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大蔚
编辑|凯旋
由于跨境光伏股价飙升,宝信科技未能延续2022年的辉煌股价。自今年2月以来,宝信科技股价一直在下跌,从2月份的13元跌至目前的8元左右。特别是4月份,下跌趋势尤为明显,下跌幅度接近20%,市值从80亿跌至62.5亿。
自2022年5月宣布大规模进入光伏电池领域以来,宝信科技股价一路走高,创下17次登陆龙虎榜的纪录。市值从20亿元飙升至80亿元,不到一年,市值飙升近三倍,被称为“光伏妖股”。
由于站在最热的赛道上,宝鑫科技也引起了牛散的注意。据了解,牛散屠文斌夫妇此前曾两次举牌宝鑫科技,利润超过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年初到年底,宝鑫科技账户上的货币资金从3.65亿元到0.86亿元不等。对于高投入的光伏产业来说,这简直是杯水车薪。缺钱的宝鑫科技只能通过固定增长来“缓解饥荒”。
3月13日晚,宝鑫科技披露了固定增长计划,计划向实际控制人马伟筹集不超过30亿元的资金,用于宝鑫科技怀远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鄂托克旗2GW切片、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补充营运资金,偿还银行贷款。
显然,虽然它曾经是资本的宠儿,但市场和投资者仍然保留着宝信科技的跨境光伏。鉴于公司对光伏的规划、投资和研发不清楚,股价的疯狂回调就是证明。
4倍牛股背后
在近年来光伏产业的热跨境中,宝鑫科技并不是最大的跨境范围。宝鑫科技于2010年12月上市,曾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公司后期的主要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精密钣金结构部件;环保设备、能源设备、自动化设备及其相关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已形成智能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业务。
上市12年后,宝信科技多次卖出。经过三位领导,公司第一位实际控制人是创始人叶云宙及其妻子,第二位实际控制人是陈东。2020年底,宝信科技发布了一份关于股东权益变动5%以上的提示公告。此时,资本领袖马伟正式成为宝信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根据公告,当时宝鑫科技的实际控制人陈东、王敏与江苏捷登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陈东计划将上市公司2770.17万股无限流通股转让给江苏捷登。同时委托江苏捷登行使上市公司1.01亿股对应的表决权。交付完成后,江苏捷登共持有上市公司23.2454%的股份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马伟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截至2022年底,马伟持有上市公司18.83%的股份。
在获得控制权后,马伟多次进行资本运作,以巩固自己的控制权。
2021年1月,宝鑫科技发布固定增值公告,拟以2.96元/价向控股股东江苏捷登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6亿股,筹集4.91亿元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偿还有息负债。当时公告称,固定增值完成后,江苏捷登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增加,有利于公司控制权的稳定。
固定增长事项于2022年8月初完成,江苏捷登花费4.91亿元赢得宝鑫科技1.66亿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宝鑫科技一路“飙升”HJT概念,近14元的市场价格让江苏捷登获得了四倍的浮动利润。
此外,马伟还在二级市场增持宝鑫科技股份。2022年9月15日晚,宝鑫科技宣布,实际控制人马伟的一致行动人蔡春雨计划利用自有资金3000万元至6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
自2022年5月宝鑫科技宣布跨境光伏16.8亿元以来,公司股价一路上涨。2022年5月23日起,宝鑫科技从3.86元/股飙升至最高价18.49元/股,51个交易日涨幅3.79倍,17次登上龙虎榜。
在宝信科技股价上涨的过程中,著名牛散屠文斌和施玉庆的强势标志也支撑了宝信科技的持续走强。根据宝信科技的公告,屠文斌和施玉庆两次举牌。
为什么宝鑫科技两次举牌?屠文斌和他的妻子当时表示,他们对宝鑫科技提出的“新能源”持坚定不移的乐观态度 智能制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方针,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根据宝信科技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2022年9月30日,屠文斌、施玉庆共持有公司3968.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1%。
可以说,在宝信科技短期股价飙升4倍的背后,实际控制人马伟的资本运营和牛散的推动,这也让人怀疑该公司是真的在做光伏还是在炒作。
跨境光伏之路
马伟不仅懂得资本之道,还懂得把握风口热点。他控制着宝鑫科技,走上了跨界光伏之路。
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预测,未来新增装机容量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将达到270GW至330GW。为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宝鑫科技于2022年启动了HJT电池及组件业务布局。
2022年5月,宝鑫科技宣布计划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合同,总投资约16.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3亿元,项目建设内容为2GW光伏电池和2GW光伏组件。同年6月,宝鑫科技与怀远县政府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出资7亿元,持股70%。
