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了节卡机器人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的新申请。该公司计划筹集7.5亿元,国泰君安担任赞助商。此前,节卡机器人已完成6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4亿元。根据最后一轮融资计算,公司引进了软银愿景基金二期、沙特阿美风险投资基金、淡马锡联合投资D轮融资10亿元,预估值已达到3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合作机器人行业冲刺科技创新委员会的第一股。作为智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从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来看,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疲软,但合作机器人轨道正在进行中“卷”如火如荼,进入成熟市场高增长阶段的原因是什么?节卡借此机会冲刺IPO会给市场什么样的期待?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热门选手开启了IPO进程
人脑的解放还有待AIGC的下一步,但解放人手并不新鲜。目前,合作机器人产业正进入高增长阶段。
事实上,合作机器人在机械机器人类别中发展较晚。早期进入市场的工业机器人行业早已经历过“高峰低谷”,在技术升级、产能扩张、市场下沉、资源整合等方面,都面临着大客户更加精细化、定制化、性价比高的挑战。细分领域的合作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合作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6.79亿元,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将超过30亿元。市场需求是支撑这条轨道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人口负增长已成为事实。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劳动力的减少,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高工业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从终端客户的使用成本来看,合作机器人的时间成本仅为6.59元/小时左右,而人工成本上升到37.88元/小时,接近前者的6倍。由此可见,合作机器人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此外,数字时代的商业竞争也依赖于完善高效的供应链系统,再次放大了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在发展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全球制造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管理的精度,实现敏捷生产,而传统的人工制造无法适应如此快的速度。在此背景下,合作机器人行业面临着强劲的市场需求。据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合作机器人市场出货量超过1.9万台,再创新高。今年,国内合作机器人将从小规模应用转向大规模应用,预计未来两三年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因此,下游市场拥抱生产自动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光自然落在合作机器人轨道的几大品牌上。中国的合作机器人产业直到2015年才正式启动。国内合作机器人“三杰”其中一张节卡成立于2014年7月,另外两张成立于2015年1月和2015年7月。事实上,除了正在接受节卡上市申请外,其他两个品牌也已经启动了IPO流程。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奥博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在科技创新板上市。目前已确定上市咨询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今年1月,越疆还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咨询协议,预计上市咨询流程将于5月结束。这样看来,“三杰”IPO启动进度相似,各有竞争优势。
奥博的亮点是突破集成关节、伺服控制、关节扭矩传感器、应用软件开发环境等机器人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核心部件定位,去年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合作机器人企业。越疆的实力不容小觑。目前是业内首家拥有0.5-16kg全产品矩阵的合作机器人公司。该产品出口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累计销量已达6.8万台,连续获得国内工业机器人出口量第一名.1。
目前,节卡是业内融资轮次最多、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总计超过14亿元,由淡马锡、软银愿景基金二期等机构联合领导。在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节卡机器人的估值为35亿元。如果IPO没有意外,节卡机器人将成为中国市场“第一股合作机器人”。
高科技企业研发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因此,资本更注重企业核心技术的长期市场价值。结合招股说明书,节能成为六轮融资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并不容易。
根据招股说明书,2020-2022年,公司R&D支出持续上升,分别为1801.49万元、2685.2万元和4750.9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7.31%、15.27%、16.92%。这也导致了损失漩涡。
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节卡净亏损分别为2395.78万元和723.31万元。但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约为573.57万元。这也可能是其受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当然,目前节卡累计未弥补亏损,三年累计亏损2545.52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节卡股份未分配利润为-3571.47万元。这些账面问题还有待节卡解决。
节卡长期深入研发,利润难以增长,这也是几大合作机器人品牌面临的共同问题。除了高昂的R&D成本外,虽然合作机器人轨道并不拥挤,但前八大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弱竞争对手,如果不注意,差距就会拉大。此外,机器人交付标准体系不完善,大客户质疑产品合规性。综合各种因素,很难加快合作机器人的商业化。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节卡能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商业想象呢?
“高毛利率 扩增10倍产能”,能否成功抢滩?
优势需要自己标榜。节卡。(JAKA)经营理念如下:just always keep amazing。这句话无疑揭示了合作机器人的产品特点,即解放双手的应用场景总是令人惊讶和惊讶,这也是节卡一直追求的设计目标。
事实上,合作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在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加注重标准化、大规模部署的前提下,主要用于汽车制造、精密零件加工等重工业生产的成熟装配线,强调设计刚度,即抵抗外力不变形,确保自动化过程的准确性。合作机器人更注重人机合作,追求轻量化、灵活的操作。因此,合作机器人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商业、医疗、教育等消费服务领域。这也是资本期待合作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需求广泛的背景下,节卡机器人产品在行业内灵活易用。因此,无线互联网和智能互联网技术一直受到客户的青睐。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应用的便利性,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灵活性和准确性。此外,长期研究和开发特定的应用场景,节卡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产品,冲刺下游市场的各种需求行业。目前,节卡市场份额在行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奥博。
产品研发趋于成熟,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新的规模周期,商业内部卷战也在拉开帷幕。节日卡冲刺IPO,筹集7.5亿元,你可以看到下一步在哪里。
根据招股说明书,节日卡募集资金如下:年产5万套智能机器人项目,筹集资金4.20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06亿元;补充营运资金,筹集资金2400万元。重点是2022年只有5000台节卡合作机器人产能。这次融资旨在扩大产能10倍,开拓合作机器人市场。
同时,竞争对手也在抓紧布局,推动商业化进程。比如2022年11月,奥博中标比亚迪700家公司。“拧螺丝”两个月后,奥博与比亚迪签署了7500个合作机器人订单。在这种竞争形势下,谁是第一个“走量”成功,谁就能争取更多的商业主动权。
但也有媒体分析,节卡此次筹资计划非常激进,在产销率低于80%的前提下,扩产10倍不符合常规。回顾节卡之前的发展模式,它一直坚持“以销定产 安全库存”,这次大幅扩大产能确实被认为是一次“冒险之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举动突出了节卡开拓市场的雄心,逐渐走出舒适区,试图通过增加业务规模达到更高的水平,无疑发出了积极的发展信号。鉴于当前市场需求的逐步增长,节约信用卡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覆盖更多的客户,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考虑到产能的提高,预计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此外,根据招股说明书,2020-2022年,节卡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0.27%、49.28%、50.2%,行业平均值分别为30.49%、23.48%、25.5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高,与研发成本过高、专业解决特定场景的高效自动化生产有关,技术扎实,稀缺性高,利润可观。如此,“高毛利率 10倍产能”这样一记“绝杀”,或者在此时行业复合增长率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回报。
然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该公司还表示,如果下游市场增长或市场发展低于预期,就有不能及时消化新产能的风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利用这个冲刺IPO的机会,积极促进合作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激发市场活力,打开合作机器人市场背后的巨大价值。
作者:Tiny
来源:松果财经
原创文章,作者:松果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5198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