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2023年买燃油车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

任泽平:2023年买燃油车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

iPhone取代诺基亚不是呼吁禁止诺基亚,而是以产品和技术优势击败诺基亚。

文|佘宗明

「2023年买燃油车就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入国军」

在过去的两年里,踩油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买燃油车或买新能源汽车」选择题愣是与鄙视链的优劣挂钩。

在「新/旧」在二分法流行叙事的推动下,急于判处燃油车死缓,成为舆论领域的新叙事「政治正确」。

两天前,朋友圈里的一些人转移了TMT媒体给燃油车写的吊唁信——「我,燃油车,137岁,要失业下岗了」。

而最新加入「唱衰者俱乐部」是网络名人经济学家任泽平。

5月15日,任泽平在微博上发帖,「建议在河北以南大力发展新能源、双碳、扩大内需五年内推出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听了这话,传统的汽车公司可能就像被李成儒点了一样,坐针毡如芒刺背如哽咽,心中飘过一万个奥巴马。

任泽平:2023年买燃油车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

▲任泽平的微博截图。

他还在《中国新能源十大新趋势》中断言:传统燃油车「诺基亚时刻即将到来」。

今年3月提出「人工智能iPhone时刻即将到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应该说:有人模仿我的脸

威胁马斯克 「不久之后,我们将以蒸汽机的方式看待燃油车」在这种情况下,任泽平对新能源产业的许多前瞻性判断并不离谱。

但是,呼吁禁止燃油车真的合理吗?

01

作为新能源的坚定倡导者,「目前不投资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一样」任泽平,任式语录复读机,建议5年内禁止燃油车,也很正常。

如果你觉得不正常,你可以回顾一下他对巴菲特的减持「晚节不保」的帖子。

当然,他不会不知道,五年内禁止销售燃料汽车的可能性很小——毕竟,汽车是大宗消费品,过快禁止销售燃料汽车,连锁反应必然会延伸到汽车上下游行业的冲击和汽车行业从业者的失业。

此外,能否在5年内解决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充电桩、加气站等补能基础设施不足的痛点?

任泽平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话语策略。激进的主张往往是明确的最直观的姿态方式是骑墙派调和主义「站队大忌」。

网上有网友把重点放在任泽平说的话上。「河北以南」几个字:河北以北不能发展新能源?

这可能是关注点的偏差: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通常在低温下下下下降,汽车体验决定了高纬度地区的人们更喜欢燃料汽车。

换句话说,不是河北以北地区不能发展新能源,而是那些地方的人「用不上」新能源汽车。

任泽平这段话的重点还在于禁售主张和建议的时间点。

乍一看,禁止燃油车的建议也算是「与时偕行」,任泽平只是接管了燃油车的埋葬「蔚小理」保留老板们的节目。

任泽平:2023年买燃油车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

▲任泽平是新能源的坚定倡导者。

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老板拿起了燃油车,他的嘴炮技术并不逊色于笑果「脱口休」演员。

蔚来CEO李斌于2021年12月表示:「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买油车是多么怀旧啊!除了闻到一点汽油味,我真的想不出有什么好的。」

2022年1月,小鹏CEO何小鹏:「绝大多数开过智能电动车的人,再出去开燃油车就不适应了,两者的体验完全不同。」

2022年5月底,华为智能汽车首席执行官余承东:纯燃油汽车的时代将很快过去。在这个时代购买燃油汽车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购买功能手机一样!

销量一消彼长,又以此消彼长「新势力争夺秀,传统汽车企业被打」气象增强了他们打嘴炮的信心。

今年3月,东风汽车降价也被解读为「连汤都不留,别怪别人尿锅里」。

占据新能源汽车「双碳」在高地的情况下,传统汽车公司非常被动——他们只能在牌桌上大喊大叫「跟」,但是我不能把牌桌当作我的主场。

02

说起来,任泽平并不是第一个禁止燃油车的人。

早在2017年,法国政府就宣布到2040年全面停止销售燃油车;2022年12月,挪威政府建议到2025年全国停止销售汽油或柴油车。

今年2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2023年停止销售燃油汽车和卡车的提议;4月28日,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投票通过《先进清洁车队规则》,提出到2036年禁止销售大型柴油卡车。

由于民意共识的推动和对外能源依赖的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将禁止燃油汽车列入议事日程。

任泽平:2023年买燃油车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列出了禁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

许多传统汽车公司也积极回应:大众汽车表示,燃料汽车最迟将于2030年前停产;奥迪宣布2033年将在中国市场以外的地区停产燃料汽车,2032年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本田计划在2040年停止销售新燃油汽车;梅赛德斯-奔驰企业战略从电动转向全面电动目标,到2030年全面纯电化;日产计划在2023年将其50%的销售车型电气化,2025年后停止销售燃油车型。

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捷豹、沃尔沃等,燃油车也将被明确禁止。

事实上,大众、奔驰、沃尔沃、福特等汽车公司在欧洲议会提出停止销售燃油汽车后,都公开表示支持。

在支持新能源产业方面,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自然充满了动力:无论是双碳实践的需要,还是以比亚迪和威小理为代表的新汽车制造力量的崛起,中国汽车品牌都在德国和日本「两分天下」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有一个名字的场景,都锚定了一点——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但2019年5月,一些机构发布了《中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禁止燃油汽车的时间节点为:

