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电池显然是大势所趋。一旦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池如期大规模生产,宁德时代在中国的处境必然会更加令人担忧。
范舒琪,作者
李思佳,李思佳
金鹏辉编辑
经济寒冬下,车圈流行集体取暖。
华为、奇瑞、江淮、赛力斯等企业前脚组建了大联盟,后脚传出风声,宁德时代和哪吒汽车可能会联合制造汽车。
两天前,宁德时代宣布,开发的滑板底盘已经取得了技术突破,预计将在明年第三季度实现大规模生产。随着这一消息,还有一段滑板底盘的道路测试视频,宁德时代可能会依靠滑板底盘和哪吒一起制造汽车。
就像国际关系舞台上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样,哪吒和宁德时代的背后是他们自己的小算盘。
哪吒的小心思
对于哪吒汽车来说,作为腰部的新力量,看到威马、爱驰等二线新力量相继衰落,传统汽车龙头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增加,销量排行榜上的座位一次次下降。哪吒不可能不为自己的未来做早期计划。
而宁德时代恰好是一条比较粗的大腿,抱着这条腿就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赋能。
首先,通过与宁德时代的深度绑定,哪吒即使不开发自己的电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池的核心部件安全可控。
近年来,许多汽车公司基于供应链安全,跨境自主研发电池。然而,自主研发的电池对汽车公司的资本、规模和技术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在资金层面,根据GGII的调查,前期至少需要投入3.6亿元生产1GWh动力电池。不是每个汽车公司都能轻松跨越如此高的资金壁垒。此外,即使前期付出巨大代价,也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蔚来投资了50亿自研电池,今年7月还要宣布推迟自研电池量产节点。
而哪吒汽车三年亏损上百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IPO,也没有看到盈利的拐点,显然更负担不起自主研发电池的成本。
在规模方面,根据行业计算,动力电池的利润阈值为年产能25GWh,理想运行效率达到40GWh,市场竞争优势超过100GWh,相应的配套新能源汽车数量约为35万辆、60万辆和150万辆。
相比之下,2022年哪吒汽车累计销量仅为15.2万辆,今年更糟。前三季度,哪吒汽车累计销量为9.78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12.07%。根据这一趋势,哪吒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年销量35万辆的利润门槛。
至于技术,更不用说哪吒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业务的企业,在电池技术方面的积累自然不如供应商。
诚然,供应链安全对汽车公司来说是真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但这些因素决定了哪吒汽车很难通过自主研发电池实现供应链的独立控制。
因此,对于哪吒来说,与宁德时代联合制造汽车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他不必承受自主研发电池的压力,也可以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
其次,如果滑板底盘能成功应用到哪吒的车型上,哪吒可以趁机给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
长期以来,哪吒的上量车型都是哪吒V、2022年,哪吒U销量98847辆,占总销量的65%;哪吒U销量51021辆,占总销量的33.55%。今年上半年,这两款车型为哪吒贡献了约64%的销量。
这两款车都采用了“大车打小车”的策略,性价比是它们最大的卖点。然而,当哪吒想要冲击中高端市场时,除了性价比之外,哪吒还需要一个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可能是为哪吒创造科技卖点的机会。
根据官方信息,宁德时代开发的滑板底盘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耗电100公里 10.5kWh,能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此外,在宁德时代的叙事逻辑中,滑板底盘可以使车身上下分裂,底盘可以实现独立的运动和控制。与传统的机械系统相比,滑板底盘在自动驾驶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如果宁德时代的叙事能经得起验证,那么带滑板底盘的哪吒车型可以以续航、自动驾驶、科技等为卖点进入中高端市场。
宁王的自救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这家企业今年的生活并不像往年那么好。现在将业务范围延伸到底盘开发,然后与主机厂合作制造汽车也可能是一种破裂的方式。
短期内,在汽车公司的支持下,国内二线电池制造商正逐渐侵占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
2019年至2021年,宁德时代一直占据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50%。直到2022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50%,才难以回到以前的水平。
2022年,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下降到48.2%。在今年的几个月里,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上下波动40%。预计今年宁德时代的累计市场份额将低于去年。
相比之下,由于集团车型销量的稳步增长,宁王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电池的市场份额正在上升。今年7月,比亚迪电池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宁德时代,排名第一。
除了比亚迪,中国创新航空公司也在关注它。到目前为止,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已经收集了广汽、长安、零跑、威来、小鹏、吉利等客户。其存在不仅挤压了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而且使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上下游失去了部分议价权。
从长远来看,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池显然是《纽约时报》的趋势。长城的蜂巢能源、吉利的神盾电池和长安的金钟罩都有所不同。这么多基础深厚的传统汽车公司已经宣布跨境,这无疑是在戳宁德时代的肺管。
更重要的是,在未来,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跨境自主研发电池的汽车公司肯定只会越来越少。一旦汽车公司开发的电池如期大规模生产,宁德时代在中国的情况必然会更加令人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拓宽护城河已经成为宁德时代必须考虑的问题。王宁给出的答案也很清楚——通过与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将手伸向底盘业务,获得更多的发言权。
在未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宁德时代与哪吒汽车的合作取得成功后,宁德时代将与更多的汽车公司结盟。也许几年后,宁德时代将成为“低配置华为”——“不制造汽车”,但解决方案不是单独的品牌,而是与许多汽车公司合作“制造汽车”,但宁德时代对主机厂汽车业务的渗透不会像华为那么深。
然而,正如华为曾经受到质疑一样,汽车底盘是汽车公司核心技术的体现。如果汽车公司不牢牢掌握底盘,而是购买宁德时代,或与宁德时代联合建设,是否等于将“灵魂”交给宁德时代?这种怀疑很可能是宁德时代运行底盘业务的最大障碍。
届时,在宁德时代的底盘朋友圈中,只会有一些弱势汽车公司,而这些弱势汽车公司的微薄销量能建设宁德时代想要的护城河吗?目前,这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以上只是猜测。目前更关键的问题是哪吒和宁德时代的合作能否顺利推进。
资本市场已经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态度。
近几个月来,宁德时代的股票一直是绿色的,市值比最高点蒸发了8500多亿元。即使在宁德时代与哪吒团结的消息爆出后,宁德时代的股价也没有明显回升。
显然,资本对这种合作并不乐观。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11713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