根据公告,宝鑫科技怀远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预计今年竣工投产。预计异质结电池片2GW和异质结组件2GW将在完全生产后每年生产。达产期年平均营业收入34.50亿元,达产期年平均净利润2.2亿元。
2022年11月14日,宝信科技宣布内蒙古鄂托克旗光伏项目建设,总投资18.60亿元,包括18GW光伏异质结组件、5GW光伏异质结电池、5GW薄片化切片生产线。项目建设期为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宝鑫科技还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投资成立了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公司或公司指定主体投资8亿元,占项目公司股份的80%。
仅2022年,宝信科技宣布的投资项目就高达35.4亿元,2023年初宣布6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55亿元。然而,在吸引眼球的背后,这些巨额投资从何而来是一个大问题。
3月14日,宝鑫科技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营业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7.81%;归母净利润3035.48万元,同比增长146.15%,刚刚扭亏为盈。公司账面上的资金最多只有3亿多,不足以填补项目投资的巨大“黑洞”。
但宝信科技在资本市场自然有应对措施。怀远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总投资19.16亿元,固定募集投资15亿元)抛出30亿元。;鄂托克旗2GW切片、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固定增资10亿元);5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虽然投资巨大,但从业绩构成来看,由于2022年5月开始跨境光伏,光伏项目对公司收入没有贡献。在跨境光伏的道路上,宝信科技仍处于全投资阶段。基于光伏产业高投资的特点,宝信科技能坚持哪一步,让人汗流浃背。
钙钛矿成吸金利器
宝鑫科技不仅押注异质结电池,还附近光伏电池最前沿的技术——钙钛矿。
2022年9月,宝鑫科技与张春福教授、朱卫东副教授、安徽大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成立合资企业。合作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计划为5500万元,其中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占合资公司股份的36.3637%。张春福教授、朱卫东副教授均为新型光伏材料及器件研究专家,尤其是钙钛矿技术领域。
3月17日,科技部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高效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等。目前,钙钛矿已成为光伏电池的前沿技术。
在能量转换效率方面,钙钛矿吊装晶硅电池,将光伏的新能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可达惊人的50%,是目前晶硅电池的两倍左右。同时,钙钛矿还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成熟、生产工艺低碳环保、部件柔性半透明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它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黑马。在去年国家能源管理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计划中,高效钙钛矿电池制备和工业化生产技术、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被列为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关键任务。
宝信科技表示,在早期阶段,教授团队的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自测效率已超过29%。为了满足持续大规模实验和钙钛矿/异质叠层电池的实验需求,新实验室正在规划中,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根据发展规划,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将在2023年底前完成30%以上的任务;2024年底开始建设100MW级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生产线,效率超过32%,加速老化等效外推寿命达到25年;努力在4年内实现GW级量产线建设,效率提升率超过15%。同时,公司还将为HJT电池生产线的布局预留叠层电池后道工序的空间,为后续钙钛矿/异质叠层电池的快速量产做好提前量。
结合前期公告,在院士团队的加持下,宝鑫科技的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产业化不晚于2026年。
产学研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形式。然而,在钙钛矿技术的推广中,实验室和大面积制备之间一直存在差距。目前,全球钙钛矿实验室转化效率最高达32.5%。但一旦钙钛矿电池量产,其电池效率能否达到30%还不得而知。钙钛矿的投资很热,但现实中,钙钛矿光伏电池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商业化量产。
2026年公司钙钛矿产业化能否实现,并不影响宝信科技依靠这一新闻吸引资本、提高股价、提高市值。然而,今年股价的大幅下跌也提醒宝信科技,跨境也应该是真正的材料,而不是光伏作为股价的投机工具。
原创文章,作者:零碳风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52276732.html