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宏观要闻
(1)4月份居民贷款现负增长 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然需要稳定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央行5月11日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2023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同比增长649亿元;4月新增社会融资1.22万亿元,同比增长2729亿元。在过去的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数据表现良好,4月份信贷交付季节性下降。许多分析人士指出,从季节性规律的角度来看,与3月份相比,每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金融的数据必然会下降。由于银行每季度末都有冲时点的动力,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信贷供应势头往往会放缓。
与整体数据收窄相比,值得注意的是,居民部门贷款(也称居民贷款)又出现了负增长。4月份比3月份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自去年11月以来,4月份的居民贷款连续五个月结束了正增长。“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有所下降,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说。
(2)查处非法债券代理交易!交易商协会对江西银行等五家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道,虚假增加市场交易量,不严格遵守市场业务规范,交易不反映真实或合法的交易目的……5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连续发布6条公告,公之于众。根据自律处分信息,江西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大连银行、粤财信托、刁剑飞等相关违规行为受到自律处分,涉及做市商、渠道方和交易员。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有关自律规定,有关市场实体受到警告、通知、批评等自律处分,责令整改。下一步,交易员协会将继续加强银行间市场交易的自律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自律规则,加强对非法交易的调查和处罚,不断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3)“互换通”将启 促进金融市场稳健开放
据《中国贸易日报》报道,记者最近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即将正式启动香港与内地利率交换市场的互联互通合作“北向互换通”下一笔交易将于5月15日开始,允许香港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者通过基础设施互联参与大陆银行间利率交换市场。业内人士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互换通”中国债券市场正式开放,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未来,国内金融市场将继续推进制度开放,这将成为海外投资者继续增加中国资产头寸的主要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额度管理方面,为了保证市场的顺利运行,“北向互换通”充分考虑海外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情况,初期全市场每日净交易限额为200亿元,清算限额为40亿元。未来,金额可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并公布。
02
行业扫描
(1)国有大行即将统一行动 引导利率进一步下调
证券时报新闻,本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业人士处获得确认,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和协议存款利率加分上限。其中,国有大银行加点上限不得超过10个基点(BP),其他金融机构不得超过20BP。其中,国有大银行加点上限不得超过10个基点(BP),其他金融机构不得超过20BP。华东一位资深银行家告诉记者,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均纳入活期存款统计,主要为公共业务,但利率高于活期存款上市利率。
一些分析师表示,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调整旨在引导银行加强债务成本管理,合理控制存款利率,也有助于引导银行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在这方面,一些分析师告诉记者,有关部门指导资金流动,“活”尽可能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
(2)第一季度生产寿险成绩单公布:净利润同比增长70亿元,16个风险评级不达标
据《国际金融新闻》报道,截至5月10日,共有161家保险公司(包括78家个人保险公司和83家财产保险公司)披露了第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其中,4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首次披露了该报告。据记者统计,第一季度,人身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实现了保费和利润的良好开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70亿元的利润。业内资深人士谢军向记者指出,与去年的金融市场相比,“黑天鹅”事件频发,寿险保费面临连续降压,股市大幅波动。寿险公司可以在今年第一季度获得“开门红”实属不易。“从长远来看,预计财产保险寿险企业的增长趋势依然强劲。”
然而,超过70%的人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仍在下降。2022年第四季度,16家公司的综合风险评级C或D,加上未披露数据的公司,或超过20家公司的风险评级不符合标准。许多公司表示,他们已经制定了增资计划。
(3)储户银行卡冻结刷屏 专家建议:避免“误伤”正常用卡
《证券时报》消息始于两年多前“断卡”近日,云南不少网友表示,大量当地储户的建行银行卡被冻结,无法正常使用,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随后,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回应说,冻结银行卡是为了防止网络电信欺诈,并对一些客户的银行卡进行分类和控制。
事实上,这并不是建行一家之举。随着“断卡”随着行动的发展,银行加强了对银行卡的管理,配合公安部门调查银行账户,识别资本风险,防止和惩罚电信欺诈、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但也有储户表示,银行方面“先斩后奏”容易误伤正常用卡需求,“解冻”手续复杂,带来极大不便。对此,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建议,账户冻结后,可以及时联系银行了解具体原因,然后根据情况到银行网点或直接在线进行异常投诉和解冻。
03
公司消息
