“网红”212.4kW零碳社区所有组件均配合APsystems玉能微逆变器QS1和YC600使用。

玉能科技创始人凌志敏和罗宇浩均毕业于美国。凌志敏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固体电子设备专业的博士后,毕业后长期担任硅谷公司高级总监、高级副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罗宇浩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拥有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担任Xilinx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和Solaria公司的技术总监。

玉能科技和迈股份的技术路线都集中在一拖

▲玉能科技实控人凌志敏和罗宇浩分别持有14.52%的公司、12.36%的股份。图为凌志敏。

虽然三人都毕业于名校,但也许是玉能科技创始人的海外工作经历,也许是加入的机会不同,玉能科技在路线选择上更加激进和冒险。

微逆变器在未来具有巨大的潜力。虽然enphase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只有少数海外领导者,这表明微逆变器在海外市场仍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此外,自2023年以来,一些原材料已经下降,或者已经成为微逆变器发展的助推器。

原创文章,作者:能源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813848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