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人的认知中,国内大多数人能接触到的汽车品牌并不多,如德国、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汽车公司,无论哪个品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至于中国汽车品牌,除了长安、长城、吉利外,只有中泰、奇瑞、北汽、东风、广汽等。
然而,在当今的汽车市场上,不仅有很多车型选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在这些新品牌中,既有“魏小理”等跨境玩家,也有传统汽车公司新成立的子品牌,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传统汽车公司热衷于建立新品牌呢?
新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影响更大
自2015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汽车制造力量。毫无例外,这些新的汽车制造力量都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门槛远低于燃油汽车。与此同时,大多数新的汽车制造力量都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在新四个现代化的背景下,这已成为这些互联网公司制造汽车的最佳时机。
从新力量品牌成立以来的表现来看,虽然绝大多数新力量在推出大规模生产汽车之前就破产了,但生存下来的新力量的表现并不差。以“魏小理”为例,其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远远超过传统汽车公司,甚至BBA也无法与高端新能源市场竞争。
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力量品牌,传统汽车品牌自然会特别嫉妒。在这方面,许多传统汽车品牌模仿了新力量的成功经验,创造了自己的“新力量”品牌,如极氪、蓝图、极狐、飞凡、深蓝、阿维塔等。
此外,中国汽车品牌一直有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但由于燃油汽车领域与合资品牌在技术和影响力上存在较大差距,一旦国产燃油汽车价格超过15万元,就很难与合资汽车竞争。
为了不重蹈燃油领域的覆辙,建立新的子品牌进入高端市场已成为最佳解决方案。以吉利为例。如果吉利将其产品定价在15万元以上,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销售业绩。另一方面,新成立的灵科品牌即使售价在20万元左右,也能有可观的销售业绩。
同样,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如此。极氪、深蓝、阿维塔、极狐、飞凡、方程豹、腾势等新能源品牌的产品定位基本都是中高端车型。从这些品牌的市场表现来看,销量远高于合资新能源汽车。
合资品牌走了不同的路线
与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建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不同,合资汽车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更多的是打造新系列车型,而不是打造新品牌。以大众为例,大众新能源车型有ID.家庭,虽然ID.家族车型不是新品牌,但其作用与新品牌没有太大区别。
此外,中国汽车品牌建立子品牌的初衷是为了影响高端市场,而合资品牌没有这样的需求。大众集团拥有奥迪和保时捷等奢侈品牌。对于大众品牌来说,它仍然稳定着中低端市场。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企业也是如此。
此外,除特斯拉外,外国汽车公司还采用合资模式进入中国。建立一个新品牌进入国内汽车市场比中国汽车公司要困难得多。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不如为新能源汽车创造一个新的系列。
归根结底,无论是建立新的子品牌,还是建立新的产品序列,都是为了快速实现转型。从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和合资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合资新能源汽车在燃油汽车领域没有优势,未来几年对合资汽车企业来说将更加严峻。
写在最后:
虽然建立一个新的子品牌可以更容易地影响高端市场,但它仍然依赖于卓越的质量和技术来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虽然中国有许多新的力量品牌,但大多数新力量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破产,最终不会有太多的新力量生存。
原创文章,作者:车轱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020011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