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2022年,三家企业分别亏

葛凡梅,《投资者网》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的长期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2023年第一季度,由于补贴下降,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需求部分透支,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汽车公司降价,消费者持有货币观望,新能源汽车整体销售增长放缓,但市场仍认为新能源产业预计将继续高增长。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季度报告已披露,受益于优质车型、消费刺激政策,2022年新能源产业繁荣,下游强劲需求也促进电力电池安装稳步增长,推动上游部分锂资源企业业绩快速增长。

如今,行业对新能源轨道的投资机会持乐观态度,新能源轨道仍值得关注。东方证券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燃油车和加油站只会成为过去,随着电动车型的增加和优化,购买和使用汽车的成本继续下降。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仅为10%。到2030年,全球空间广阔,矿石资源和电池材料长期短缺。产业链仍然是星海。”

整车销售旺盛,带动上游产业链业绩高涨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059万辆,同比增长约72%,较2021年略有下降,但仍是高基数下的快速增长。

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销量再创新高。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87万辆,同比增长95.9%,2023年第一季度销量159万辆,同比增长26.2%。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的终端之一,下游需求强劲,推动了产业链性能的快速增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从上游资源、锂设备到中游三元正极、铁锂正极、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铜箔、铝箔、添加剂、结构件、结构件材料、特斯拉供应链、热管理、电池、电机电气控制,再到下游汽车、公交车、充电桩、储能等领域,覆盖范围广泛。

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01家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25257亿元,同比增长59.8%,扣除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07亿元,同比增长139.3%。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有所下滑,101家产业链上市公司总收入6077亿元,同比增长29.7%,扣除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25亿元,同比下降0.4%。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领域,从收入增长率来看,2022年,电池、三元正极和铁锂正极分别同比增长126.3%、98.8%、362.4%,2023年第一季度电池、铁锂正极、储能上升最为明显,同比增长70.3%、58.9%、47.8%。

从扣除非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来看,整车、电池、三元正极、铁锂正极、铝箔、上游资源增长较高。由于下游高景气需求强劲,资源价格上涨,2022年铁锂正极、铝箔、上游资源扣除的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6亿元、16亿元和633亿元,同比增长174.4%、398.9%、331.6%,2023年第一季度,电池和储能增长迅速,扣除非净利润分别为497.2%、329.5%。

2022年、2023年第一季度,整车、电池、上游资源收入、扣除非净利润规模均排名前三。在扣除非净利润方面,2022年,上述三个领域的扣除非净利润占产业链总扣除非净利润的66.81%。其中,上游资源企业盈利规模居首位,2022年天齐锂业、赣峰锂业、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洛阳钼业、雅华集团、盛信锂业7家上游资源企业扣除非净利润633亿元,同比增长331.6%;二是整车、电池领域,分别为321亿元、320亿元。

2022年,101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平均毛利率为24%。在规模前三的细分领域,整车平均毛利率为15%,电池平均毛利率为18.5%,上游资源平均毛利率最高,为40.7%。2023年第一季度,整车、电池、上游资源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4.1%、19%、30.6%。其中,上游资源平均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是碳酸锂价格变化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新势力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蔚小理”2022年,7家公司总收入增长48%,扣除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45%。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增长33%,扣除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0%。在这方面,中信证券认为,主要是由于汽车公司降价,消费者观望货币,导致销售增长率低,影响净利润水平,预计第二季度随着汽车价格的稳定,销售预计将迎来高增长。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汽车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5%。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蔚小理”2022年,扣除非净利润的规模依次下降,毛利率分别为17%、7%、19.4%、20.5%、10.4%、19.4%、11.5%。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2022年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为数不多的盈利汽车企业之一。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2022年,三家企业分别亏损144.37亿元、91.4亿元、20.32亿元。自2018年车辆交付以来,蔚来和小鹏都创下了最大的年度损失。

2022年,“蔚小理”分别交付12.25万辆、12.08万辆、13.32万辆,增速分别为34%、23%和47%。“蔚小理”销量增长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缩影。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率达95.9%。

为配套新能源汽车销量繁荣,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同比增长。截至2023年3月,全国公共充电桩157.5万台,同比增长8.9万台,同比增长58.9%;其中直流充电桩82.2万台,交流充电桩113.6万台。从2022年1月到2023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6万台。截至2023年3月,全国换电站数量为2049个,同比增长41%。