(1)国内首例全资控股 新能源汽车“开”进保险赛道
《东南早报》引用《国际金融新闻》报道称,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最近正式发布了《易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股东变更批准》。文件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同意转让易安财产保险10亿股,持股比例为100%。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成为中国第一家批准全资控股财产保险公司的汽车公司。易安财产保险成立于2016年,是经原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国内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注册资本10亿元。
随着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易安财产保险股东变更,比亚迪重组易安财产保险的计划也公布。根据重组计划,比亚迪作为重组投资者,为7名原股东提供的100%股权支付对价为700万元;提供约5.47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和填补易安财产保险的净资产;同时,承担易安财产保险全体员工,后续增加资本30亿元。
(2)屡陷纠纷,无人接管,华泰汽车金融破产倒计时
据《时代财经》报道,该媒体最近在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了华泰汽车金融破产的批复。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则上同意华泰汽车金融进入破产程序,并要求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后续工作。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进入破产程序的第一家持牌汽车金融公司。从业务范围来看,华泰汽车金融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全品牌业务”其中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主要专注于汽车金融业务,如个人和机构购车贷款、库存融资、零部件融资和经销商店铺建设融资。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白文喜表示,华泰汽车金融股已申请破产,并获得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表明华泰汽车金融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的流动性问题无法解决,也无法通过重组解决债务、重组和恢复业务能力。在他看来,华泰汽车应该陷入困境,导致华泰汽车金融流动性危机,失去重组价值,不得不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3)美亚财险因四项违规行为被罚款71万元 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4%
据央广网报道,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因2019年至2021年存在四项违法事实“美亚财险”)被上海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局罚款71万元,两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1万元。沪银保监罚决字〔2023〕62号显示,2019年至2021年,美亚财产保险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二是提供虚假文件;三是违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四是开展短期健康保险,未履行通知确认义务。根据美亚财险官网,该公司隶属于美国国际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AIG)。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江苏、浙江设有分支机构。资料显示,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孙立。
根据美亚财产保险最近发布的2022年度信息披露报告,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2.08亿元,较去年下降14.4%。2022年,保费收入达到19.01亿元,责任险、信用险、特殊风险保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04
海外动态
(1)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警告美国债务违约 称会导致金融恐慌
据《扬子晚报》报道,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于5月11日警告美国债务违约,称这可能会引起金融恐慌。他说,摩根大通也将经常开会讨论美国债券违约的可能影响。戴蒙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必须非常小心,不要接近债务违约,否则可能会引起金融恐慌,“(美债违约)非常不幸,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戴蒙也证实了摩根大通的“战情室”每天开会可能会在5月21日开始。如果美国债务上限僵局持续下去,他们的会议可能会增加到每天三次。
(2)FDIC计划向美国大型银行收取近160亿美元来补充存款保险基金
智通财经新闻,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5月11日,美国大型银行将在未来两年向美国银行收取近16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以弥补其存款保险基金在3月份对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援助所造成的损失。FDIC在董事会会议上建议,银行监管机构将根据银行2022年底持有的未保险存款金额,对50亿美元以上的贷款人的未保险存款征收0.125%“特别评估”费。该机构表示,虽然该费用适用于所有银行,但实际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将承担95%以上的费用,资产低于50亿美元的银行将不支付任何费用,预计约有113家银行将支付该费用。
(3)欧洲央行副行长:进一步加息可能取决于数据
界面新闻引用外部信源报道称,欧洲央行副行长Luis de Guindos 5月11日表示,加息可能还没有结束。“可能会进一步加息,但加息幅度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数据和信贷紧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Guindos说。欧洲央行本轮紧缩已加息375个基点,预计6月和7月将加息50个基点。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官员已经开始接受随后可能需要更多加息的想法。居高不下的通胀支撑着这个立场。“毫无疑问,整体通胀将继续放缓,”Guindos说,“但对基本通胀率有更多的怀疑。”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5198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