1.2025年引导公务车退出燃油市场,主要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代替。

2.从2025年到2030年,强制性退出机制将在中大城市和功能特色地区启动。

3.2035年扩大东部发达地区,2040年左右引导全国全面退出。

4.2050年全面停售。

而「国六」标准超过「欧六」作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之一,海南在2030年首次明确禁止燃油汽车,也发出了许多信号。

根据国内汽车公司的反应,比亚迪率先迈出了一步,北汽、长安、海马等多家汽车公司也制定了2025年停售燃油车的计划。

任泽平似乎只是想加快停止燃油车的进度条。

03

但即便如此,建议使用产业政策「逼退」燃油车,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燃油车可以被打倒,但不应该被禁止销售。

这不是从马车的角度阻止汽车,而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呼吁有形的手让市场自发调整——适者生存,没有必要一刀切。

现实中,很多人会把碳排放问题作为「燃油汽车PK新能源汽车」选边站时进行辩护。

选择减碳自觉牵引消费很好,但需要澄清一些流行谬误,比如「新能源汽车零碳排放」。

有人比较了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能源消耗路线的总效率:从汽车排放测量单位的MPG值来看,燃油汽车的平均MPG值约为23,好的约为30,差的约为15-17。新能源汽车一般约为30辆,碳排放主要来自发电。

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主要优势与其说是碳排放,不如说是可用能源的多样性。

不用说,碳排放是燃料汽车需要积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负外部问题。

然而,在碳排放配额/CCER碳指数交易规则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减少燃油车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过程改进空间显然比直接停止更好。

燃油车企业承担燃油车碳排放成本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市场化解决方案来实现。

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燃油车」对消费者来说,选择也是一件好事。

「传统汽车企业在技术积累方面取胜,用户体验强」,在比较燃油车和电动车时,很多人通常会做出判断。

今天,汽车公司在技术和体验、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整合和创新正在打破一些僵化的认知。

但也要看出,在性价比、性能稳定性、驾驶体验、配套设施等方面,两者确实各有优缺点。

任泽平:2023年买燃油车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

▲燃油车和电动车各有优缺点。

有些人喜欢新能源汽车酷炫的内饰和智能汽车,有些人喜欢燃油汽车的驾驶纹理和浇筑工艺。

有人担心新能源汽车续航时间短,充电桩难找,补能时间长。有人认为燃油车不了解年轻人。

在这种情况下,让消费者做出更多的选择显然比不选择要好。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允许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竞争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有利大于弊。

有人说,「事实上,燃油车一直在养电动车」——燃油车承担的增值税、教育附加税、购置税、牌照税、养路费、车船税等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优惠待遇「买了单」。

如果基于双碳战略推广、能源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考虑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包括绿卡无限、无彩票、免征购置税、无道路费等,将燃料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推向「非对称博弈」在补贴下降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依靠质量、价格、经验等因素来赢得与燃油汽车的竞争。

没有政策加持,就要靠实力说话,造车新势力在解决续航、换电等问题上必然会更加积极和分心。

从替代周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势头凶猛,但销量仍远低于燃油汽车。

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燃油车不会轻易说不。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只能部分替代燃油车,并立共存。

04

说白了,让市场回归市场。燃油车的历史使命是否已经结束,也应该是市场的最终决定权,而不是规划指令「标准答案」。

即使传统汽车公司本身也有意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即使「新旧更替」强制禁售是大势所趋,也不是优先选择。

任泽平本人也表示,2023年是转折点,新能源产业链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由于是市场驱动,汽车行业的市场格局不仅要容纳新能源汽车。

说到这里,难免会有人拿欧洲国家停售燃油车说话。

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行政意志的导向「想禁就禁」,还是有程序合法性和民意基础的。「禁止-研究-评估-投票-禁止销售-禁止-禁止-禁止-研究-评估-投票」。

有趣的是,3月底,欧盟在2035年前停止燃油车行政令之前,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插曲」——在德国的要求下,使用碳中和合成燃料和内燃机的汽车预计将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但使用的燃料不再是汽油。

在此之前,德国政府与捷克、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组成了联盟「我反对」。

任泽平:2023年买燃油车像1911年阉割入宫,1949年加

▲德国抗议2035年欧盟禁止燃油车。

原因很简单:人也要:「保就业」,也要「固优势」。

这表明了两点:

1.在一些国家,如果你想禁止燃油车,你可以禁止燃油车。从提出动议到最终通过,你已经通过了许多程序。

2.现实中的舆论风向和各种利益博弈往往影响政策趋势,因此往往会出现「动议前进10步后,后退5步」的情形。

燃料汽车是否应该被禁止,最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结合了减碳、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工人就业等方面,而不是一个句子「未来是新能源」能化约的。

你可以从燃油车的缺点中得出结论:是时候让燃油车退出了。我也可以从熔断停止燃油车销售的缺点中得出结论:不能禁止燃油车。

在争议下,常识仍需重申:燃油汽车的生命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依赖于市场竞争,而不是产业政策。

产业观察家王新喜老师说得很好:

iPhone取代诺基亚不是呼吁禁止诺基亚,而是以产品和技术优势击败诺基亚。

原创文章,作者:数字力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7158447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