然而,尽管充电和更换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上市公司特瑞德的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2022年,特锐德收入116.3亿元,同比增长23.2%,扣除非归属母亲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3.4%。2023年第一季度,特瑞德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6.8%,环比下降58.3%,扣除非母亲净利润0.1亿元,同比增长11.0%,环比下降94.0%。

动力电池和锂矿的格局趋于领先

下游对新能源的强劲需求促进了电力电池安装能力的稳步增长。韩国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根据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71.8%。宁德时代、LG新能源、比亚迪、松下等十大企业依次装车。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技、新旺达、富能科技。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全球市场的60.4%,其中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91.6GWh,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占37%,同比增长近一倍,居世界第一。

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新旺达、国轩高科技、富能科技、鹏辉能源、派能科技等7家a股动力电池企业中,2022年收入均同比增长。收入规模依次下降;扣除非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分别为282.1亿元、27亿元、8亿元、-5.2亿元、-10亿元、5.7亿元和12.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3%、16.4%、13.8%、17.8%、7.5%、18.7%、34.7%。2022年,7家锂电池上市公司共收入4668亿元,同比增长126.3%,扣除非母公司净利润320.2亿元,同比增长108.6%,其中仅宁德时代扣除非母公司净利润高达282.1亿元,占88.1%。

蔚小理2022年,三家企业分别亏

宁德时代作为国内稀缺动力电池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议价权。2022年,宁德时代上游应付账款2208亿元,较2021年底1072亿元大幅增长;下游合同负债224亿元,2021年底仅115亿元,支付能力强;应收账款周转率8.04,收款速度快,不难看出其在产业链中具有很强的定价权。

2023年第一季度,电池企业仍保持高增长率。上述7家电池企业扣除的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额为84亿元,同比增长497.2%。然而,继2022年之后,中国轩高科技和富能科技扣除的非净利润继续亏损,分别为-0.1亿元和-3.7亿元,新旺达也从盈亏转为-2.5亿元。

2022年锂资源企业在上游业绩高增。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无疑是中国锂业的双龙头,2022年业绩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年,天齐锂业实现营业收入404.49亿元,扣除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0.59亿元,同比增长427.82%和1629%。2022年,赣锋锂业收入418.23亿元,同比增长274.68%;扣除199.52亿元的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6%。2022年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毛利率分别为85.1%、盛新锂能净利润为55.41亿元,毛利率为60.1%。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需求旺盛“一货难求”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碳酸锂价格一路下跌,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已突破20万元/吨。5月7日,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17.5万元/吨。随后出现上涨。5月10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21.6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18.75万元/吨。

受碳酸锂降价影响,上游资源净利润下降。2023年第一季度,天齐锂业、赣峰锂业、华友钴业、寒瑞钴业、洛阳钼业、雅华集团、盛信锂业等7家上游资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7亿元,同比下降20%,扣除非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0亿元,同比下降19%;平均净利率为16%,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仅天齐锂业就保持了收入和非净利润扣除的双重增长,其他六家企业的非净利润扣除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富能科技董事长王宇在4月初表示,根据他的初步估计,汽车行业和电池行业去年可能为锂行业贡献了至少1000亿元的利润,这对该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碳酸锂的实际成本约为3万元,碳酸锂的价格迅速下降,不可能下降到10万元以下。

富能科技、国轩高科在2022年、2023年第一季度扣除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亏损。王宇说,“碳酸锂价格对富能科技影响很大,因为公司有三分之二的产品出口海外,然后受运输周期和定价机制的影响。”

锂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酸锂价格的下降将增加汽车企业的利润。根据目前市场公认的数据,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成本是整车成本最大的一部分,约占整车成本的40%-50%。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碳酸锂价格加速下跌,导致储能电池和系统价格超出预期,为储能系统集成商,特别是终端所有者创造了利润扩张空间,为未来下游需求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中信证券认为,碳酸锂、镍、钴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上游资源企业的业绩有很大的影响。2022年碳酸锂价格上涨,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帮助上游资源企业业绩高增长。2022年 年收入利润大幅增加。碳酸锂价格预计将随着下游需求的复苏而稳定。(思维金融产品)

来源:投资者网

原创文章,作者:投资者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5198393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